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25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控制组件、风机组件、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调风板和第二调风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变取暖器吹出的热风方向;通过设置有双出风口,能够分别调节踢脚线取暖器侧面和顶面的风向,通过双出风口的风向调节,更加合适使用者使用。合适使用者使用。合适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取暖器
,具体是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取暖器领域里,传统踢脚线取暖器的出风框都固定在产品上方,热量垂直发散,由于出风框无法自由旋转角度,因此不能调节热量发散的方向,即无法调节出风方向,严重影响客户的体验。
[0003]中国专利CN215863683U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取暖器,所述踢脚线取暖器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所述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百叶组件转动打开,空气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加速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所述加热体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当所述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百叶组件转动闭合以遮挡所述加热体或所述出风口。该专利结构可以打开或者关闭踢脚线取暖器,无法实现风向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至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
[0008]发热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发热组件电连接;
[0009]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发热组件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及用于驱动风轮旋转的第三电机;
[0010]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壳体底部和靠近风轮的侧壁,所述进风口上设有用于过滤灰尘的栅格挡板;
[0011]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在远离风轮的侧壁面,所述第一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风轮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道;
[0012]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风轮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道;
[0013]第一调风板;所述第一调风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风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
[0014]第二调风板,所述第二调风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风板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应。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风板包括百叶框和固定在百叶框上的百叶片,所述百叶片水平设置,所述百叶片至少有两片,各个所述百叶片相互平行。
[00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电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联动杆,所述百叶片两端与百叶架左右两侧
旋转式连接,所述联动杆垂直设置且与每片百叶片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百叶框靠近联动杆(413)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联动杆(413)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电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二调风板两侧,所述第二电机与任一侧转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外套设有导风套。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上均设有用于过滤灰尘的栅格挡板,所述栅格挡板与壳体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取暖器组件底部设有用于加湿的蒸发部,所述蒸发部包括水箱和水槽。
[0021]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若干发热片。
[002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靠近风轮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架。
[002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面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支撑脚。
[002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之一:
[0025]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顶部出风取暖器,增加了侧面的出风口,以及出风口处的可调节出风方向的调风板,在踢脚线取暖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一般位于取暖器正前方,如果只设置顶部的出风口,那么暖风向上吹出,并不能吹到使用者,而设置侧面的出风口,暖风可以向正前方吹出,则能够将暖风很好的吹向使用者,更好的发挥取暖器的功效。
[0026]本技术还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增加了可调节出风方向的调风板,且每个调风板都有电驱动装置带动调风板转动从而调节取暖器的出风风向,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节出风框的出风方向,以达到客户感觉最舒服的角度出风,提升客户体验效果,相对于传统的顶部出风取暖器。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28]图1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壳体;21、风轮;22、第三电机;41、第一调风板;411、百叶片;412、第一电机;413、联动杆;31、第二调风板;311、第二电机;312、转轴;211、导风套;51、水箱;52、水槽;61、发热片;7、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39]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4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包括:
[0042]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
[0043]发热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发热组件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用于发热,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发热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发热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发热组件电连接;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与发热组件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21)及用于驱动风轮(21)旋转的第三电机(22);进风口,所述进风口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壳体(1)底部,另一个设置在壳体(1)靠近风轮(21)的侧壁,所述进风口上均设有用于过滤灰尘的栅格挡板;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远离风轮(21)的侧壁面,所述第一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风轮(21)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面,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风轮(21)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道;第一调风板(41),所述第一调风板(41)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风板(4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第二调风板(31),所述第二调风板(31)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风板(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风板(41)包括百叶框和固定在百叶框上的百叶片(411),所述百叶片(411)水平设置,所述百叶片(411)至少有两片,各个所述百叶片(411)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电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412)和联动杆(413),所述百叶片(411)两端与百叶架左右两侧旋转式连接,所述联动杆(413)垂直设置且与每片百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方孙爱芳郭程浩于庆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西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