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包括1)场地平整;2)桩位放线;3)引孔和扩孔;4)清孔;5)定位垫层施工;6)预制管桩就位;7)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8)原地基除石土回填;9)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10)保温和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钻机在含石地质条件下微扩孔,对引孔工艺进行改进,并将原地基土与泡沫混凝土复合补强结合,在预制管桩底部设置垫层、底侧与顶侧接触土层位置设置补强层的方式,加强了土层与预制管桩之间的黏结,且低密度的泡沫混凝土自重轻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基础结构对地基的附加应力,此种复合结构增强了基础结构整体的受力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了基础结构整体的受力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了基础结构整体的受力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工程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管桩,即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因其具有力学性能优异、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和经济性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站支架基础上,尤其适用于西北地区黄土和黏性土地质条件下采用单排立柱固定可调支架的光伏项目。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一般采用机械设备静压式入土施工,无需混凝土浇筑和支模养护,施工方便便捷,受力可靠性较高。
[0003]然而,在含岩石地质条件下,由于桩位土层中含有碎石或卵石等,采用静压式施工无法正常实施,预制管桩出现贯入困难或贯入过程碎裂等问题。对于西北地区黄土和黏性土地质条件下采用单排立柱固定可调支架的光伏项目,经方案对比和分析,采用预制管桩往往经济性最佳。当地层存在含岩石问题时,如若改用灌注桩基础或其它基础型式,因为材料强度和施工便利性等原因,将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场地平整;
[0008]步骤2)桩位放线;
[0009]步骤3)引孔和扩孔:根据预制管桩尺寸,使用钻机进行引孔和扩孔;
[0010]步骤4)清孔:钻孔形成后,清理孔内杂物;
[0011]步骤5)定位垫层施工: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定位垫层至桩底高程;
[0012]步骤6)预制管桩就位;
[0013]步骤7)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
[0014]步骤8)原地基除石土回填:将钻孔带出的原地基土除石后回填至顶部补强层底部并捣实;
[0015]步骤9)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
[0016]步骤10)保温和养护。
[0017]施工前,通过地质勘察确定施工区域是否含石,若含石则开始施工。
[0018]所述的步骤3)引孔和扩孔后的桩孔直径比预制管桩外径大30
‑
60mm,桩孔深比预制管桩入土深度深50mm
‑
100mm。
[0019]所述的步骤5)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定位垫层至桩底高程,静置一天或待垫层混凝
土至少具备可上人强度时,预制管桩入孔就位,孔口采用木质楔形定位块或者其它方法调整预制管桩水平定位。
[0020]所述的步骤6)预制管桩就位时,入土长度与外露长度为1:1。
[0021]所述的步骤7)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时,在桩孔内预制管桩外侧与桩孔内壁之间灌注泡沫混凝土至底补强层高度,静置一天或待补强层混凝土至少具备可上人强度时,进行步骤8)。
[0022]所述的步骤9)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前,取出孔口楔形定位块,然后用泡沫混凝土浇筑顶部补强层,浇筑至设计地面,确保灌实、均匀及表面平整。
[0023]所述的步骤7)中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的高度为预制管桩入土深度的0.15
‑
0.2倍,步骤9)中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的高度为预制管桩入土深度的0.20
‑
0.25倍。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钻机在含石地质条件下微扩孔,对引孔工艺进行改进,并将原地基土与泡沫混凝土复合补强结合,在预制管桩底部设置垫层、底侧与顶侧接触土层位置设置补强层的方式,加强了土层与预制管桩之间的黏结,且低密度的泡沫混凝土自重轻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基础结构对地基的附加应力,此种复合结构增强了基础结构整体的受力可靠性和稳定性。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预制管桩底部设置定位垫层,一方面纠正了钻孔设备成孔时底部的不平整度偏差;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垫层施工和预制管桩就位过程,精准的控制桩底高程,从而为上部支架的配合安装提供方便。
[0027]本专利技术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在预制管桩外侧与钻孔轮廓内侧之间的实体采用三层设计,分别为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原地基除石土回填层和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一方面中层采用原地基土除石回填能够减少了泡沫混凝土的用量;另一方面将钻孔形成的原地基土大部分取除石块后进行了回填处理,减少了土方弃运问题;而且考虑光伏支架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主要受以风荷载为主的水平力控制的特点,此三层设计及材料选用与结构受力特点协调性强,有效发挥了各自的力学优势。
[0028]该方法在维持原预制管桩设计方案不变的情况下,解决了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在含岩石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问题,避免了预制管桩常规静压式施工贯入困难或贯入过程碎裂的问题,在满足结构和力学的前提下,实现了光伏支架预制管桩的可施工性问题,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立面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的A
‑
A截面图。
[0031]图中:1、预制管桩;2、定位垫层;3、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4、原地基除石土回填层;5、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6、楔形定位块;7、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3]现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34]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0035]实施例1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步骤1)场地平整;
[0038]步骤2)桩位放线;
[0039]步骤3)引孔和扩孔:根据预制管桩1尺寸,使用钻机进行引孔和扩孔;
[0040]步骤4)清孔:钻孔形成后,清理孔内杂物;
[0041]步骤5)定位垫层2施工: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定位垫层2至桩底高程;
[0042]步骤6)预制管桩1就位;
[0043]步骤7)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3施工;
[0044]步骤8)原地基除石土回填:将钻孔带出的原地基土除石后回填至顶部补强层底部并捣实;
[0045]步骤9)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5施工;
[0046]步骤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场地平整;步骤2)桩位放线;步骤3)引孔和扩孔:根据预制管桩尺寸,使用钻机进行引孔和扩孔;步骤4)清孔:钻孔形成后,清理孔内杂物;步骤5)定位垫层施工: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定位垫层至桩底高程;步骤6)预制管桩就位;步骤7)底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步骤8)原地基除石土回填:将钻孔带出的原地基土除石后回填至顶部补强层底部并捣实;步骤9)顶部泡沫混凝土补强层施工;步骤10)保温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前,通过地质勘察确定施工区域是否含石,若含石则开始施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引孔和扩孔后的桩孔直径比预制管桩外径大30
‑
60mm,桩孔深比预制管桩入土深度深50mm
‑
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静压式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定位垫层至桩底高程,静置一天或待垫层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林攀,赵瑞,王建亚,段文超,高宁,杨新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