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属于化学或物理方法其有关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包括进口屏蔽体、工作屏蔽体以及出口屏蔽体,工作屏蔽体内设置有圆弧状的工作迷道,工作迷道的上顶壁设置有让位方孔,工作屏蔽体设置有工作进口与工作出口,进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入迷道,设置在工作进口,出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出迷道,设置在工作出口,流入迷道、工作迷道与流出迷道相互连通,工作迷道远离工作进口的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弧屏蔽面,工作迷道另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圆弧屏蔽面,工作屏蔽体的外壁厚均大于进口屏蔽体和出口屏蔽体的壁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具有屏蔽效果好、荷载低、可移动等特点。可移动等特点。可移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或物理方法其有关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
技术介绍
[0002]疫情的蔓延对医疗物资的需求逐渐提高,对医疗物资快速消毒灭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刚生产的医疗物资一般需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静置7~14天,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供给一线使用,医疗物资灭菌后静置时间过长,极大影响了医疗物资的使用进程,因此提出了应用辐照灭菌技术替代环氧乙烷灭菌的方法,辐照灭菌技术是一种物理灭菌方法,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灭菌彻底、无需化学消毒剂、无污染、可机械操作、成本低、效率高、不残留放射性、环保安全等优势。高能辐照加速器(一般常使用10MeV加速器)主要是利用产生的电子束作用在物质上进行消毒灭菌、材料改性、材料交联等应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灭菌用设备,具有维护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穿透能力强、对高密度和大包装产品循环辐照的优点,应用高能辐照加速器使医疗物资灭菌时间由原来的7~14天缩短为1天左右,批量化辐照灭菌的成功提高了医疗物资的使用进程,解决了医疗物资消毒灭菌的燃眉之急,但是高能辐照加速器的屏蔽体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屏蔽效果较差,为了达到屏蔽需求,屏蔽体厚度在1.5~2.7m之间,屏蔽体荷载高达上百吨,一般建造在远离市区的位置,无法进行移动,生产的医疗物资需要定期运输至高能辐照加速器场所进行辐照灭菌,然后再运输至疫情一线,延长了医疗物资的使用进程,且医疗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医疗物资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旨在解决辐照灭菌用屏蔽体效果较差、质量过大不易移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包括:进口屏蔽体、工作屏蔽体以及出口屏蔽体,所述进口屏蔽体与所述出口屏蔽体并排设置,所述工作屏蔽体内设置有圆弧状的工作迷道,所述工作迷道的上顶壁设置有适于加速器的束流引出窗贯穿进入所述工作迷道内的让位方孔,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同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工作迷道连通的工作进口与工作出口,所述进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入迷道,所述进口屏蔽体设置在所述工作进口,所述出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出迷道,所述出口屏蔽体设置在所述工作出口,所述流入迷道、所述工作迷道与所述流出迷道相互连通,所述工作迷道远离所述工作进口和所述工作出口的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弧屏蔽面,另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圆弧屏蔽面,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外壁厚均大于所述进口屏蔽体和所述出口屏蔽体的外壁厚。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外侧壁为弧面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圆弧屏蔽面的弧形角度一致。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屏蔽块。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让位方孔设置在所述工作屏蔽体的中心轴线上。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口屏蔽体包括竖直入口段、水平入口段以及过渡入口段,所述过渡入口段设置在所述工作进口处,所述水平入口段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渡入口段另一端,所述竖直入口段垂直于所述水平入口段设置,所述出口屏蔽体包括竖直出口段、水平出口段以及过渡出口段,所述过渡出口段设置在所述工作出口处,所述水平出口段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渡出口段另一端,所述竖直出口段垂直于所述水平出口段设置。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渡入口段的外壁厚随着远离所述工作屏蔽体而逐渐减小,所述水平入口段的外壁厚小于所述过渡入口段的外壁厚,所述竖直入口段的外壁厚小于所述水平入口段的外壁厚,所述过渡出口段的外壁厚随着远离所述工作屏蔽体而逐渐减小,所述水平出口段的外壁厚小于所述过渡出口段的外壁厚,所述竖直出口段的外壁厚小于所述水平出口段的外壁厚。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口屏蔽体与所述出口屏蔽体相互靠近的侧壁重合设置。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流入迷道、所述工作迷道与所述流出迷道的宽度一致。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口屏蔽体、所述工作屏蔽体以及所述出口屏蔽体的外壁包括三层屏蔽材料,由内向外依次为铝、聚乙烯、铅。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圆弧屏蔽面的回转角度为180℃,所述第二圆弧屏蔽面的回转角度为180℃,所述第一圆弧屏蔽面与所述第二圆弧屏蔽面的圆心重合。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进口屏蔽体、工作屏蔽体以及出口屏蔽体,进口屏蔽体与出口屏蔽分别设置在工作屏蔽体上,工作屏蔽体内设置有工作迷道,进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入迷道,出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出迷道,流入迷道、流出迷道分别连通工作迷道,工作迷道的上顶壁设置有让位方孔,加速器的束流引出窗穿过让位方孔贯穿进入工作迷道内,医疗物资进入流入迷道,经过流入迷道,进入工作迷道,加速器对位于工作迷道内的医疗物资进行灭菌,医疗物资经过流出迷道,排出屏蔽体,工作迷道内部远离工作进口的一侧为第一圆弧屏蔽面,与第一圆弧屏蔽面相对的为第二圆弧屏蔽面,加速器的束流引出窗位于第一圆弧屏蔽面与第二圆弧屏蔽面之间,所发射的射线大部分照射在下方的医疗物资上,部分射线照射或反射在第一圆弧屏蔽面与第二圆弧屏蔽面,射线在第一圆弧屏蔽面与第二圆弧屏蔽面之间进行反射,极大地减少了自工作进口与工作出口逸出的射线量,提高了屏蔽体的屏蔽效果,在保证屏蔽效果的前提下,相应的对屏蔽体的壁厚进行减薄,减轻了屏蔽体的质量,屏蔽体可随车移动。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体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蔽体的内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工作屏蔽体;2、工作迷道;3、让位方孔;4、工作进口;5、工作出口;6、流入迷道;7、流出迷道;8、第一圆弧屏蔽面;9、第二圆弧屏蔽面;10、加强屏蔽块;11、竖直入口段;12、水平入口段;13、过渡入口段;14、竖直出口段;15、水平出口段;16、过渡出口段;17、减重空间;18、束流引出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请参照图1至图3,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包括:进口屏蔽体、工作屏蔽体1以及出口屏蔽体,进口屏蔽体与出口屏蔽体并排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屏蔽体、工作屏蔽体以及出口屏蔽体,所述进口屏蔽体与所述出口屏蔽体并排设置,所述工作屏蔽体内设置有圆弧状的工作迷道,所述工作迷道的上顶壁设置有适于加速器的束流引出窗贯穿进入所述工作迷道内的让位方孔,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同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工作迷道连通的工作进口与工作出口,所述进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入迷道,所述进口屏蔽体设置在所述工作进口,所述出口屏蔽体内设置有流出迷道,所述出口屏蔽体设置在所述工作出口,所述流入迷道、所述工作迷道与所述流出迷道相互连通,所述工作迷道远离所述工作进口和所述工作出口的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弧屏蔽面,另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圆弧屏蔽面,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外壁厚均大于所述进口屏蔽体和所述出口屏蔽体的外壁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外侧壁为弧面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圆弧屏蔽面的弧形角度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屏蔽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屏蔽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方孔设置在所述工作屏蔽体的中心轴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辐照灭菌用屏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屏蔽体包括竖直入口段、水平入口段以及过渡入口段,所述过渡入口段设置在所述工作进口处,所述水平入口段水平设置在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东,刘晓超,杜玉光,郭泽学,吴适杰,李涛,高名洛,苏晓书,符宏伟,宋旺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万木辐射防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