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90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设置在收集装置上的粗滤网层、设置在收集装置下方的沉淀筒、设置在沉淀筒下方且与沉淀筒相配合的沉淀筒底盖、设置在沉淀筒内侧壁的挡板、设置在沉淀筒内壁与挡板中间夹层之间的细滤网层、用于连接沉淀筒和过滤筒的连接水道、过滤筒、设置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和固定杆上的活性炭过滤网层、设置在过滤筒上的过滤筒顶盖、设置在过滤筒顶盖上的提手、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出水口。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不仅能够高效率的收集雨水,而且还能对雨水进行过滤。对雨水进行过滤。对雨水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降雨收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污染越来越严重,清洁的水源越来越少,世界上普遍存在缺水现象,人们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降雨收集装置应运而生,既能对雨水进行收集,也能对雨水加以利用。
[0003]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降雨收集装置虽然可以在城市中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却无法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因为在工厂中往往伴随着烟尘,沙砾,碎石,树叶,泥土等其他异物,降雨收集的管道会被烟尘,沙砾,碎石,树叶,泥土等其他异物堵塞,无法正常进行工作,收集的雨水往往也是因为异物过多而无法再次利用。因此,研制出一种能够在恶劣环境中能够正常进行工作且能够过滤异物的降雨收集装置便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不仅能够高效率的收集雨水,而且还能对雨水进行过滤。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设置在收集装置顶部的粗滤网层,设置在收集装置下方的沉淀筒,设置在沉淀筒下方且与沉淀筒相配合的沉淀筒底盖,设置在沉淀筒内侧壁的挡板,设置在沉淀筒内壁与挡板的中间夹层之间的细滤网层,设置在沉淀筒外侧下端的连接水道,设置在连接水道另一端的过滤筒,设置在过滤筒上的过滤筒顶盖。
[0006]进一步的,过滤筒内侧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卡槽,过滤筒顶盖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还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和固定杆上还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层。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以对固定杆进行固定,通过固定杆以及固定板可以对活性炭过滤网层进行固定,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层能够对雨水进一步的过滤,使雨水更加洁净,以达到循环使用的要求。
[0007]进一步的,固定板和固定杆采用焊接。通过焊接可以使固定板和固定杆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0008]进一步的,过滤筒顶盖的上端还设置有提手,提手上还设置有防滑套。通过提手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过滤筒顶盖进行操作,通过防滑套可以更方便地对提手进行操作。
[0009]进一步的,过滤筒侧壁的下方还设置有出水口。通过出水口,可以使收集过滤后的雨水流入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收集装置,粗滤网层,沉淀筒,沉淀筒底盖,挡板,细滤网层,连接水道,过滤筒,过滤筒顶盖,提手,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固定杆,固定板,活性炭过滤网层和出水口的配合,不仅能够高效率的收集雨水,而且还能对
雨水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沉淀筒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固定杆以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1,收集装置;102,粗滤网层;103,沉淀筒;104,沉淀筒底盖;105,挡板;106,细滤网层;107,连接水道;108,过滤筒;109,过滤筒顶盖;110,提手;111,第一卡槽;112,第二卡槽;113,固定杆;114,固定板;115,活性炭过滤网层;11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0018]如图1,2,3,4所示,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101,设置在收集装置101上的粗滤网层102,设置在收集装置101下方的沉淀筒103,设置在沉淀筒103下方且与沉淀筒103相配合的沉淀筒底盖104,设置在沉淀筒103内侧壁的挡板105,设置在沉淀筒103内壁与挡板105中间夹层之间的细滤网层106,用于连接沉淀筒103和过滤筒108的连接水道107,过滤筒108,设置在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之间的固定杆113,设置在固定杆113上的固定板114,设置在固定板114和固定杆113上的活性炭过滤网层115,设置在过滤筒108上的过滤筒顶盖109,设置在过滤筒顶盖109上的提手110,设置在过滤筒108内侧底部的第一卡槽111,设置在过滤筒顶盖109下方的第二卡槽112和设置在过滤筒108侧壁下方的出水口116。
[0019]粗滤网层102可以将沙砾,石块以及落叶等较大的异物阻隔在粗滤网层102之外,在降雨时,雨水从空中透过粗滤网层102落入收集装置101中,雨水经过收集装置101落入沉淀筒103底部,雨水在沉淀筒103底部汇聚,泥土沙砾等异物被细滤网层106阻拦在沉淀筒103内,泥土沙砾等异物在沉淀筒103内一段时间后沉淀至沉淀筒底盖104内部,雨水汇聚至一定高度后从细滤网层106穿过,从细滤网层106穿过的雨水通过连接水道107进入到过滤筒108内部,雨水流入过滤筒108内部后透过活性炭过滤网层115,活性炭过滤网层115将雨水进一步过滤,以达到循环使用的要求,经过过滤并已经达到使用要求的雨水通过出水口116进入到污水循环系统。
[00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沉淀筒底盖104与沉淀筒103相配合,泥土沙砾等异物沉淀在沉淀筒底盖104内部,随着泥土沙砾等异物的增多 ,需要对沉淀筒底盖104内部进行清理,需要对沉淀筒底盖104内部进行清理时,只需要通过抽出沉淀筒底盖104,就可以将沉淀筒底盖104与沉淀筒103进行分离,将沉淀筒底盖104内部的泥土沙砾等异物清理干净,然后通过推入沉淀筒底盖104将沉淀筒底盖104与沉淀筒103闭合。
[00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挡板105与沉淀筒103内壁的夹层之间设置有细滤网层106,需要清理细滤网层106时,只需要先将粗滤网层102打开,然后将细滤网层106取出,把细滤网层106清理干净之后再把细滤网层106放置回原位,然后再将粗滤网层102合上即可。
[002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过滤筒108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层115,活性炭过滤网层115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在需要更换活性炭过滤网层115时,只需要使用提手110将过滤筒顶盖109提出,然后将固定杆113以及活性炭过滤网层115取出,将活性炭过滤网层115从固定杆113上卸下,重新安装新的活性炭过滤网层115,然后将固定杆113底端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101),所述收集装置(101)的顶部还设置有粗滤网层(102),所述收集装置(101)的下方还设置有沉淀筒(103),所述沉淀筒(103)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沉淀筒(103)相配合的沉淀筒底盖(104),所述沉淀筒(103)内侧壁还设置有挡板(105),所述沉淀筒(103)内壁和挡板(105)的中间夹层之间还设置有细滤网层(106),所述沉淀筒(103)外侧下端还设置有连接水道(107),所述连接水道(107)另一端还设置有过滤筒(108),所述过滤筒(108)上还设置有过滤筒顶盖(10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工厂的制砂污水循环系统降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108)内侧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卡槽(111),所述过滤筒顶盖(109)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卡槽(112),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克民
申请(专利权)人:唐河县鑫淼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