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05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包括:转折调节机构;转折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输入杆、中间过渡杆以及末端输入杆,中间过渡杆的两端开设朝向相反的两个配合安装面;调节输入杆及末端输入杆包括:主体连接杆以及套设在主体连接杆端部的限位护套,限位护套的末端为喇叭状管壳。限位护套与中间过渡杆相配合,使得中间过渡杆可看做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副,实现一定范围内角度的自由匹配,而且多种角度下可共用零部件,具有构件标准化程度高的优点;中间过渡杆为浮动连接,在保证有效且稳定传递力矩的前提下,具有装配方便,适配度高的优点;结构布置合理,更加紧凑,节约空间,且结构可靠,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灯光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前组合灯通过灯光调节结构实现灯光的左右、俯仰调节,以便远近光进行照准,其中为方便对灯光进行调节,灯光调节点一般通过传动机构布置在方便调节的位置。
[0003]目前常用的灯光调节机构采用调节杆结合锥齿轮的方式将调节运动传递至灯体内部,因锥齿轮一般采用标准的90
°
与调节杆进行配合,导致调节杆只能垂直布置,大大增加了灯体所占用的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采取调整锥齿轮锥齿角度或改变调节杆布置角度的方式,但由于灯具种类繁多,调整锥齿轮锥齿角度会导致零件种类和数量大增,同时成本提升,装配繁琐。如果不将调节杆布置为90
°
,则可以采用软轴传递运动,但此方式因软轴为非刚性件,以及外壳的长时间老化后,传递会出现卡滞,甚至导致灯光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包括:转折调节机构;所述转折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输入杆、中间过渡杆以及末端输入杆,所述中间过渡杆的两端开设朝向相反的两个配合安装面;
[0007]所述调节输入杆及所述末端输入杆包括:主体连接杆以及套设在所述主体连接杆端部的限位护套,所述限位护套的末端为喇叭状管壳,所述主体连接杆伸入所述喇叭状管壳内的一端开设与所述配合安装面对接的扭矩传递面。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护套包括:圆柱管壳以及与所述圆柱管壳一体成型的喇叭状管壳;所述喇叭状管壳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喇叭状管壳的内壁与所述主体连接杆的两侧外壁之间留有移动空间。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护套设置在所述主体连接杆上,且所述主体连接杆与所述圆柱管壳通过压合固定在一起。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压板;所述调节输入杆与所述末端输入杆通过螺钉和所述两个压板固定在灯体上。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过渡杆包括:位于两端的传递杆以及位于中部
的若干单元杆;所述单元杆的一端设置凸片,另一端开设与所述凸片适配的凹槽,相邻两个所述单元杆的凸片嵌入至所述凹槽内。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片以及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螺栓孔,相邻两个所述单元杆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0013]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0014]1.限位护套与中间过渡杆相配合,使得中间过渡杆可看做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副,实现一定范围内角度的自由匹配,而且多种角度下可共用零部件,具有构件标准化程度高的优点;
[0015]2.中间过渡杆为浮动连接,在保证有效且稳定传递力矩的前提下,具有装配方便,适配度高的优点;
[0016]3.结构布置合理,更加紧凑,节约空间,且结构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灯光调节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灯光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间过渡杆与调节输入杆及末端输入杆对接时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调节输入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末端输入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4的B向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中间过渡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包括:转折调节机构1a以及两套直角调节机构1b,直角调节机构1b采用现有可进行直角调节的任意机构即可。
[0028]转折调节机构1a包括:两个压板4以及依次设置在大灯调节端至运动输入端的调节输入杆1、中间过渡杆2、末端输入杆3。转折调节机构1a实现一定范围内角度的自由匹配,各种角度基本可共用零部件,只需更改中间过渡杆2的长度即可。
[0029]如图3所示,中间过渡杆2的两端开设朝向相反的两个配合安装面,两个配合安装面分别用于与调节输入杆1、末端输入杆3配合进行使用,本实施例将两个配合安装面分别
标记为第一配合安装面2a与第二配合安装面2b。
[0030]调节输入杆1与末端输入杆3均包括:主体连接杆以及套设在主体连接杆端部的限位护套,为清楚描述两个杆件的结构,下面分别进行说明,同时本实施例将主体连接杆分别标记为第一主体连接杆101以及第二主体连接杆301,限位护套分别标记为第一限位护套102以及第二限位护套302。
[0031]如图3、4、5所示,调节输入杆1包括:第二主体连接杆101以及第一限位护套102。第一限位护套102套设在第一主体连接杆101的端部,且第一主体连接杆101与第一限位护套102通过压合固定在一起。第一主体连接杆101的其中一端通过螺钉和压板4固定在灯体上,只能做旋转运动,另一端伸入第一限位护套102的内部并与第一配合安装面2a进行对接。
[0032]其中,第一主体连接杆101为钢质圆柱杆,采用墩粗工艺末端制造螺丝刀配合结构;第一限位护套102为钢管冲压成型,其末端为喇叭状的管壳结构。第一主体连接杆101伸入喇叭状管壳内的一端开设与第一配合安装面2a对接的第一扭矩传递面103,对接是指两者可进行接触贴合,保持浮动连接状态。第一配合安装面2a与第一扭矩传递面103配合,两者只能沿图5箭头方向进行相对运动,此结构类似于一个只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副。
[0033]如图3、6、7所示,末端输入杆3包括:第二主体连接杆301以及第二限位护套302。第二限位护套302套设在第二主体连接杆301的端部,且第二主体连接杆301与第二限位护套302通过压合固定在一起。第二主体连接杆3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包括:转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折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输入杆、中间过渡杆以及末端输入杆,所述中间过渡杆的两端开设朝向相反的两个配合安装面;所述调节输入杆及所述末端输入杆包括:主体连接杆以及套设在所述主体连接杆端部的限位护套,所述限位护套的末端为喇叭状管壳,所述主体连接杆伸入所述喇叭状管壳内的一端开设与所述配合安装面对接的扭矩传递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护套包括:圆柱管壳以及与所述圆柱管壳一体成型的喇叭状管壳;所述喇叭状管壳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喇叭状管壳的内壁与所述主体连接杆的两侧外壁之间留有移动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前照灯灯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强陈如意程慎昕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