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控制阀和挂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215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挂车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挂车控制阀和挂车控制系统。挂车控制阀包括:继动活塞和设置于继动活塞的第一腔室中的平衡活塞,继动活塞的两端面分别连通控制口和位于制动腔中,平衡活塞通过越前量弹簧连接第一腔室的底壁、且与第一腔室的顶壁之间留有连通制动腔的空间;调整活塞,设置于继动活塞的第二腔室中,并伸入第一腔室、正对平衡活塞的阀口;越前量调整口,连通第二腔室,随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改变,调整活塞被推动以改变与阀口之间的距离,使出气口相对控制口的气压越前量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调整活塞,能够实现随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变化自动调整挂车控制阀的气压越前量,以提高主挂制动的一致性,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全性能。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控制阀和挂车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挂车控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挂车控制阀和挂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挂车控制阀安装于牵引主车上,用于控制挂车的制动。由于挂车控制阀输出的制动气体传输至挂车的制动气室的路径较长,且制动气体传输过程中还存在一定损耗,挂车控制阀通常配置越前量(是指制动时出气气压值相对于控制气压值的增加量,以使挂车的制动与主车保持同步。
[0003]目前的挂车控制阀,其越前量在出厂时一经调整即被固定,后续使用时只能按照固定的越前量输出。
[0004]而在挂车的行车工况中,其空载和重载时质量差别很大,这就意味着制动时所需的制动力度也不相同。目前的挂车控制阀,由于配置固定的越前量,往往只能保证重载情况下的制动;当挂车轻载或空载时,挂车往往较轻,而主车较重,此时若制动力度没有调整,即仍然按照固定的越前量输出供挂车制动的制动气体,则会发生稍微一踩刹车,挂车轮胎就极容易抱死的问题,导致挂车轮胎在地上摩擦,造成非正常磨损,甚至会引发行车事故。
[00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挂车控制阀和挂车控制系统,利用调整活塞,在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变化时自动调整位置,以改变与平衡活塞的阀口之间的距离,使挂车控制阀的出气口相对控制口的气压越前量随之改变,实现随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变化自动调整挂车控制阀的气压越前量,从而可实现随挂车载荷的变化调整挂车控制阀的气压越前量,以提高主挂制动的一致性,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挂车控制阀,包括继动活塞和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腔室中的平衡活塞;所述继动活塞的两端面分别连通控制口和位于制动腔中,所述平衡活塞通过越前量弹簧连接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壁之间留有连通所述制动腔的空间;所述挂车控制阀还包括:调整活塞,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腔室中,所述调整活塞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正对所述平衡活塞的阀口;越前量调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随所述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改变,所述调整活塞被推动以改变与所述阀口之间的距离,使出气口相对所述控制口的气压越前量改变。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越前量调整口与挂车的气囊连接;随所述气囊的气压减小,所述调整活塞被推动以靠近所述阀口;随所述气囊的气压增大,所述调整活塞被推动以远离所述阀口。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活塞具有卡合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的圆环部、位于所述圆环部的第一端的第一杆部和位于所述圆环部的第二端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伸
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杆部通过第一弹簧抵顶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所述越前量调整口连通所述第一杆部所在的第二腔室。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环部的第一端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容置于所述第一杆部所在的第二腔室、以限位所述调整活塞与所述阀口之间的最小距离。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包括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环部的周壁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嵌设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圈。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口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通过第二弹簧抵顶所述平衡活塞的顶壁;于所述阀口与所述调整活塞相间隔,所述密封垫密封盖合所述阀口;于所述平衡活塞推动所述越前量弹簧、至所述密封垫被所述调整活塞推动,所述阀口开启,所述制动腔中的部分制动气体经所述阀口进入调压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挂车控制阀还包括:阀件,与所述继动活塞配合;于所述控制口进气,所述继动活塞推动所述阀件,使所述制动腔与进气口连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动活塞与所述挂车控制阀的阀壁之间连接有主弹簧;于所述控制口进气,所述继动活塞克服所述主弹簧的作用力运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挂车控制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挂车控制阀,所述挂车控制阀的出气口连接挂车的制动气室,所述挂车控制阀的越前量调整口连接挂车的气囊。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8]本专利技术的挂车控制阀和挂车控制系统,利用调整活塞,在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变化时自动调整位置,以改变与平衡活塞的阀口之间的距离,使挂车控制阀的出气口相对控制口的气压越前量随之改变,实现随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变化自动调整挂车控制阀的气压越前量,从而可实现随挂车载荷的变化调整挂车控制阀的气压越前量,以使本专利技术的挂车控制阀除满足现有挂车控制阀的全部功能外,还可随着挂车载荷变化实现不同气压越前量的输出,以提高主挂制动的一致性,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挂车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调整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本专利技术全面
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4]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具体描述时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所使用的“顶”、“底”以及类似的词语也不用于限制方位,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图1示出实施例中挂车控制阀的结构,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车控制阀,包括:
[0026]继动活塞30和设置于继动活塞30的第一腔室31中的平衡活塞50;继动活塞30的两端面分别连通控制口42和位于制动腔10中,平衡活塞50通过越前量弹簧55连接第一腔室31的底壁、且与第一腔室31的顶壁之间留有连通制动腔10的空间51;
[0027]挂车控制阀还包括:
[0028]调整活塞60,设置于继动活塞30的第二腔室32中,调整活塞60伸入第一腔室31、正对平衡活塞50的阀口52;
[0029]越前量调整口44,连通第二腔室32,随越前量调整口44的气压改变,调整活塞60被推动以改变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控制阀,包括继动活塞和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腔室中的平衡活塞;所述继动活塞的两端面分别连通控制口和位于制动腔中,所述平衡活塞通过越前量弹簧连接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壁之间留有连通所述制动腔的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控制阀还包括:调整活塞,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腔室中,所述调整活塞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正对所述平衡活塞的阀口;越前量调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随所述越前量调整口的气压改变,所述调整活塞被推动以改变与所述阀口之间的距离,使出气口相对所述控制口的气压越前量改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越前量调整口与挂车的气囊连接;随所述气囊的气压减小,所述调整活塞被推动以靠近所述阀口;随所述气囊的气压增大,所述调整活塞被推动以远离所述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活塞具有卡合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的圆环部、位于所述圆环部的第一端的第一杆部和位于所述圆环部的第二端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杆部通过第一弹簧抵顶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所述越前量调整口连通所述第一杆部所在的第二腔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部的第一端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容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国光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商用车系统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