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10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表面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起到有效对导轨进行夹持制动的作用,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朝导轨移动起到使卸力板对导轨进行贴合夹持的作用卸力板受到向下的冲击力会在转动轴承座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利用卸力板的转动对向下冲击力进行卸力的作用,通过电梯下降越快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对导轨夹持越紧和对下降冲击力进行卸力达到保证紧急制动质量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乘坐人安全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0003]随着电梯的快速发展,对于电梯的结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现有的电梯上提拉辅助机构,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122961067.X所公开的一种高效率电梯上安全钳提拉机构,因为不能很好的在电梯断电时对导轨进行夹持卸力固定,导致电梯断电后急速下降,严重影响了乘坐人的身体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电梯上提拉辅助机构,因为不能很好的在电梯断电时对导轨进行夹持卸力固定,导致电梯断电后急速下降,严重影响了乘坐人的身体安全,而提出的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表面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两个所述连接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中间杆,所述推杆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有对称的两个推动杆,所述中间杆的外表面上滑动套接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滑动环,所述推动杆远离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动环的上表面,所述推动杆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动作板,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环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两个第一制动板。
[0007]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两个第一滑动环对称的两个第二滑动环,所述第二滑动环靠近导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制动板,所述第一制动板与第二制动板靠近导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靠近导轨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座转动连接有卸力板,所述导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牵引U形板,所述牵引U形板正面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牵引滑轨,所述牵引滑轨顶部的内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正面通过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牵引滑轨正面的内表面上,所述滑动块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三铰接件转动连接有牵引杆,两侧所述牵引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均通过第四铰接件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动环和第二滑动环的正面。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动作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缓冲动作板的弧度在一百五十度至一百八十度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靠近导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缓冲弹簧外侧的限定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一侧卸力板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所述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一侧不少于三个卸力板呈环形阵列。
[0011]优选的,所述卸力板上表面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卸力板上表面的弧度在十度至二十度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垫,所述牵引滑轨的内表面设置有滑雪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在电梯断电时推杆快速向下移动,推杆向下移动使推动杆推动两个第一滑动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两个第一滑动环的移动起到有效利用牵引杆拉扯滑动块移动,滑动块的移动拉扯第二滑动环和第二制动板朝导轨移动,两个第一滑动环的移动控制第一制动板朝导轨移动,进而通过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起到有效对导轨进行夹持制动的作用,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朝导轨移动起到使卸力板对导轨进行贴合夹持的作用卸力板受到向下的冲击力会在转动轴承座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利用卸力板的转动对向下冲击力进行卸力的作用,通过电梯下降越快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对导轨夹持越紧和对下降冲击力进行卸力达到保证紧急制动质量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乘坐人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推动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牵引滑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右侧第二制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推杆;2、安装板;3、连接板;4、导轨;5、滑块;6、中间杆;7、推动杆;8、第一滑动环;9、缓冲动作板;10、第一制动板;11、第二滑动环;12、牵引U形板;13、牵引滑轨;14、滑动块;15、复位弹簧;16、牵引杆;17、第二制动板;18、缓冲弹簧;19、转动轴承座;20、卸力板;21、限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图1

4,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包括推杆1,推杆1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板2,两个安装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安装板2的正面设置有导轨4,导轨4的外表面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5,两个连接滑块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中间杆6,推杆1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有对称的两个推动杆7,中间杆6的外表面上滑动套接有左
右对称的两个第一滑动环8,推动杆7远离推杆1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动环8的上表面,推动杆7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动作板9,缓冲动作板9的形状为弧形,缓冲动作板9的弧度在一百五十度至一百八十度之间,两个第一滑动环8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两个第一制动板10。
[0023]两个安装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两个第一滑动环8对称的两个第二滑动环11,第二滑动环11靠近导轨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制动板17,第一制动板10与第二制动板17靠近导轨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8,缓冲弹簧18靠近导轨4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座19转动连接有卸力板20,第一制动板10和第二制动板17一侧卸力板20的数量不少于三个,第一制动板10和第二制动板17一侧不少于三个卸力板20呈环形阵列,卸力板20上表面的形状为弧形,卸力板20上表面的弧度在十度至二十度之间,导轨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牵引U形板12,牵引U形板12正面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牵引滑轨13,滑动块14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垫,牵引滑轨13的内表面设置有滑雪布,牵引滑轨13顶部的内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4,滑动块14的正面通过复位弹簧15固定连接在牵引滑轨13正面的内表面上,滑动块1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提拉辅助机构,包括推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板(2),两个所述安装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所述安装板(2)的正面设置有导轨(4),所述导轨(4)的外表面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5),两个所述连接滑块(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中间杆(6),所述推杆(1)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有对称的两个推动杆(7),所述中间杆(6)的外表面上滑动套接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滑动环(8),所述推动杆(7)远离推杆(1)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动环(8)的上表面,所述推动杆(7)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动作板(9),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环(8)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两个第一制动板(10);两个所述安装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两个第一滑动环(8)对称的两个第二滑动环(11),所述第二滑动环(11)靠近导轨(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制动板(17),所述第一制动板(10)与第二制动板(17)靠近导轨(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缓冲弹簧(18)靠近导轨(4)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座(19)转动连接有卸力板(20),所述导轨(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牵引U形板(12),所述牵引U形板(12)正面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牵引滑轨(13),所述牵引滑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菊根顾浙军万林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御墅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