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蕙嘉专利>正文

出泡装置以及遥控泡泡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63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泡装置以及遥控泡泡车,出泡装置包括支撑座、风扇、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及旋转控制机构,支撑座在竖直方向上的顶端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储存泡泡液,旋转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或远离彼此旋转,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远离彼此旋转至分离状态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分别插入容纳槽内,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彼此旋转至接触状态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在竖直方向上伸出支撑座设置,风扇设置在支撑座的通孔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泡装置能够精确控制泡泡大小,泡泡膜形成率高,分离出泡率高,且控制操作简易,尤其能够提高大泡泡的分离出泡率,从而吹出更大的泡泡。从而吹出更大的泡泡。从而吹出更大的泡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泡装置以及遥控泡泡车


[0001]本技术涉及泡泡制造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出泡装置以及具有该出泡装置的遥控泡泡车。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在活动中营造气氛,往往需要制造泡泡,以活跃活动气氛,通常是采用泡泡机制造泡泡,泡泡机是一种吹泡泡的机器,经常被应用在渲染活动效果气氛上,其利用风力将附着在泡泡圈上的泡泡溶液吹出,从而在形成飞起的泡泡。
[0003]为了在一个活动场合制造出大小不一的泡泡,现有泡泡机的成膜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固定成膜杆和摇摆成膜杆,通过驱动装置使摇摆成膜杆与固定成膜杆触碰后拉开形成泡泡膜,因为成膜机构是通过左右摇摆形成的空间不断变化,从而使泡泡液成膜的大小也不断变化,通过调节风扇的风速来调节泡泡的大小,而达到吹出大小差异的泡泡。其中,固定成膜杆、摇摆成膜杆均开设有泡泡液输入口以及容置泡泡液的槽体,固定成膜杆的泡泡液输入口与其槽体连通,摇摆成膜杆的泡泡液输入口与其槽体连通,通过固定成膜杆的泡泡液输入口、摇摆成膜杆的泡泡液输入口分别将泡泡液送进固定成膜杆的槽体、摇摆成膜杆的槽体。
[0004]但是,现有泡泡机的成膜机构通过固定成膜杆的泡泡液输入口、摇摆成膜杆的泡泡液输入口分别将泡泡液送进固定成膜杆的槽体内、摇摆成膜杆的槽体内,存在固定成膜杆上泡泡液在固定成膜杆的延伸方向上不能均匀分布,以及摇摆成膜杆上泡泡液在摇摆成膜杆的延伸方向上不能均匀分布,导致摇摆成膜杆与固定成膜杆在触碰后拉开形成的泡泡膜容易出现破裂现象,从而降低泡泡膜的形成率。
[0005]此外,现有泡泡机的成膜机构通过调节风扇的风速来调节泡泡的大小,而达到吹出大小差异的泡泡,即通过风扇将泡泡吹出以实现泡泡与成膜机构分离,当在吹大泡泡时,容易出现爆破现象,泡泡越大越容易爆破,从而大泡泡的分离出泡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泡泡大小、泡泡膜形成率高、分离出泡率高且控制操作简易的出泡装置,尤其能够提高大泡泡的分离出泡率,从而吹出更大的泡泡。
[0007]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出泡装置的遥控泡泡车。
[0008]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出泡装置,包括支撑座、风扇、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以及旋转控制机构,支撑座在竖直方向上的顶端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储存泡泡液,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分别呈弧形杆延伸,第一旋转杆的两端可绕水平方向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座上,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可绕水平方向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座上,且旋转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或远离彼此旋转,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远离彼此旋转至分离状态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分别插入容纳槽
内,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彼此旋转至接触状态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在竖直方向上伸出支撑座设置,支撑座在竖直方向上贯穿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在分离状态时围成的成膜区域内,风扇设置在通孔处。
[0009]从上述方案中可见,本技术出泡装置的风扇和旋转控制机构工作,则旋转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或远离彼此旋转。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远离彼此旋转至分离状态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分别插入容纳槽内,由于支撑座的容纳槽内储存有泡泡液,此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均匀沾满泡泡液。接着,旋转控制机构控制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彼此旋转。当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朝向彼此旋转至接触状态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在竖直方向上伸出支撑座设置,此时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相互抵接。随后,旋转控制机构控制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自接触状态远离彼此旋转,由于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均匀沾满泡泡液,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自接触状态远离彼此旋转的过程中,则能够形成均匀泡泡膜,相对现有摇摆成膜杆上泡泡液在摇摆成膜杆的延伸方向上不能均匀分布,导致摇摆成膜杆与固定成膜杆在触碰后拉开形成的泡泡膜容易出现破裂现象,从而降低泡泡膜的形成率,本技术出泡装置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均匀沾满泡泡液,能够形成均匀泡泡膜,从而提高泡泡膜的形成率。伴随着旋转控制机构继续控制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自接触状态远离彼此旋转至分离状态,则泡泡膜罩盖在成膜区域上,伴随着风扇朝向成膜区域出风,则将泡泡膜吹鼓、吹大。再接着,旋转控制机构控制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自分离状态朝向彼此旋转至接触状态时,能够将上一个鼓吹大的泡泡切割分离,同时形成的下一个泡泡膜,相对现有泡泡机的成膜机构通过风扇将泡泡吹出以实现泡泡与成膜机构分离,当在吹大泡泡时,容易出现爆破现象,分离大泡泡的成功率不超过10%,本技术出泡装置通过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再次旋转至接触状态时对上一个鼓吹大的泡泡进行切割分离,能够有效提高泡泡的分离出泡率,尤其能够提高大泡泡的分离出泡率,从而吹出更大的泡泡,本技术出泡装置分离大泡泡的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且在均匀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旋转至接触状态时对上一个鼓吹大的泡泡进行切割分离操作以及再次形成下一个泡泡膜时,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会形成推动泡泡上升的力,且风扇吹出的风力也能够助推泡泡上升,进而有助于泡泡分离及上升出泡。此外,本技术出泡装置可通过调节控制沾满泡泡液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在分离状态和接触状态之间旋转的频率,便可精确调节控制泡泡大小,即可吹出大小不一的泡泡,控制操作方式简单易懂。因此,本技术出泡装置能够精确控制泡泡大小,泡泡膜形成率高,分离出泡率高,且控制操作简易,尤其能够提高大泡泡的分离出泡率,从而高成功率吹出更大的泡泡。
[001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一棉线绳,第一棉线绳在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螺旋缠绕延伸;和/或,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二棉线绳,第二棉线绳在第二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螺旋缠绕延伸;或者,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一凸齿,多个第一凸齿在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排布,且相邻两个第一凸齿之间形成第一起泡槽;和/或,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凸齿,多个第二凸齿在第二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排布,且相邻两个第二凸齿之间形成第二起泡槽。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棉线绳在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缠绕圈之
间接触设置;和/或,第二棉线绳在第二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缠绕圈之间接触设置;和/或,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一棉线绳,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二棉线绳,且第一棉线绳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棉线绳的两端连接以围成封闭的成膜区域。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第一凸齿呈圆环盘凸出设置在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上,和/或,每一个第二凸齿呈圆环盘凸出设置在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上;或者,每一个第一凸齿包括第一半圆盘和第二半圆盘,每一个第一起泡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半圆盘和第二半圆盘分别凸出设置在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上并相对设置,且多个第一半圆盘和多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风扇、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以及旋转控制机构,所述支撑座在竖直方向上的顶端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储存泡泡液,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分别呈弧形杆延伸;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两端可绕水平方向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可绕水平方向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旋转控制机构可控制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朝向或远离彼此旋转;当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远离彼此旋转至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分别插入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朝向彼此旋转至接触状态时,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在竖直方向上伸出所述支撑座设置;所述支撑座在竖直方向上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在所述分离状态时围成的成膜区域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通孔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一棉线绳,所述第一棉线绳在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螺旋缠绕延伸;和/或,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二棉线绳,所述第二棉线绳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螺旋缠绕延伸;或者,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一凸齿,多个所述第一凸齿在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齿之间形成第一起泡槽;和/或,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凸齿,多个所述第二凸齿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齿之间形成第二起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棉线绳在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缠绕圈之间接触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棉线绳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缠绕圈之间接触设置;和/或,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所述第一棉线绳,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缠绕有所述第二棉线绳,且所述第一棉线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棉线绳的两端连接以围成封闭的所述成膜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凸齿呈圆环盘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周壁上,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二凸齿呈圆环盘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外周壁上;或者,每一个所述第一凸齿包括第一半圆盘和第二半圆盘,每一个所述第一起泡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半圆盘和所述第二半圆盘分别凸出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庭晖杨蕙嘉何孟君胡梓岩
申请(专利权)人:杨蕙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