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壳体、转子和轴承,壳体和转子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左端为工作接口,壳体的右端为流体入口,转子的右端穿过壳体的工作接口设置在壳体内定位,转子的左端开有流道工作口,轴承设置在壳体内、固定在转子外周,壳体内成型有与转子的右端相抵的台阶,转子和壳体及轴承之间通过密封件径向密封,壳体的下端开设有流体回流口,各流道口通过螺纹或法兰与外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旋转设备需要冷却或加热用的场合,也适合于旋转液压缸作动用的动力配流接头,可广泛应用在各行业机械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生产效益。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辊系旋转设备专用配流接头,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工业中,很多场合都需要流体进行加热或冷却,特别是在一些旋转零部件中,往往需要旋转配流接头,如工业在线连续退火炉中的炉内钢辊、纤维辊,都需要旋转接头对其进行通水冷却,而这些双通道旋转接头,目前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轴向压力接触密封形式,其内部密封件都采用了碳化钨、碳化硅或石墨等耐高温密封材质,虽然这些材质都具有耐高温,摩擦系数小等优点,但这些材质却也有最致命缺点,表现在:易碎裂、不耐冲击,在某些条件下密封效果欠佳,实际使用寿命较短,设备维护量大,使用成本高等缺点。
[0003]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2022069414.3的中国专利《一种连铸辊系统中的旋转接头与轴承座装配结构》,包括轴承座和旋转接头,轴承座内开设有装配腔,旋转接头配合安装于该装配腔内;轴承座的外壁中心开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旋转接头端部的连接件中心对应也开设有与该螺纹孔相对的螺栓孔,紧固螺栓通过螺纹配合依次穿过轴承座上的螺纹孔和旋转接头上的螺栓孔,从而将旋转接头一体连接在轴承座内侧。该旋转接头取消传统的轴承座和旋转接头端部配合的石墨片形式,采用紧固螺栓将旋转接头一体连接在轴承座内侧,克服了旋转接头的容易渗水问题,提高连铸辊两端轴承座与旋转接头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但是其结构不是双通道,不适用与配流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密封性能好的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壳体、转子和轴承,壳体和转子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左端为工作接口,壳体的右端为流体入口,转子的右端穿过壳体的工作接口设置在壳体内定位,转子的左端开有流道工作口,轴承设置在壳体内、固定在转子外周,壳体内成型有与转子的右端相抵的台阶,转子和壳体及轴承之间通过密封件径向密封,壳体的下端开设有流体回流口,各流道口通过螺纹或法兰与外部相连。
[0006]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为一回转体结构,壳体内成型有阶梯孔,阶梯孔从左至右缩径形成三个台阶面,轴承的右端与转子的台阶面相抵、靠近壳体内第一台阶面,转子的右端与第二台阶面相抵,转子的左端通过卡簧与壳体固定。
[0007]进一步,所述转子为一中空的回转体轴类结构件,转子分为从左至右扩径的三段,轴承安装在转子的中间段上与转子的台阶面相抵,轴承与转子之间呈过盈配合连接,壳体的左端开口内壁上设有卡簧槽,卡簧设置在卡簧槽内与轴承的左端相抵定位。
[0008]再进一步,所述壳体右端的流体入口为扩径的内螺纹口,壳体内靠近流体入口的
一段为内螺纹连接段,服务对象的内部连接管道穿过转子左端的流道工作口插入壳体内、与壳体的内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固定,内部连接管道与壳体的流体入口相连通形成第一流道,内部连接管道的外径小于转子的内径,内部连接管道的外壁与转子、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流体回流孔相通的第二流道。
[0009]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靠近第二台阶面的位置、或者转子的右端外周面上成型有供密封件嵌置的环形凹槽,密封件采用丁晴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制成,密封件为环形回转体结构,其横截面形状为“唇”型、“U”型、“V”型、矩型或“O”型结构中的一种或二种组合。
[0010]再进一步,所述密封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唇”型、“U”型、“V”型结构中的一种或二种组合。
[0011]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流体回流口开设在壳体下端面位于内螺纹连接段的左侧,壳体内设有干油流道,壳体的上端位于轴承的上方开设有加油孔及加油嘴。
[0012]最后,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位于轴承的下方开有泄漏观察口,转子的左端成型有与工作对象相连接的外螺纹。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改变了传统采用轴向压力接触密封形式,壳体和转子之间采用径向密封方式,密封件材质采用丁晴橡胶、氟橡胶及硅橡胶等能耐较高温度的材料制作,有效避免漏水,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可适用于旋转设备需要冷却或加热用的场合,也适合于旋转液压缸作动用的动力配流接头,可广泛应用在各行业机械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2所示,一种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包括壳体1、转子2、轴承3和密封件4,壳体1和转子2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1的左端为工作接口,壳体1的右端为流体入口11,转子2的右端穿过壳体1的工作接口设置在壳体1内定位,转子2的左端开有流道工作口21,轴承3设置在壳体1内、固定在转子2外周,壳体1内成型有与转子2的右端相抵的台阶,转子2和壳体1及轴承3之间通过密封件4径向密封,壳体1的下端开设有流体回流口16,各流道口通过螺纹或法兰与外部相连。
[0018]具体结构为:壳体1为一回转体结构,壳体1内成型有阶梯孔,阶梯孔从左至右缩径形成三个台阶面,轴承3的右端与转子2的台阶面相抵、靠近壳体1内第一台阶面,转子2的右端与第二台阶面相抵,转子2的左端通过卡簧5与壳体1固定。转子2为一中空的回转体轴类结构件,转子2分为从左至右扩径的三段,轴承3安装在转子2的中间段上与转子2的台阶面相抵,轴承3与转子2之间呈过盈配合连接,壳体1的左端开口内壁上设有卡簧槽,卡簧5设置在卡簧槽内与轴承3的左端相抵定位。壳体1右端的流体入口11为扩径的内螺纹口,用来连接旋转接头外部流体输入管道。壳体1内靠近流体入口11的一段为内螺纹连接段12,服务对
象的内部连接管道6穿过转子2左端的流道工作口21插入壳体1内、与壳体1的内螺纹连接段12螺纹连接固定,内部连接管道5与壳体1的流体入口11相连通形成第一流道A,内部连接管道6的外径小于转子2的内径,内部连接管道6的外壁与转子2、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流体回流孔16相通的第二流道B。
[0019]壳体1的内壁靠近第二台阶面的位置、或者转子2的右端外周面上成型有供密封件4嵌置的环形凹槽,密封件4采用丁晴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等耐较高温材料制作制成,一般地,丁晴橡胶使用流体最高温度最好控制85℃以下,硅橡胶应用温度宜控制200℃以下,氟橡胶使用温度可以达200℃以上。密封件5为环形回转体结构,其横截面形状为“唇”型、“U”型、“V”型、矩型或“O”型结构中的一种或二种组合,一般优选为为“唇”型、“U”型、“V”型结构中的一种或二种组合,能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
[0020]壳体1的流体回流口16开设在壳体1下端面位于内螺纹连接段13的左侧,壳体1内设有干油流道14,壳体1的上端位于轴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壳体、转子和轴承,壳体和转子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左端为工作接口,壳体的右端为流体入口,转子的右端穿过壳体的工作接口设置在壳体内定位,转子的左端开有流道工作口,轴承设置在壳体内、固定在转子外周,壳体内成型有与转子的右端相抵的台阶,转子和壳体及轴承之间通过密封件径向密封,壳体的下端开设有流体回流口,各流道口通过螺纹或法兰与外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回转体结构,壳体内成型有阶梯孔,阶梯孔从左至右缩径形成三个台阶面,轴承的右端与转子的台阶面相抵、靠近壳体内第一台阶面,转子的右端与第二台阶面相抵,转子的左端通过卡簧与壳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为一中空的回转体轴类结构件,转子分为从左至右扩径的三段,轴承安装在转子的中间段上与转子的台阶面相抵,轴承与转子之间呈过盈配合连接,壳体的左端开口内壁上设有卡簧槽,卡簧设置在卡簧槽内与轴承的左端相抵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通道径向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右端的流体入口为扩径的内螺纹口,壳体内靠近流体入口的一段为内螺纹连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志,林刚,曹义,郑全义,周懿,应利伟,苗壮,叶建华,邓博钦,严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