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90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M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干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而干细胞因子是指可靶向调控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定向分化等特性的重要因子,以及由不同的干细胞或基质细胞产生的在干细胞治疗中对其修复损伤具有关键作用的活性因子。干细胞因子可以是转录因子、生长因子,也可以是某些分化抑制因子及趋化因子等因子。
[0003]创面愈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该过程通过细胞因子的高度协调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来修复受损组织。细胞因子的协调不良或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创面愈合“失控”,在临床上表现为创面难愈。近年来应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已有报道,相关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能力。研究发现,通过皮下注射结合局部涂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0倍上清浓缩液的方式治疗小鼠全层皮肤创面,在给予治疗的第3,7,10,14天测量伤口大小,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组较纤维母细胞上清液治疗组有10%的创面愈合度提高,且愈合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与局部涂抹相近年来应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已有报道,相关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能力。通过皮下注射结合局部涂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0倍上清浓缩液的方式治疗小鼠全层皮肤创面,在给予治疗的第3,7,10,14天测量伤口大小,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组较纤维母细胞上清液治疗组有10%的创面愈合度提高,且愈合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与局部涂抹相结合的方式应用羊水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浓缩液(5倍浓缩液)对小鼠全层皮肤创面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的第6天,创面愈合度相比于DEME/F12培养基治疗组有40%的提高。近期研究表明羊膜多能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大量创面愈合相关因子。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注射羊膜多能干细胞上清液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全层皮肤烧伤大鼠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第25天,隔周上清液治疗组较感染对照组伤口愈合度有15%的提高,而增加注射频次即隔天注射更可提高20%的伤口愈合度。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已有机构正在开展应用人羊膜多能干细胞分泌因子,以皮下注射的方式治疗急性部分皮层烧伤的临床试验。因此,在皮肤创面愈合治疗中,干细胞因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04]细胞外基质包括各型胶原,蛋白多糖和弹性蛋白,在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由效应细胞分泌参与ECM降解的蛋白酶,影响组织修复、重塑和疤痕形成。其活性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影响。MMPs过度表达在伤口修复时是不利的,因此,开发抑制MMPs的抑制剂是有必要的。
[0005]除了内源性抑制剂TIMPs外,对MMPs药物抑制剂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有接近60种药物抑制剂面世,主要想应用于癌症、关节炎、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
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组合物治疗,能够加快皮肤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生成。
[0012]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MMP

2的单克隆抗体以及人干细胞因子在制备用于促进皮肤愈合同时减少疤痕生成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用途包括在伤口发生后,先给予重组人干细胞因子治疗后,在伤口发生3

7d给予含有本专利技术的MMP

2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组合物治疗,能够加快皮肤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生成。
[0013]进一步的,含有本专利技术的抗体或此抗体的功能性片段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
[0014]进一步的,药物组合物除所述抗体或此抗体的功能性片段之外,优选包括生理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药物载体,或可以是一种与其他药物(如其它抗体或抗生素)的混合物。
[0015]合适的药物载体包括: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缓冲生理盐水,但不限于这些载体。
[0016]此外,抗体可以是冻干的和在必要时添加上述缓冲液后得到重建。给药方法包括:口服给药、或肠胃外给药如口腔内、气管支气管内、直肠内、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给药,优选给药方法优选静脉注射给药和皮下注射给药。可通过各种制剂形式进行给药,这些剂型包括:气雾剂、胶囊、药片、颗粒剂、糖浆剂、乳剂、栓剂、注射剂、软膏剂和胶布制剂。
[0017]被制成液态制剂如乳剂时,可使用添加剂如:水;糖类如蔗糖、山梨醇和果糖等;醇类如聚乙二醇、丙二醇等;油类如芝麻油、橄揽油和大豆油等;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等等。被制备胶囊、药片、粉剂、颗粒剂等时,可使用添加剂如:赋形剂如乳糖、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醇等;崩解剂如淀粉、海草酸钠等;润滑剂如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等;粘合剂如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和凝胶等;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酯等;增塑剂如丙三醇等。注射制剂可使用的添加剂包括:水;糖类如蔗糖、山梨醇、木糖、海藻糖、果糖等;糖醇如甘露(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等;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和谷氨酸盐缓冲液等;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酯等。
[001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MMP

2的单克隆抗体其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ID No.1所示,所述抗MMP

2重组兔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ID No.2所示。
[001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在轻链和重链可变区进行合适的氨基酸替换,以使得替换后的可变区序列分别与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和轻链可变区序列SEQ ID No.2保持90%以上同源性的同时,还保留相应的抗体活性。
[002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在轻链和重链可变区进行合适的氨基酸替换,以使得替换后的可变区序列分别与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和轻链可变区序列SEQ ID No.2保持95%以上同源性的同时,还保留相应的抗体活性。
[002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在轻链和重链可变区进行合适的氨基酸替换,以使得替换后的可变区序列分别与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和轻链可变区序列SEQ ID No.2保持97%以上同源性的同时,还保留相应的抗体活性。
[0022]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在轻链和重链可变区进行合适的氨基酸替换,以使得替换后的可变区序列分别与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和轻链可变区序列SEQ ID No.2保持99%以上同源性的同时,还保留相应的抗体活性。
[002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抑制细胞中MMP

2活性的试剂,所述试剂包含本专利技术的MMP

2单克隆抗体。
[002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MMP

2单克隆抗体在制备用于抑制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MP

2的单克隆抗体M3F5,其特征在于其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2.MMP

2的单克隆抗体M3F5和干细胞因子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生成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单克隆抗体M2A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所述干细胞因子重组人干细胞因子SCF;其中治疗时,在伤口发生后,先给予重组人干细胞因子治疗,在伤口发生3

7d再给予MMP

2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组合治疗。3.一种抑制细胞中MM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丽裘涛刘洋译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铧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