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443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储存区;储存区连接于室内换热模块与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当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在制冷循环或者化霜循环时,储存区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当冷媒循环回路切换到制热循环时,储存区接在压缩机的排气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液态冷媒转移至储存区,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时,依靠排气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囤积的液态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速制热的效果。速制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尤其涉及实现液态冷媒转移的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室外侧为蒸发侧,随着冷媒蒸发吸热,室外侧管路温度降低,室外换热器的表面逐渐结霜。当空调系统化霜运行时,一般采用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为制冷循环,利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吸热以实现化霜。化霜结束后,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为制热循环,空调系统恢复制热模式运行。此时,由于化霜后制热低压侧的室外换热器内冷媒未能及时转移,大量液态冷媒积存在室外低压侧,导致化霜后制热效果慢、换热效率差。
[0003]同时,空调系统存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需求冷媒循环量差异大的问题,在满足制热模式需求的冷媒循环量下,制冷模式时冷媒循环量过多,导致系统高低压差大,压缩机负载大,节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化霜过程中的冷媒囤积在室外侧换热器,导致化霜后制热效果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实现液态冷媒转移的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能够将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液态冷媒转移至储存区,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时,依靠排气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囤积的液态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储存区;储存区连接于室内换热模块与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区为气液分离器的内腔,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四通阀。
[0007]进一步的,冷媒循环回路还设有通断状态可控的冷媒转移支路,冷媒转移管路的进口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冷媒转移管路的出口端连通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区为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压侧配管,低压侧配管包括:室内换热模块与四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转接段,转接段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转接段靠近四通阀的一端,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转接段靠近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其中,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转接段的通断状态均可控。
[0010]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中连接四通阀的一端设有回油孔、或者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回油孔,回油孔靠近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
[0011]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设有连接到压缩机的吸气侧的回油支路,回油支路设有回油阀和回油节流件。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采用上述的空调系统。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为多联机,室内换热模块包含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储存区为气液分离器的内腔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包括:
[0015]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之后,获取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冷媒过热度;
[0016]判断冷媒过热度是否超过设定值;
[0017]若是,则节流组件维持开度;
[0018]若否,则节流组件减小开度。
[0019]进一步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冷媒过热度之前,计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的实际化霜时长,若实际化霜时长达到设定时长阈值t
c
,则获取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冷媒过热度;其中,设定时长阈值t
c
<设定化霜总时长。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组件包含室外节流阀和室内节流阀;
[0021]当判定节流组件维持开度时,室外节流阀和室内节流阀的开度均维持不变;
[0022]当判定节流组件减小开度时,室外节流阀的开度维持不变,室内节流阀的减小开度。
[0023]进一步的,冷媒过热度为T
出管温度

T
低压饱和温度
,T
出管温度
为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实际温度,T
低压饱和温度
为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0024]进一步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5]在化霜循环的过程中,判断冷媒循环回路的运行参数是否达到设定化霜退出条件;
[0026]若是,则退出化霜循环,压缩机停机,四通阀保持化霜循环的接通状态,关闭节流组件,接通室外换热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冷媒转移支路,直至冷媒循环回路的运行参数达到设定四通阀换向条件;
[0027]若否,则维持化霜循环。
[002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储存区为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压侧配管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包括:
[0029]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之后,获取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0030]根据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调节节流组件的开度;
[0031]若吸气过热度高于目标区间,则节流组件加大开度;
[0032]若吸气过热度处于目标区间,则节流组件维持开度;
[0033]若吸气过热度低于目标区间,则节流组件减小开度。
[0034]进一步的,将高于目标区间的范围划分为至少两个的上限区间,每个上限区间设置有对应的开度调节幅度,数值越高的上限区间的开度调节幅度越大;和/或将低于目标区间的范围划分为至少两个的下限区间,每个上限区间设置有对应的开度调节幅度,数值越低的下限区间的开度调节幅度越大。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组件包含室外节流阀和室内节流阀;
[0036]当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之后,室外节流阀打开至设定最大开度;
[0037]当判定节流组件维持开度时,室外节流阀和室内节流阀的开度均维持不变;
[0038]当判定节流组件减小开度时,室外节流阀的开度维持不变,室内节流阀的减小开度;
[0039]当判定节流组件加大开度时,室外节流阀的开度维持不变,室内节流阀的加大开度。
[0040]进一步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0041]在化霜循环的过程中,判断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运行参数是否达到设定化霜退出条件;
[0042]若是,则退出化霜循环,压缩机停机,四通阀保持化霜循环的接通状态,将所述节流组件打开至设定最大开度,直至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运行参数达到设定四通阀换向条件;
[0043]若否,则维持化霜循环。
[004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包括:
[0045]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或者化霜循环之后,接通转接段和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关闭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
[0046]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储存区,所述储存区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所述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为气液分离器的内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四通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还设有通断状态可控的冷媒转移支路,所述冷媒转移管路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所述冷媒转移管路的出口端连通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为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压侧配管,所述低压侧配管包括: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转接段,所述转接段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段靠近所述四通阀的一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转接段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所述转接段的通断状态均可控。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中连接所述四通阀的一端设有回油孔、或者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设有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的回油支路,所述回油支路设有回油阀和回油节流件。8.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为多联机,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包含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10.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之后,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冷媒过热度;判断所述冷媒过热度是否超过设定值;若是,则所述节流组件维持开度;若否,则所述节流组件减小开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冷媒过热度之前,计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的实际化霜时长,若所述实际化霜时长达到设定时长阈值t
c
,则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冷媒过热度;其中,设定时长阈值t
c
<设定化霜总时长。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包含室外节流阀和室内节流阀;当判定所述节流组件维持开度时,所述室外节流阀和所述室内节流阀的开度均维持不变;
当判定所述节流组件减小开度时,所述室外节流阀的开度维持不变,所述室内节流阀的减小开度。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过热度为T
出管温度

T
低压饱和温度
,T
出管温度
为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实际温度,T
低压饱和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吴晓曼陈敏袁帆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