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295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涉及水稻种植领域。该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育秧,S2.选择种植地,S3.田地整治,S4.移栽插秧,S5.除草除虫,S6.科学施肥,S7.科学控水,S8.适期收获,S9.及时存储。通过在育苗时选用优质水稻品种,并且育苗过程中稀播种培育壮秧,使得最终产出食味优质稻谷,在灌水控制中,通过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式,不使用氮肥,降低了大米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食味,最后在水稻抽穗后40天后保持田间无水进行收割,以及期间防止暴晒,最终使得稻谷水分含量适中,口感更佳,并且接近水源的黑土地进行水稻种植,灌溉方便,提高了田间的矿物质含量,使得大米更加地环保健康。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以成熟颖果入药,味甘,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在进行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任意一个步骤都会影响到水稻的口感,所以需要一个可以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
[0003]现有的水稻栽培时,通过在生长的过程中施入各种肥料保证生长,往往肥料中的元素会影响稻谷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过多的氮肥含量会影响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影响食味,并且在稻谷成熟收割时,通常会进行暴晒,往往降低过多的含水量,从而也会影响到食用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解决了过多的氮肥含量会影响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含水量影响口感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育秧挑选熟期适宜,产品潜力高,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育秧,育秧时稀播种培育壮秧,适时早播早插,得到秧苗;S2.选择种植地选择东北地区性状好,肥力高的黑土进行种植,并且挑选的种植地需距离天然水源地较近;S3.田地整治对选取田地进行耕反粑田,清除田地内的杂草和残渣,并且一次性施入底肥,整平后进行薄水浅插,将田地内水深掌握在1—3cm,最后沉实1—2天;S4.移栽插秧等到所述秧苗培育到高约8cm后,即可在适宜的天气内开始插秧,插秧时先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在稻田中做记号,接着将秧苗间隔有序地插入稻田中;S5.除草除虫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观察田间内部环境,及时发现杂草并去除,当发现害虫时,及时使用少量农药去除,并且需要特别重视防治灰飞虱,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在中后期和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穗颈稻瘟病;S6.科学施肥
在秧苗生长到分蘗期时,需对其进行科学定量施肥,使用化肥要做到平衡施肥,注意化肥品种和数量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基肥的使用数量,确保基肥使用数量达到40%以上;S7.科学控水选择井水或无污染的水库水、河水为灌溉源,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灌溉,通常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式,并且需要注意后期水分管理,不得断水太早,等到黄熟期需排水晒田,并且收割时需保证田间无水;S8.适期收获在水稻抽穗后40d左右,从稻穗外部形态观测95%以上颖壳变黄、谷粒定型变硬、米呈透明状时,即为达到成熟标准,此时可开始收割;S9.及时存储将收获后得到的稻谷成垛进行晾晒,在水分下降后进行脱粒,并且温度环境上冻之前存贮。
[0006]优选的,所述S1.挑选育秧中,在进行种子的育苗时,需将种子提前使用杀虫药浸泡,并且育苗使用湿润育秧净秧板,播量控制在280—290kg/hm2。
[0007]优选的,所述S3.田地整治中,在进行薄水浅插时,实行2—3cm的浅插技术,掌握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0008]优选的,所述S6.科学施肥中,科学施肥具体肥料为分蘖肥、豌豆根粉末、穗肥,并且首先使用分蘖肥,在生长期使用豌豆根粉末,后期使用穗肥。
[0009]优选的,所述S7.科学控水中,在进行井水的灌溉时,需对井水进行增温措施,并且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式为水层管理做到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浅水灌溉,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适宜。
[0010]优选的,所述S8.适期收获中,同时要考虑品种熟期类型,设定相对的成熟期,控制收获时稻谷的水分在18%—19%为宜,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裂纹米。
[00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本方法在育苗时选用熟期适宜,产品潜力高,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并且育苗过程中稀播种培育壮秧,适时早播早插,从而使得秧苗可生长为健壮的水稻,并且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豌豆根粉末代替氮肥,从而使得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区间,从而最终可产出食味优质的稻谷。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本方法在灌水控制中,通过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式,水层管理做到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浅水灌溉,灌浆成熟期干湿,等到黄熟期排水晒田,并且收割时需保证田间无水,最终在水稻抽穗后40天后进行收割,并且在这期间需防止暴晒,最终的稻谷水分含量好,口感佳。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使用本方法进行水稻的种植,在挑选土地时使用接近水源的黑土地,黑土地的土壤肥沃,可减少氮肥的使用,并且临近自然水,灌溉方便的同时,提高了田间的矿物质含量,从而使得水稻风味提高的同时,更加地环保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育秧挑选熟期适宜,产品潜力高,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育秧,育秧时稀播种培育壮秧,适时早播早插,得到秧苗,健壮的水稻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稻谷;S2.选择种植地选择东北地区性状好,肥力高的黑土进行种植,并且挑选的种植地需距离天然水源地较近,东北土地深达40厘米至80厘米的黑土层,富含氮、磷、钾和各种有机物,土壤肥力非常高,可减少的氮肥的使用,并且提高了种植出的水稻的蛋白质含量,从而使得水稻的食味提高;S3.田地整治对选取田地进行耕反粑田,清除田地内的杂草和残渣,并且一次性施入底肥,整平后进行薄水浅插,将田地内水深掌握在1—3cm,最后沉实1—2天,一般土壤耕层有机质的含量要达到1.5%以上,可每亩地施有机肥3m2以上;S4.移栽插秧等到秧苗培育到高约8cm后,即可在适宜的天气内开始插秧,避免下雨时会将秧苗打坏,插秧时先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在稻田中做记号,接着将秧苗间隔有序地插入稻田中;S5.除草除虫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观察田间内部环境,及时发现杂草并去除,当发现害虫时,及时使用少量农药去除,并且需要特别重视防治灰飞虱,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在中后期和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穗颈稻瘟病;S6.科学施肥在秧苗生长到分蘗期时,需对其进行科学定量施肥,使用化肥要做到平衡施肥,注意化肥品种和数量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基肥的使用数量,确保基肥使用数量达到40%以上;S7.科学控水选择井水或无污染的水库水、河水为灌溉源,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灌溉,通常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式,并且需要注意后期水分管理,不得断水太早,等到黄熟期需排水晒田,并且收割时需保证田间无水;S8.适期收获在水稻抽穗后40d左右,从稻穗外部形态观测95%以上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育秧挑选熟期适宜,产品潜力高,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育秧,育秧时稀播种培育壮秧,适时早播早插,得到秧苗;S2.选择种植地选择东北地区性状好,肥力高的黑土进行种植,并且挑选的种植地需距离天然水源地较近;S3.田地整治对选取田地进行耕反耙田,清除田地内的杂草和残渣,并且一次性施入底肥,整平后进行薄水浅插,将田地内水深掌握在1—3cm,最后沉实1—2天;S4.移栽插秧等到所述秧苗培育到高约8cm后,即可在适宜的天气内开始插秧,插秧时先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在稻田中做记号,接着将秧苗间隔有序地插入稻田中;S5.除草除虫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观察田间内部环境,及时发现杂草并去除,当发现害虫时,及时使用少量农药去除,并且需要特别重视防治灰飞虱,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在中后期和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穗颈稻瘟病;S6.科学施肥在秧苗生长到分蘗期时,对其进行科学定量施肥,使用化肥要做到平衡施肥,注意化肥品种和数量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基肥的使用数量,确保基肥使用数量达到40%以上;S7.科学控水选择井水或无污染的水库水、河水为灌溉源,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灌溉,通常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式,并且需要注意后期水分管理,不得断水太早,等到黄熟期需排水晒田,并且收割时需保证田间无水;S8.适期收获在水稻抽穗后40d左右,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兵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