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池盒腔体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541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外壳(1),它包含:腔体(4),腔体上有一个使电池(10)能够通过的开孔(12):用来盖住开孔(12)的盖子(14);弹簧装置(15),当盖子(14)盖住开孔(12)以及当电池(10)位于腔体(4)内时,在弹簧刀的作用下,使电池(10)保持在正对盖子(14)的位置上;以及支承装置(18),它具有从内侧支承盖子(14)的边缘部分(17)的面向内的支承面。盖子(14)和外壳(14)的其余部分的尺寸使得当盖子(14)从内侧盖住开孔(12)时,盖子(14)可以与弹簧装置(15)的作用相反地进一步向腔体(4)内移位,然后倾斜地通过开孔(12)。在外壳(1)内侧,有一个正对盖子(14)的锁定装置(26,35),该锁定装置可以从外壳(1)的外部操纵,从而锁定盖子(1),或者当盖子(14)盖住开孔(12)时打开盖子(14)。(*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外壳,它含有一个腔体,腔体壁上有一个开孔,腔内可以容纳电池;一个盖子,可以将开孔盖住;安装在腔内的弹簧装置,当盖子将开孔盖住时,以及当电池安装在腔体内时,能够通过弹簧力,将电池保持在与盖子相对的位置上;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位于开孔的区域内,其向内的支承面可以从内侧支承盖子的边缘部分,并且盖子和外壳的其余部分的尺寸使得当盖子从内部盖住时,盖子可以与弹簧装置的作用正好相反地进一步移到腔体内,随后倾斜地通过开孔。这种类型的外壳已由UA-A-3 743 915所揭示。这种现有技术的外壳包含一个大体成柱形的电池盒腔体,用来将两个电池保持在其中,电池的端部通过压力弹簧触点(contact)支承在电机的触点上,腔体内电池的另一端由圆盘形的盖子闭合,盖子周边上有一条槽,可以通过某种作用与腔体内壁处的周边凸缘(rib)配合。盖子可以在沿电池之间延伸的腔体的中心线上旋转,从而将在盖子内侧的接触桥与两个电池正负极接触或不接触。当盖子盖住腔体的开孔时,可以将盖子向内推,从而槽与凸缘逐步分离,直到盖子仅由凸缘的两个径向点保持住,并且可以方便地从腔体上去掉盖子。已知外壳的盖子可以容易地与外壳耦合,以便将开孔盖住。另外,盖子也可以方便地从开口上脱开。但是有可能对盖子施加冲击,以不希望有的方式,使盖子打开。例如,当外壳掉到地上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电池可以在开孔打开时移动,因此电池的接触面与其余电子装置的触点之间的电连接通常会断开,这时,这些电子装置将不再从电池接收电能,而不再工作。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种缺点,例如,如果这是一个必须处于接通状态(也许是自动进行的)紧急呼叫的寻呼机,由于佩戴时跌落,以致产生一个告警信号,并且/或者发送一个紧急呼叫。另外,在电连接断开的时候,会产生火花。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爆炸和/或火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已知外壳的缺点。对于在前言中所描述的外壳,这一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即,采用一个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位于壳内,正对盖子,该锁定装置可以从壳体外部操作,从而可以锁定盖子,或者在盖子盖住开孔时打开盖子。因此,只有当使用者从外部将锁定装置快速地移动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时,才可以去掉盖子。因此,这是一个很安全的实施例,显然,它可以用在有爆炸危险的场合。下面参照附图,根据一个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外壳的截面,它是一个盖子正对电池盒腔体开孔处的视图;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截面图,它是在壳体有限高度上,并且在盖子盖住壳体开孔的位置上截得的;图3是图1中沿III-III线的截面图,它是在壳体有限高度上,并且在盖子盖住壳体开孔的位置上截得的;图4是与图3类似的截面图,其中,盖子已被压入;图5是是与图3相似的截面图,其中,盖子已被压入,并且侧向移动;图6是与图3类似的截面图,盖子侧向移开,并且局部向腔体外倾斜出;图7是与图3相似的截面图,其中,盖子在腔体外;图8是与图3类似的截面图,其中,盖子的位置已由锁定装置锁住;图9是锁定装置的锁定构件的透视图;图10是图8中沿X-X线的局部截面图,锁定构件在锁定的位置上;以及图11是与图10相似的截面图,锁定构件在打开(不锁定)的位置上。局部由图1示出且用于电子装置的外壳1包含一个第一壳体部分2和一个第二壳体部分3,它们以图中所未示出的方式相互结合在一起。如图2、3所示,外壳1含有一个腔体4,它可以由一个位于第一壳体部分2内的元件7分开,例如,所述元件7是一个集成电路板(pcb),外壳1还包含一个壳体部分3。腔体4形成一个保持电池10的空腔。正对电池10的一端,壳体部分2和3有一个使电池能够通过电池10的腔体4的开孔12。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开孔12是被盖子14盖住的。内部,盖子14有一个压缩弹簧15,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弹簧略微被压缩,并对着电池10的一端支承。盖子14的边缘部分与壳体部分2、3相互正对的部分呈这样的形状使得当盖子14处于图2、3所示的情况下,是不能沿侧向,即,是平行于盖子14的主平面移动的。在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它是这样来实现的,即,盖子14的中央部分配合开孔12的内部,而进一步伸向腔体4内的部分17与边缘部分(如壳体部分2、3的边缘部分18)重叠,并在壳体部分2、3之间侧向配合。在外壳1内,第二壳体部分3有一个朝第一壳体部分突出的附件(auxiliary piece)20,并且有一个平行于正对着的壳体部分2的主平面而与壳体部分3的主平面有足够距离的端部21,使电池10能够介于第二壳体部分3的主平面与端部21之间通过。盖子14的正对方,附件20有一个阻挡缘(stop edge)22,其与盖子内部的距离朝端部21增加,其最小的距离最好小于盖子14的中央部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最小距离基本上为零。在正对附件20的端部21的地方,第一壳体部分2有一个圆形开孔25。在生产外壳1的时候将第二壳体部分3与第一壳体部分2耦合之前,从第一壳体部分2的内部,将锁定构件26插入开孔25内。如图9中所示的锁定构件26包含一个伸向开孔25内的针形构件(pin piece)27,和一个径向站立并在端部形成一个凸起29的锁定片28。锁定片28在第一壳体部分2的开孔25的边缘部分与第二壳体部分3的附件20的边缘部分之间以微小的间隙配合。针形构件27的端部有一个径向槽31。它使得锁定构件26能够例如通过将起子置入槽31中,在位于图2至图7、图11中所示位置(在该位置上锁定构件28是不与盖子14接触的)与图8、10中所示的位置(锁定构件28的凸起部分29的支承面32支承在盖子14上)之间转动。每一个支承面32有一个径向槽33。第一壳体部分2的内壁上有一个弹性片构件32,它位于锁定构件26的四周,并且分别平行于和垂直于穿过腔体4的开孔12的平面。在正对锁定构件26的地方,活动片构件35有一个凸起36,它配合在锁定构件26的槽33内。因此,锁定构件26可以保持在图10中所示的锁定位置上或者打开(不锁定)的位置上。在使用外壳和其中的电子装置的时候,电池10位于腔体4中,并且锁定构件26最好位于图8和图10中所示的锁定位置上。由于在锁定位置上,锁定片28的支承面32是支承在盖子14的里面的,并且因为盖子14是由阻挡缘22阻塞在相对一面的区域内的,所以即使当盖子14受到冲击,比如当外壳1跌落在地上的时候,盖子14也不会被挤压到里面。在必须在图8所示的锁定状态下更换电池10的时候,首先必须将锁定构件26旋转90°,从而达到图2所示的状态。随后向内挤压盖子14,从而达到图4中所示的状态。接着使盖子14在侧向,即,平行于其主平面的方向上朝第一壳体部分2的主平面移位,产生图5所示的状态。这时,位于与锁定构件26最远的盖子14的边缘离开开孔12,而倾斜出外壳,而成图6所示的情况。随后可以从外壳1中将整个盖子14取出,而出现图7所示的情况。应当注意,即使在没有锁定装置26、35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外壳,这时,盖子不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从外壳中跌落出来,特别是在盖子14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这是因为,为了在图2中所示的情况下取出盖子14,首先必须向内压下盖子足够的距离,随后使盖子14侧向移位足够的距离。这四条要求(两条是移位的方向,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外壳(1),它包含:腔体(4),所述腔体(4)上有一个开孔(12),所述开孔(12)位于所述外壳(1)的壳壁(2,3)上,并且可以使电池(10)从中通过;可以盖住开孔(12)的盖子(14);弹簧装置(15),它位于腔体(4)内,当盖子(14)盖住开孔(12)的时候,以及当电池(10)位于腔体(4)内的时候,由弹簧力将电池保持在相对于盖子的地方;以及,支承装置(18),它位于开孔(12)的区域内,并且朝内面向支承面,可以从内侧支承盖子(14)的边缘部分,盖子(14)和外壳(1)的其余部分的尺寸使得当盖子(14)从内侧关闭开孔(12)时,盖子(14)可以与弹簧装置(15)的作用相反地进一步向腔体(4)内移位,并且随后倾斜地通过开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侧具有锁定装置(26,35),它正对盖子(14),可以从外壳(1)外部操纵所述锁定装置,从而锁住所述盖子(14),或者在开孔(12)被关闭的时候打开所述盖子(1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H斯胡尔曼斯
申请(专利权)人:LM爱立信电话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