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75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触电插座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插座骨架、接电组件和触动开关;电路板和插座骨架设置在壳体内,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和电源线,电源线用于连接电源;接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插座骨架内的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均与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一插接位,第二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二插接位和触动弹片;触动弹片位于第二插接位的一侧,触动开关设于插座骨架内,触动开关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插入第二插接位内的插脚向外侧挤压触动弹片,使触动弹片挤压触动开关,触动开关接通控制开关,使控制开关控制接电组件与电源线导通。电组件与电源线导通。电组件与电源线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插座通电
,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插座是一种电转接器,插座的电源线连接电源连接,而其他的电器设备则可以插接到插座内取电。目前的插座结构通常是包括有一个塑料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骨架,而骨架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弹片,其中一组弹片用来连接火线,另一组弹片连接零线。例如,公开号为CN217507726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一种插座铜件结构,具体该插座包括正极接电铜件、负极接电铜件、接地铜件、用于与正极接电铜件相连接的正极接电端子、用于与负极接电铜件相连接的负极接电端子以及用于与接地铜件相连接的接地端子;正极接电铜件包括正极铜带,负极接电铜件包括负极铜带,接地铜件包括接地铜带,正极铜带的侧部和端部、负极铜带的侧部和端部、接地铜带的端部均设有插套,负极铜带上的插套与正极铜带上对应的插套组合形成二级插套,接地铜带上的插套与正极铜带上对应的插套以及负极铜带上对应的插套组合形成三级插套。
[0003]由此可见,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插座插上电源后,正极接电铜件和负极接电铜件是始终带电状态,当有金属异物插入到火线的插孔内时,会导致触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解决目前的插座在接上电源后,插座的弹片是始终保持有电的状态,在误插的情况下,会出现漏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插座骨架、接电组件和触动开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插座骨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和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电源;所述接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插座骨架内的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一插接位,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二插接位和触动弹片,所述第一插接位和所述第二插接位用于插头的插脚插入取电;所述触动弹片位于所述第二插接位的一侧,所述触动开关设于所述插座骨架内、且位于所述触动弹片的一侧,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位内的插脚向外侧挤压所述触动弹片,使所述触动弹片挤压所述触动开关,所述触动开关接通所述控制开关,使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接电组件与所述电源线导通。
[0006]进一步,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所述触动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闭合。
[0007]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漏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是否漏电。
[0008]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接电组件的电流大小。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包括第一插脚弹片、第一U形弹片和第一接电件;所述
插座骨架上设置有第一U型卡槽和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U型卡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有第二U型卡槽,且所述第一U型卡槽的尾端与所述第二U型卡槽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一U形弹片卡设在所述第一U型卡槽内,且所述第一U形弹片具有延伸到所述第二U型卡槽内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触头;
[0010]所述第一插脚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插脚弹片包括有两向上延伸的第一弹性部,两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接位;一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卡设在所述第二U型卡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触头;
[0011]所述第一U形弹片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位的两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挤压触头,所述第一U型卡槽的一内侧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接电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槽内,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接电件靠近所述第一U形弹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触头,所述第一U形弹片的一侧设有第四触头;
[0012]所述插头的一插脚插入所述第一插接位内,所述插脚的两侧挤压两所述第一挤压触头,使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接触,所述第四触头与所述第三触头接触。
[0013]进一步,所述插座骨架底部延伸有第一延伸柱,所述延伸柱内设置有从底端贯通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引流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内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柱套设在第一所述延伸柱的底端;所述第一U型卡槽和所述第二U型卡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包括第二插脚弹片、第二U形弹片和第二接电件;所述插座骨架上设置有第三U型卡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三U型卡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侧有第四U型卡槽,且所述第三U型卡槽的尾端与所述第四U型卡槽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二U形弹片卡设在所述第三U型卡槽内,且所述第二U形弹片具有延伸到所述第四U型卡槽内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五触头,所述第二U形弹片的另一端为所述触动弹片;
[0015]所述第二插脚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插脚弹片包括有两向上延伸的第二弹性部,两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插接位;一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卡设在所述第四U型卡槽内,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六触头。
[0016]所述第二U形弹片位于所述第二插接位的两内侧均设置有第二挤压触头,所述第三U型卡槽的一内侧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接电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槽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电件靠近所述第二U形弹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七触头,所述第二U形弹片的一侧设有第八触头;
[0017]所述插头的一插脚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位内,所述插脚的两侧挤压两所述第二挤压触头,使所述第五触头与所述第六触头接触,所述第八触头与所述第七触头接触,所述触动弹片挤压所述触动开关。
[0018]进一步,所述插座骨架底部延伸有第二延伸柱,所述第二延伸柱内设置有从底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引流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内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柱套设在所述第二延伸柱的底端。
[0019]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壳;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盖合形成一容置空腔,所
述插座骨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上壳上设置有插口,所述上壳与所述插座骨架之间滑动地设置有覆盖所述插口的滑块。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触电插座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本插座,是插头的两插脚分别插入到第一插接位和第二插接位内时,插入第二插接位内的插脚向外侧挤压触动弹片,使触动弹片挤压触动开关,触动开关闭合,使得控制开关可以通电,而控制开关通电后,可以控制所述接电组件与所述电源线导通,从而实现给插头连接的电器供电。而在没有将插头插入时,接电组件时不带电的状态,即使将金属丝误插到插座内,也可有效避免触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插座骨架、接电组件和触动开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插座骨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和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电源;所述接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插座骨架内的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一插接位,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二插接位和触动弹片,所述第一插接位和所述第二插接位用于插头的插脚插入取电;所述触动弹片位于所述第二插接位的一侧,所述触动开关设于所述插座骨架内、且位于所述触动弹片的一侧,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位内的插脚向外侧挤压所述触动弹片,使所述触动弹片挤压所述触动开关,所述触动开关接通所述控制开关,使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接电组件与所述电源线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所述触动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漏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是否漏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接电组件的电流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包括第一插脚弹片、第一U形弹片和第一接电件;所述插座骨架上设置有第一U型卡槽和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U型卡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卡槽,且所述第一U型卡槽的尾端于所述第二U型卡槽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一U形弹片卡设在所述第一U型卡槽内,且所述第一U形弹片具有延伸到所述第二U型卡槽内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一插脚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插脚弹片包括有两向上延伸的第一弹性部,两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接位;一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卡设在所述第二U型卡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一U形弹片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位的两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挤压触头,所述第一U型卡槽的一内侧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接电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槽内,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接电件靠近所述第一U形弹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触头,所述第一U形弹片的一侧设有第四触头;所述插头的一插脚插入所述第一插接位内,所述插脚的两侧挤压两所述第一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桂平廖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宝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