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及隔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13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风及隔声结构。该屏风包括屏芯,其中,至少部分屏芯具有至少一个超构隔声单元,超构隔声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超构吸声单元;其中,超构吸声单元具有多个谐振腔,多个谐振腔被配置为通过共振吸收预设频段下的入射声波。该屏风通过将声学超构材料与屏芯部分相结合,有利于实现亚波长尺度下的宽带高效隔声。声。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风及隔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隔声
,特别是涉及一种屏风及隔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0003]然而,传统的屏风结构功能单一,不具有吸声作用且隔声量较差,即使加入一些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另外,加入多孔吸声材料后还会导致屏风厚度增大,美观度降低,且多孔吸声材料有些并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屏风及隔声结构,以使屏风具备较佳的隔声性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屏风,包括屏芯,其中,至少部分屏芯具有至少一个超构隔声单元,所述超构隔声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超构吸声单元;其中,所述超构吸声单元具有多个谐振腔,所述多个谐振腔被配置为通过共振吸收预设频段下的入射声波。
[0006]上述屏风,通过将声学超构材料与屏芯部分相结合,有利于实现亚波长尺度下的宽带高效隔声。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腔弯折延伸,且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超构吸声单元的声波射入面。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构吸声单元的厚度d满足8mm≤d≤20mm;和/或,所述超构隔声单元的厚度D满足16mm≤D≤40mm。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谐振腔具有对应的腔体结构参数,所述腔体结构参数被配置为使多个谐振腔通过共振吸收500Hz~1000Hz下的入射声波。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构吸声单元包括谐振器阵列,所述谐振器包括:穿孔板,开设有通孔;插入管,与所述通孔的孔壁连接;隔板,围绕所述插入管设置且与所述穿孔板连接;底板,设于所述插入管远离所述穿孔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隔板连接;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的范围包括1mm~5mm,所述插入管的插入长度的范围包括2mm~18mm,所述穿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范围包括8mm~20m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构隔声单元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超构吸声单元,该至少两个超构吸声单元的声波射入面分别位于所述超构隔声单元的至少两个侧面。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隔声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具有多个谐振腔,所述多个谐振腔被配置为通过共振吸收预设频段下的入射声波;其中,该至少两个吸声结构的声波射入面分别位于所述隔声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
[0013]上述隔声结构,设置有多个谐振腔,可通过共振作用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并通过近场耦合作用产生多个耦合谐振频率,从而拓宽隔声频率范围,提高结构整体
的隔声性能;同时,这些谐振腔的声波射入面设置在隔声结构的不同侧面,从而有利于多方位地吸收入射声波,拓宽隔声结构的应用场景。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吸声结构的声波射入面分别位于所述隔声结构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且所述吸声结构的厚度d满足8mm≤d≤20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谐振腔具有对应的腔体结构参数,所述腔体结构参数被配置为使多个谐振腔通过共振吸收500Hz~1000Hz下的入射声波。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隔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具有多个谐振腔,所述多个谐振腔被配置为通过共振吸收预设频段下的入射声波;其中,所述吸声结构的厚度d满足8mm≤d≤20mm,各谐振腔具有对应的腔体结构参数,所述腔体结构参数被配置为使多个谐振腔通过共振吸收500Hz~1000Hz下的入射声波。
[0017]上述隔声结构,设置有多个谐振腔,可通过共振作用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并通过近场耦合作用产生多个耦合谐振频率,从而拓宽隔声频率范围,提高结构整体的隔声性能;同时,上述隔声结构的厚度仅为入声声波波长的几十分之一,且工作频段包括人的主要说话频段,有利于应用至如屏风、防风帘、防风百叶等生活物件,以有效阻隔外室外或屋外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表示本申请一实施例屏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表示本申请一实施例屏风的超构隔声单元示意图;
[0021]图3表示图2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4表示图3所示B

B面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5表示图3所示C

C面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超构吸声单元的吸声曲线;
[0025]图7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超构隔声单元的隔声曲线。
[0026]元件标号说明:
[0027]10、超构隔声单元,11~12、超构吸声单元,11A、穿孔面板,11B、通孔,11C隔板,11D、底板,11E、谐振腔,12A、穿孔面板,12B、通孔,12C隔板,12D、底板,12E、谐振腔;
[0028]100、屏芯,200、边框;
[0029]1000、屏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风,包括屏芯,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屏芯具有至少一个超构隔声单元,所述超构隔声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超构吸声单元;其中,所述超构吸声单元具有多个谐振腔,所述多个谐振腔被配置为通过共振吸收预设频段下的入射声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弯折延伸,且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超构吸声单元的声波射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构吸声单元的厚度d满足8mm≤d≤20mm;和/或,所述超构隔声单元的厚度D满足16mm≤D≤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各谐振腔具有对应的腔体结构参数,所述腔体结构参数被配置为使多个谐振腔通过共振吸收500Hz~1000Hz下的入射声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构吸声单元包括谐振器阵列,所述谐振器包括:穿孔板,开设有通孔;插入管,与所述通孔的孔壁连接;隔板,围绕所述插入管设置且与所述穿孔板连接;底板,设于所述插入管远离所述穿孔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隔板连接;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的范围包括1mm~5mm,所述插入管的插入长度的范围包括2mm~18mm,所述穿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范围包括8mm~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斯文陈龙虎陈建栋吕梦圆鞠福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