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77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步骤1:在水井端,将低滤失前置封堵液注入地层中,形成端部封堵的人工裂缝;步骤2:在油井端,注入冻胶体系,形成人工坝墙;步骤3:采用液固混合物充填步骤1中形成的人工裂缝;步骤4:向水井中注入堵剂,候凝,以使堵剂体系固化或成胶;步骤5:向水井中注入微观油水调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采收率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配套工艺成熟;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堵剂体系有效前输、压力梯度前伸、近井地带渗流方式改变、微观油水调控剂有效转向的优点,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提高采收率大于15%。提高采收率大于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三次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至今,许多油田已经进入了后期开采阶段,而地下可采储量仍然较大,为了提高原油的最终采收率,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与技巧,在油田开发策略中,我国大多数油田采用早期注水开发。对水驱开发的油田,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以及油、水的粘度差异,会造成注入水沿着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的高渗透层、大孔道或裂缝单层突进或指进,导致生产井过早水淹,高渗透层水淹严重,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或未动用,从而降低了水的波及效率和水驱效果。聚合物驱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已经从矿场试验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应用阶段,目前技术上也相对比较成熟,其驱油机理主要靠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改善不利的油水流度比,从而提高驱替效果。但是在油藏中有特高渗透层、大孔道或裂缝存在时,也会出现单层突进或指进现象,生产井过早地采出聚合物,降低了聚合物驱的驱替效果,许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工作仍然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不宜过早跨越这一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认识水平,一既不要只停留在以往常规堵水调剖基础上,认为堵剂强度越强越好,也不要过早地跨越到聚合物驱等三次采油阶段,而应在二次和三次采油阶段之间进行充分挖潜。目前,水井调剖是向高渗透层注入堵剂,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达到后续注入水绕流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
[0003]CN106947451A公开了一种复合调剖体系,该复合调剖体系包括高强度交联聚合物调剖剂、水驱流向改变剂、复合絮凝调剖剂和驱油剂;为提高调剖效果,延长调剖有效期,考虑堵剂间协同作用,堵剂分段塞交叉注入;遵循“堵、调、驱”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可提高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双重作用的高强度交联聚合物调剖剂和提高有效期的水驱流向改变剂和复合絮凝调剖剂交替注入,后注入驱油剂的方法,能够满足油藏深部调剖调驱需求,满足不同渗透率油藏,不同调剖目的和不同工艺要求,提高了耐剪切性和膨胀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强度和耐温性,提高了颗粒注入性和注入深度。
[0004]CN105649587A公开了一种中高渗透油藏深部调剖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注入交联聚合物调剖体系进行初步调整剖面;注入聚合物微球在油藏孔隙中架桥,进行深部调整剖面,起到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注入地层水顶替液;注入表面活性剂洗油;正常注水。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中高渗透油藏注水井因长期注水造成的油井水淹的问题,实现对水流通道的封堵,以改善油层的矛盾,使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得更加均衡,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0%。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中高渗透油藏深部调剖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
[0005]CN102617800A公开了一种延迟膨胀型调剖堵水剂,其制备方法为:将聚多糖类天然高分子与蒸馏水混合,在80℃~90℃糊化反应后与丙烯腈混合,加入乳化剂和引发剂进行乳液聚合,聚合反应温度在30℃~80℃,反应时间1~3小时,生成粒径为1~100微米的聚合物调剖堵水剂。其应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重量百分比1%~
10%,作为调剖堵水剂的携带液,将其注入到需调剖堵水的油井地层内,适用地层温度为40℃~150℃,根据不同的地层温度,通过调整携带液的浓度,调节调剖堵水剂的延迟膨胀时间5~72小时。
[0006]但是上述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堵剂堆积在近井地带30米以内,后续水很容易突破绕流,造成有效期短,增油降水效果差。特别是在特高含水阶段,近井地带30m以内剩余油饱和度在20%

30%,后续水绕流洗油效率有限,提高采收率效果有限。聚合物驱、二元驱、三元驱中所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易沿高渗条带串流,影响驱替效果。
[0007]因此,仍需要研制用于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该方法包括扩撑造缝、油井筑坝、水井深部堵调,本专利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配套工艺成熟,同时具有使堵剂体系有效前输、压力梯度前伸、近井地带渗流方式改变、微观油水调控剂有效转向的优点,从而能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0009]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0010]步骤1:在水井端,将低滤失前置封堵液注入地层中,形成端部封堵的人工裂缝;
[0011]步骤2:在油井端,注入冻胶体系,形成人工坝墙;
[0012]步骤3:采用液固混合物充填步骤1中形成的人工裂缝;
[0013]步骤4:向水井中注入堵剂,候凝,以使堵剂体系固化或成胶;
[0014]步骤5:向水井中注入微观油水调控剂。
[0015]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扩撑造缝、油井筑坝、水井深部堵调,其中扩撑造缝与普通压裂不同之处在于泵入的前置液为低滤失封堵液,其重要作用是封堵裂缝前端,防止后续携砂液和堵剂沿高渗透层位突进;油井筑坝能防止后续水井深部堵调部分堵剂突破后窜流采出;水井深部堵调部分中堵剂能够利用扩撑出的人工裂缝,达到压力梯度有效前伸的目的,使得后续微观油水调控剂液流转向,转到原油富集通道,提高洗油效率,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提高采收率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配套工艺成熟;
[0018](2)本专利技术利用扩撑产生的人工裂缝,油井联动筑坝封窜,能使后续堵剂有效进入地层深部高渗透层;
[0019](3)本专利技术具有使堵剂体系有效前输、压力梯度前伸、近井地带渗流方式改变、微观油水调控剂有效转向的优点,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提高采收率大于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
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0022]步骤1:在水井端,将低滤失前置封堵液注入地层中,形成端部封堵的人工裂缝;
[0023]步骤2:在油井端,注入冻胶体系,形成人工坝墙;
[0024]步骤3:采用液固混合物充填步骤1中形成的人工裂缝;
[0025]步骤4:向水井中注入堵剂,候凝,以使堵剂体系固化或成胶;
[0026]步骤5:向水井中注入微观油水调控剂。
[0027]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低滤失前置封堵液为高粘基液和无机颗粒的混合物,所述的无机颗粒所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0

40%。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步骤1:在水井端,将低滤失前置封堵液注入地层中,形成端部封堵的人工裂缝;步骤2:在油井端,注入冻胶体系,形成人工坝墙;步骤3:采用液固混合物充填步骤1中形成的人工裂缝;步骤4:向水井中注入堵剂,候凝,以使堵剂体系固化或成胶;步骤5:向水井中注入微观油水调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低滤失前置封堵液为高粘基液和无机颗粒的混合物,所述的无机颗粒所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0

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粘基液为聚丙烯酰胺或黄胞胶溶液,质量浓度为2000

5000mg/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颗粒为水泥,粒径为40

8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将低滤失前置封堵液注入地层中采用的是压裂车组,所述压裂车组的额定工作压力为70

120MPa。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低滤失前置封堵液注入排量为3

6m3/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人工裂缝的长度大于30m,宽度为0.3

1cm,高度为1

20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人工裂缝的长度为30

100m,宽度为0.3

0.8cm,高度为10

15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冻胶体系为聚合物和交联剂混合液,聚合物的浓度为3000~5000mg/L,交联剂的浓度为2000~4000mg/L。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聚氯乙烯或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2000~3000w。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有机铬类交联剂或酚醛类交联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冻胶体系的注入量为2000~4000m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钦胡秋平付琛张代森李强刘军曹坤曲萍萍朱妍婷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