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棉机和用于混合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74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纺纱准备工序的混棉机(1)和用于运行混棉机的方法,混棉机构造用于从纺纱准备工序的机器或存放机接收和混合纤维或散纤维,混棉机具有带至少三个混棉仓(3)的容器(2),所述混棉仓借助分隔壁(5)在侧面彼此分隔,其中,通过唯一的供应管道(20)通过气流依次向所有混棉仓(3)填充纤维或散纤维,在所述供应管道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混棉仓(3)上方旋转的或可移动的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供应装置,其中,纤维或散纤维从混棉仓(3)的下部区域被引导至排出装置(17)并且从那里被引导至下一个机器、存放机或混棉机。存放机或混棉机。存放机或混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棉机和用于混合纤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纺纱准备工序的混棉机,将纤维或散纤维从开棉机或开包机供应给所述混棉机,混合并排出至进一步处理。本专利技术同样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混合纤维或散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现有技术,在纺织
中已知的是,纤维和散纤维在进一步处理之前混合。为此,DE 8137585U1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前后布置的混棉仓的混棉机,这些混棉仓被依次从上侧填充纤维,但是全部同时从下方排空。缺点在于,每个混棉仓具有带辊和驱动器的单独的排出装置。混棉仓的这种布置方式和混棉机的工作模式相当昂贵并且混合结果也不令人满意。
[0003]DE 10049052同样示出具有多个前后布置的混棉仓的混棉机,这些混棉仓被同时填充且同时排空,但其中纤维和散纤维无法充分均匀混合。尤其在起动阶段无法充分均匀混合并且使用气流进一步运输纤维或散纤维是不充分的,必须借助鼓风机来增强。
[0004]另一种备选的混合概念是带式混棉机,其中,在唯一的大的存放机中,由多个供应装置将纤维或散纤维排放到循环带上,该循环带将纤维或散纤维运输至提升帘子以便进一步处理。一个可类比的概念在DE 102004048222A1中公开。
[0005]所有现有的概念在存储容量、混匀度和成本方面都是不充分的并且无法灵活地设置和组合一个或多个同类型的混棉机。所有上述概念的共同点在于纺纱准备工序中的空间需求,该空间需求过大,与存储容量和混匀度不相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如下地改进用于纺纱准备工序的用于混合纤维和/或散纤维的混棉机:具有多个仓的混棉机可以灵活地与相同类型的混棉机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混棉机成本更低、功能更简单并且更节省空间。
[0007]本专利技术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的混棉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来解决所述任务。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0008]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混棉机构造成接收和混合来自纺纱准备工序的机器或存放机的纤维或散纤维。该混棉机具有带至少三个混棉仓的容器,这些混棉仓借助分隔壁侧向彼此分隔。所有混棉仓通过气流通过唯一的供应管道填充纤维或散纤维,在该供应管道的端部设置有带至少一个开口的、在混棉仓上方旋转或可移动的供应装置。纤维或散纤维从混棉仓的下部区域被引导至共同的排出装置并且从那里被引导至另一个机器、存放机或混棉机。
[0009]至少三个混棉仓的布置方式减少了空间需求并且结合旋转的或可移动的供应装置提高了混匀度。使用仅一个唯一的供应管道连续地供应纤维或散纤维,防止了已知的堵塞问题。由于依次填充混棉仓,但所有混棉仓通过共同的排出装置同时排空,实现高度均匀混合。同时提供了低成本的混棉机,这种混棉机在其各个混棉仓的布置方式方面是相当灵
活的且结构紧凑。
[0010]纤维或散纤维概念的使用包括开松的纤维、散纤维或开松的纤维与散纤维的任意混合物。
[0011]旋转的或可移动的供应装置优选构造为排放管,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排放管可以构造为设置在容器的盖板下方并且目标相当精确地向混棉仓依次填充纤维或散纤维。因此,不是随机进行混棉仓的填充,如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仅在一个侧壁处进行。
[001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供应装置与止动件配合,该止动件构造用于使所述旋转或移动运动在时间限制内在每个混棉仓上方停止。因此,可以将预定量的纤维或散纤维导入每个混棉仓中,从而可以同时控制每个仓的填充状态。因此,可以控制纤维密度或者纤维关于混棉仓高度的压实度。备选地,可以通过混棉仓的填充高度控制要交付的纤维量。
[0013]分隔壁优选是穿孔的,从而要导出的运输空气可以通过分隔壁从混棉仓导出。备选地,容器构造为双层的,从而要导出的运输空气可以通过穿孔的容器壁导出。
[0014]混棉机优选具有至少四个环形布置的混棉仓。备选地,混棉仓也可以前后且并排地布置,即至少两个混棉仓在一排中前后布置并且具有至少两个混棉仓的第二排在第一排旁边布置。这得出相当节省空间的结构形式,能模块化构建。与现有技术不同,每个混棉机可以完成装配后交付并且在现场仅需要与管道连接。
[0015]每排混棉仓(在这种情况下为至少三个混棉仓)优选具有一个公共的排出装置。通过单独填充混棉仓并且由排出装置同时排空,实现相当良好的混合结果。
[0016]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混棉仓的排或布置与排出装置之间设置有集合喇叭口或锥部,借助该集合喇叭口或锥部将所有混棉仓的纤维供应给排出装置。在使用纤维时,作为集合喇叭口的构造是实用的。在使用散纤维时,作为锥部的构造是实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堵塞,锥部的横截面从混棉仓下端至排出装置中必须保持几乎相同。这通过给锥部一个圆形或凸形的外轮廓来实现,这种外轮廓通过朝向排出装置的偏转确保几乎相同的横截面。
[0017]通过将流入混棉机的空气通过排气管道导出,可以使用运输空气来进一步运输混合后的纤维。在此,流入的空气从容器的盖板出发,通过设置在容器外壁上或者容器外壁中的排气管道被引导至设置在容器下方的排出装置。备选地,流入的空气可以通过构造为双层的容器从混棉仓的上部区域被引导至排出装置之下。
[0018]优选借助运输管道将来自排气管道的空气和由排出装置排出的混合后的纤维或散纤维引导至随后的混棉机的供应管道、存放机或随后的机器。纤维或散纤维的运输空气用于进一步运输均匀混合的纤维。因此不需要中间的集棉器。
[0019]由于排气管道和运输管道设置在容器的对置的外壁上或者对置的外壁中,得到混棉器的模块化的结构,这种结构能低耗费地以不同的布置方式组合。
[0020]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供应管道具有分流部,该分流部构造用于向至少两个混棉机填充纤维或散纤维。因此,中央的供应管道可以继续连续地供应纤维或散纤维,由此防止堵塞。通过分流部可以同时填充两个或多个混棉机,而不需要来自存放机或开包机的额外的管道。
[0021]容器优选具有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轮廓。因此,结合混棉仓的布置方式优化混棉机的空间需求。与八至十个混棉仓相继布置的现有技术不同,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混棉机并
不长,即使清棉间场地有限,也可以用现有的机器和管道改装。具有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轮廓的容器优选具有至少四个混棉仓。尤其优选具有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轮廓的容器具有至少六个混棉仓,这些混棉仓通过唯一的供应管道依次填充并且通过共同的排出装置或通过分别用于至少三个混棉仓的共同的排出装置排空。
[0022]排气管道优选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借此,排气管道能够特别节省空间地集成或设置到容器的外壁上或容器的外壁中。
[0023]通过排气管道从容器的下部区域至排出装置下部的弧形的布置方式,排出空气以适于流动的方式被引导。
[0024]有利地,运输管道从排出装置出发首先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接着过渡到圆形的横截面。借此,一方面提供了节省空间的运输管道,其至少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纺纱准备工序的混棉机(1),其构造用于从纺纱准备工序的一个机器或存放机接收和混合纤维或散纤维,所述混棉机具有带至少三个混棉仓(3)的容器(2),所述混棉仓借助分隔壁(5)在侧面彼此分隔,其中,通过唯一的供应管道(20)通过气流向所有混棉仓(3)填充纤维或散纤维,在所述供应管道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混棉仓(3)上方旋转的或可移动的供应装置,所述供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其中,纤维或散纤维从混棉仓(3)的下部区域通过共同的排出装置(17)排出并且从那里被引导至下一个机器、存放机或混棉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旋转的或可移动的供应装置构造为排放管(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供应装置与止动件(8a)配合作用,所述止动件构造用于使旋转运动在时间限制内停止,或者所述供应装置与用于确定各个混棉机(3)的填充高度的传感器配合作用,其中,传感器的信号被引导到控制装置上,所述控制装置构造用于使供应装置在混棉仓上方按时间停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分隔壁(5)具有穿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混棉机(1)具有至少四个混棉仓(3),所述混棉仓环形地或前后且并排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每排混棉机(3)具有一个共同的排出装置(17)。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在混棉仓(3)和排出装置(17)之间设置有集合喇叭口(6)或锥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借助凸形轮廓构造,使得混棉仓(3)的横截面从混棉仓(3)的下端部直到排出装置(17)保持几乎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流入混棉机的空气通过排气管道(9)导出,所述排气管道从容器(2)的盖板(10)出发,设置在容器(2)的外壁上或外壁中并且将空气引导至排出装置(17)下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混棉机(1)具有双层的容器(2),所述容器构造用于将流入的空气导出至排出装置(17)下部。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运输管道(11)将来自排气管道(9)的空气和由排出装置(17)排出的混合后的纤维或散纤维引导至随后的混棉机的供应管道(20)、存放机或随后的机器。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9)和运输管道(11)设置在容器(2)的对置的外壁上。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供应管道(20)具有分流部(14),所述分流部构造用于向至少两个混棉机填充纤维或散纤维。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容器(2)具有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轮廓。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9)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内斯
申请(专利权)人:特吕茨施勒集团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