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273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系统与方法,本评价方法包括S1确定评价对象、S2计算城市游憩公平性、S3统计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和S4计算绿道服务价值评价结果;与之对应的,本评价系统包括评价对象确定单元、城市游憩公平性计算单元、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统计单元以及绿道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计算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聚焦在游憩公平的视角,通过运用开源大数据与空间统计学研究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城市绿道服务能力评价技术流程,为城市绿道的客观评估、规划、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道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绿道作为串联城市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发挥着生态、游憩、通勤等多重作用。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设绿道8万余公里,诸如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已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自己的绿道网络体系。但绿道的规划建设多为“自上而下”的过程,绿道建设完成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则难以体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定量化评价绿道实际产生服务价值,从而在绿道后续规划、建设或更新改造中精准发力,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0003]同时,在强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公平性”是城市规划、园林等领域的热门议题,通过定量表征、分析公平性,指导均衡布设生活服务设施,来最大化实现城市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这一领域的宏观研究思路。在休闲游憩层面,许多城市由于快速的扩张和不科学的规划,导致公园、广场等游憩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明显,而绿道一方面能够串联起孤立的游憩空间,完善城市绿地结构,另一方面能够为游憩空间不足的区域的居民提供线性游憩空间,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基于这一视角,从游憩公平的角度对绿道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0004]目前,国内绿道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绿道选线规划、设计,绿道内部设施、材料等方面,而对于绿道的绿道建成后效果、满意度评价等,一方面在方法上还是以问卷调研、实地踏勘等传统手段为主,欠缺定量化的技术手段,且所需时间成本较高、评价结果具有一定主观性;另一方面评价的视角上,在绿道生态功能评价角度的定量化的方法技术相对较多,而围绕人的游憩行为方面的定量化的方法技术较少。
[0005]随着互联网发展,记录人的衣食住行等各种行为的大数据逐渐成为学术界从人本角度研究城市的新媒介。在绿道领域,也有学者基于人口热力图来进行绿道的选址规划研究,但也只作为整个技术的辅助支撑,并未更深层次地借助大数据揭示科学规律。
[000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聚焦在游憩公平的视角,通过运用开源大数据与空间统计学研究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城市绿道服务能力评价技术流程,为城市绿道的客观评估、规划、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系统与方法,以解决绿道在人本视角下的服务价值量化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包括
[0010]S1确定评价对象
[0011]获取某城市市域范围内的绿道数据,将绿道以1000米等距分割为多个路段,作为
评价基本单元;
[0012]S2计算城市游憩公平性
[0013]以1000*1000米为边长将城市市域范围划分为多个网格,作为计算基本单元;
[0014]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公园广场AOI数据,将其与各网格叠加分析,得到每个网格内公园广场面积,作为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
[0015]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居民点POI数据,将其与各网格叠加分析,得到每个网格内居住区数量,作为游憩空间需求参数;
[0016]计算每个网格游憩空间供应能力与游憩空间需求之间的区位熵LQ
ij
,得到游憩公平性结果:
[0017][0018]其中:LQ
ij
是网格ij的区位熵,ij为网格的行列号;D
ij
是网格ij的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S
ij
是网格ij的游憩空间需求参数;D为所有网格总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S为所有网格总游憩空间需求参数;
[0019]S3统计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
[0020]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的路网数据;
[0021]以1000米为最远出行距离,计算以绿道路段与路网距离最近的节点为起点,沿路网可达的最远距离,作为该绿道路段的服务范围;
[0022]统计位于该绿道路段服务范围内的网格区位熵,取其平均值得到:
[0023][0024]其中:为第i个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LQ
x
为位于绿道路段服务范围内的第x个网格的区位熵;
[0025]S4计算绿道服务价值评价结果
[0026]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和绿道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0027]绿道服务价值的评价结果为:
[0028][0029]其中:GS
i
为第i段绿道路段服务价值评价结果值,为第i个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为所有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的最大值,为所有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的最小值。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1中:
[0031]绿道数据是以城市绿道规划或现状CAD图纸为底图,利用ArcGIS软件赋予其空间坐标信息,形成具有空间坐标系的矢量数据作为绿道数据。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2中:
[0033]所述城市市域范围内公园广场AOI数据、城市市域范围内居民点POI数据均通过高德地图API方式获取。
[00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3中:
[0035]通过GIS网络分析法计算以绿道路段与路网距离最近的节点为起点,沿路网可达的最远距离,作为该绿道路段的服务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系统,包括:
[0037]评价对象确定单元,其用于获取某城市市域范围内的绿道数据,将绿道以1000米等距分割为多个路段,作为评价基本单元;
[0038]城市游憩公平性计算单元,其用于——
[0039]以1000*1000米为边长将城市市域范围划分为多个网格,作为计算基本单元;
[0040]通过高德地图API方式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公园广场AOI数据,将其与各网格叠加分析,得到每个网格内公园广场面积,作为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
[0041]通过高德地图API方式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居民点POI数据,将其与各网格叠加分析,得到每个网格内居住区数量,作为游憩空间需求参数;
[0042]计算每个网格游憩空间供应能力与游憩空间需求之间的区位熵LQ
ij
,得到游憩公平性结果;
[0043]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统计单元,其用于——
[0044]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的路网数据;
[0045]以1000米为最远出行距离,通过GIS网络分析法计算以绿道路段与路网距离最近的节点为起点,沿路网可达的最远距离,作为该绿道路段的服务范围;
[0046]统计位于该绿道路段服务范围内的网格区位熵,取其平均值得到,即第i个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
[0047]以及绿道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计算单元,其用于绿道服务价值的评价结果的量化与计算。
[0048]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游憩公平性的绿道游憩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确定评价对象获取某城市市域范围内的绿道数据,将绿道以L1等距分割为多个路段,作为评价基本单元;S2计算城市游憩公平性以L2为边长将城市市域范围划分为多个网格,作为计算基本单元;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公园广场AOI数据,将其与各网格叠加分析,得到每个网格内公园广场面积,作为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居民点POI数据,将其与各网格叠加分析,得到每个网格内居住区数量,作为游憩空间需求参数;计算每个网格游憩空间供应能力与游憩空间需求之间的区位熵LQ
ij
,得到游憩公平性结果:其中:LQ
ij
是网格ij的区位熵,ij为网格的行列号;D
ij
是网格ij的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S
ij
是网格ij的游憩空间需求参数;D为所有网格总游憩空间供应能力参数,S为所有网格总游憩空间需求参数;S3统计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获取城市市域范围内的路网数据;以L3为最远出行距离,计算以绿道路段与路网距离最近的节点为起点,沿路网可达的最远距离,作为该绿道路段的服务范围;统计位于该绿道路段服务范围内的网格区位熵,取其平均值得到:其中:为第i个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LQ
x
为位于绿道路段服务范围内的第x个网格的区位熵;S4计算绿道服务价值评价结果绿道服务范围内的平均区位熵和绿道服务价值呈负相关;绿道服务价值的评价结果为:其中:GS
i
为第i段绿道路段服务价值评价结果值,为第i个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为所有绿道路段区位熵平均值的最大值,为所有绿道路段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人华孙艳芝陈艳王钰蔡文婷王香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