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19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包括上端外框、上端内框、投食组件和悬挂圈,所述上端外框和上端内框为圆形中空结构,上端外框和上端内框组成固定框架,上端外框和上端内框底部之间设置有滑道,所述投食组件设置在上端外框与上端内框之间,投食组件包括投食料管、镂空滚球、伸缩杆和出食罩,镂空滚球设置在滑道上,投食料管的下端通过镂空滚球与伸缩杆连通,伸缩杆为中空结构,其下端与出食罩连通,悬挂圈与出食罩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投食和伸缩杆一体的结构,在吸引鱼类产卵的同时保证幼鱼的生长,此外伸缩杆可调节鱼巢在水体中的深度,可为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提供产卵基质。为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提供产卵基质。为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提供产卵基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鱼巢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

技术介绍

[0002]伴随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致使自然水域中可供鱼类附着产卵的水生植物基质锐减,极大影响了产黏性卵鱼类的繁衍。
[0003]人工鱼巢作为恢复鱼类生境的措施之一,通过在流水河段人为设置可供鱼类繁殖、仔鱼栖息生长的设施,可弥补工程建设导致的流水生境损失,为受影响鱼类提供适宜的摄食,繁殖、生长和庇护的空间。然而,现有的框架式人工鱼巢,多只关注到产卵基质的选择,且操作技术含量高、后期管理不方便,对于水域生态治理所做贡献有限;而且不具备投食的功能,鱼食容易在水中扩散,不便于进食,由于结构为固定结构,不能够应对流水和鱼群的冲击;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结构设计新颖,采用悬挂式可更换产卵基质,并且能够调节鱼巢在水体中的位置,鱼巢整体为中空圆柱形以减缓鱼群摄食对鱼巢的撞击以及水流对鱼巢的冲击,适用于不同流水环境,方便维护与更新,投食组件对产卵鱼类起到吸引作用的同时可以保证幼鱼的生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包括上端外框、上端内框、投食组件和悬挂圈,所述上端外框和上端内框为圆形中空结构,上端外框和上端内框组成固定框架,上端外框和上端内框底部之间设置有滑道,所述投食组件设置在上端外框与上端内框之间,投食组件包括投食料管、镂空滚球、伸缩杆和出食罩,镂空滚球设置在滑道上,投食料管的下端通过镂空滚球与伸缩杆连通,伸缩杆为中空结构,其下端与出食罩连通,悬挂圈与出食罩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悬挂圈的下表面悬挂有产卵结构,产卵结构包括产卵基质、悬挂绳和沉子,所述悬挂绳上端与悬挂圈连接,悬挂绳的下端与沉子连接,所述产卵基质捆扎在悬挂绳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外框的两侧分别设浮球,该浮球对称设置,每侧各设置三个,上端外框与上端内框之间通过连接筋固定在一起。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投食组件设置为四组,投食料管的上端设置为投食口,出食罩为喇叭开口结构,四个所述的出食罩的开口聚拢朝向悬挂圈的中央。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外框与上端内框构成的滑道宽度小于镂空滚球的外直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浮球对称分布于上端外框的侧壁,使得鱼巢上端结构的投食口浮出水面,便于投放饲料,投食口向下通过投食料管、镂空滚球、伸缩杆进入到出食罩中,且四个出食罩的开口聚拢向悬挂圈的中央,鱼食落到出食罩位置时候,发生侧向滑动,防止饲料直接下落而在水中弥散,使鱼食在小范围散开。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滑道与镂空滚球配合滑动,可带动下端结构的悬挂圈一起运动,减缓了鱼巢在水流中受到的冲刷力和鱼群的撞击力,增加人工鱼巢的使用寿命,下端结构无外部框架,水流可顺畅穿过,避免人工鱼巢被水冲走,同时还可有效分流漂浮杂物,以保持人工鱼巢的工作环境。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投食和伸缩杆一体的结构,在吸引鱼类产卵的同时保证幼鱼的生长,此外伸缩杆可调节鱼巢在水体中的深度,可为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提供产卵基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下端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上端外框、2投食口、3上端内框、4浮球、5镂空滚球、6伸缩杆、7出食罩、8悬挂圈、9连接杆、10产卵基质、11悬挂绳、12沉子、13投食料管、14连接筋、15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包括上端外框1、上端内框3、投食组件和悬挂圈8,上端外框1和上端内框3为圆形中空结构,上端外框1和上端内框3组成固定框架,上端外框1的两侧分别设浮球4,该浮球4对称设置,每侧各设置三个,上端外框1与上端内框3之间通过连接筋14固定在一起,通过浮球4使得鱼巢上端结构的投食口2浮出水面,便于投放饲料,上端外框1和上端内框3底部之间设置有滑道15,投食组件设置在上端外框1与上端内框3之间,投食组件包括投食料管13、镂空滚球5、伸缩杆6和出食罩7,镂空滚球5设置在滑道15上,通过镂空滚球5可在滑道15上滑动,进而可以应对流水和鱼群的冲击,投食料管13的下端通过镂空滚球5与伸缩杆6连通,伸缩杆6为中空结构,伸缩杆6为一级伸缩或多级伸缩,其能够调节长度的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手段,其下端与出食罩7连通,上端外框1与上端内框3构成的滑道15宽度小于镂空滚球5的外直径,悬挂圈8与出食罩7之间通过连接杆9连接,鱼食通过依次通过投食料管13、镂空滚球5、伸缩杆6进入到出食罩7中,方便投料,出食罩7对鱼食进行防护,防止向四周弥散。
[0019]悬挂圈8的下表面悬挂有产卵结构,产卵结构包括产卵基质10、悬挂绳11和沉子12,悬挂绳11上端与悬挂圈8连接,悬挂绳11的下端与沉子12连接,产卵基质10捆扎在悬挂绳11上,通过悬挂绳11便于将产卵结构系在悬挂圈8上,便于更换不同的产卵基质10,操作简单,产卵基质10为沉水植物,例如,金鱼藻、眼子菜、狐尾藻等等。
[0020]投食组件设置为四组,投食料管13的上端设置为投食口2,出食罩7为喇叭开口结构,四个的出食罩7的开口聚拢朝向悬挂圈8的中央,通过出食罩7向内侧结构,使鱼食落到出食罩7位置时候,发生侧向滑动,防止饲料直接下落而在水中弥散,使鱼食在小范围散开。
[00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投食和伸缩杆6一体的结构,在吸引鱼类产卵的同时保证幼鱼的生长,此外伸缩杆6可调节鱼巢在水体中的深度,可为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提供产卵基质。
[0022]在使用时:在鱼巢未下水时,根据产卵鱼类的活动水层调节伸缩杆6至鱼巢可位于水体中合适深度,根据产卵鱼类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作为产卵基质10,为鱼类提供适宜的产卵和繁殖场所,用悬挂绳11捆扎好沉水植物系于悬挂圈8之上,组装完成后将鱼巢投至水体中合适位置,鱼类繁殖产卵需消耗大量能量,可通过鱼巢上端结构中的投食口2投放产卵鱼类喜爱的饲料,四个出食罩7的开口聚拢向悬挂圈8的中央,形成小范围食场,可吸引处于繁殖期的鱼类在人工鱼巢处产卵,同时可以为后期孵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包括上端外框(1)、上端内框(3)、投食组件和悬挂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外框(1)和上端内框(3)为圆形中空结构,上端外框(1)和上端内框(3)组成固定框架,上端外框(1)和上端内框(3)底部之间设置有滑道(15),所述投食组件设置在上端外框(1)与上端内框(3)之间,投食组件包括投食料管(13)、镂空滚球(5)、伸缩杆(6)和出食罩(7),镂空滚球(5)设置在滑道(15)上,投食料管(13)的下端通过镂空滚球(5)与伸缩杆(6)连通,伸缩杆(6)为中空结构,其下端与出食罩(7)连通,悬挂圈(8)与出食罩(7)之间通过连接杆(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圈(8)的下表面悬挂有产卵结构,产卵结构包括产卵基质(10)、悬挂绳(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环袁杰郭聪慧朱疆余徵徽王飞虎张淑稳董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