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69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基岩标外壳和内杆,所述内杆位于基岩标外壳的内部,所述基岩标外壳的顶端焊接有防护壳,所述基岩标外壳的顶端中间且位于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放大结构,所述放大结构的一端与内杆相接触,所述防护壳的内壁且位于放大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读取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通过内杆升降使得连接条发生倾斜,且根据中间销位于连接条的位置使得内杆的升降的情况更加明显,有利于后期工作人员观察各处地面的沉降情况,通过连接条推动固定杆进行升降,从而将沉降情况转化为相关的数据,方便记录沉降的具体数据,更加的直观和清楚知道沉降情况。楚知道沉降情况。楚知道沉降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面沉降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可以快速或缓慢地发生;可以是由自然因素引发,如自然沉积物压实;也可以由人类活动引起,如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等的过量开采,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沉降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地铁或者建筑施工中,遇到软质地层时,在软质地层上进行作业时,需要监测地面沉降情况,方便依据实际的地质情况改变施工方式;
[0003]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971917.4,专利名称为《地面沉降监测装置》中记载的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该监测装置通过刻度线来反映该地方的沉降状态,由于沉降量发生比较细微,短时间不能看出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从刻度线上看出一点点变化,如果不及时发现地面沉降会影响后期施工,不利于相关部门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补救或者应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基岩标外壳和内杆,所述内杆位于基岩标外壳的内部,所述基岩标外壳的顶端焊接有防护壳,所述基岩标外壳的顶端中间且位于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放大结构,所述放大结构的一端与内杆相接触,所述防护壳的内壁且位于放大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读取结构;
[0007]所述放大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焊接于基岩标外壳的顶端,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条,且连接条的中间设置有中间销,且中间销与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上靠近内杆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齿轮,所述内杆的侧壁且设置有齿牙,且齿牙与固定齿轮相啮合。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中间销焊接于连接条上,所述中间销位于连接条的1/3

1/5处,且中间销的两端与固定座过盈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齿牙为内齿轮的一部分,所述内齿轮的中心与中间销相匹配。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读取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焊接于防护壳的内壁,所述固定板的端部开设有预留孔,且固定杆与预留孔滑动连接,所述预留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焊接有连接球,且连接球与连接条相接触。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开设有刻度线,且刻度线之间的间隙由上至下先变宽再变窄。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基岩标外壳的内部与内杆的圆柱面滑
动连接,且内杆的底端焊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位于基岩标外壳的下方。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设置有放大结构,通过内杆升降使得连接条发生倾斜,且根据中间销位于连接条的位置使得内杆的升降的情况更加明显,有利于后期工作人员观察各处地面的沉降情况;
[0014]设置有读取结构,通过连接条推动固定杆进行升降,从而将沉降情况转化为相关的数据,方便记录沉降的具体数据,更加的直观和清楚知道沉降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的基岩标外壳内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0019]图中:1、基岩标外壳;2、内杆;3、防护壳;4、放大结构;5、读取结构;401、固定座;402、齿牙;403、固定齿轮;404、连接条;405、中间销;501、固定板;502、预留孔;503、固定杆;504、连接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基岩标外壳1和内杆2,内杆2位于基岩标外壳1的内部,基岩标外壳1的顶端焊接有防护壳3,基岩标外壳1的顶端中间且位于防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放大结构4,放大结构4的一端与内杆2相接触,防护壳3的内壁且位于放大结构4的另一端设置有读取结构5;
[0022]放大结构4包括固定座401,固定座401焊接于基岩标外壳1的顶端,固定座40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条404,且连接条404的中间设置有中间销405,且中间销405与固定座401活动连接,连接条404上靠近内杆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齿轮403,内杆2的侧壁且设置有齿牙402,且齿牙402与固定齿轮403相啮合。
[0023]本实施例中,中间销405焊接于连接条404上,中间销405位于连接条404的1/3

1/5处,且中间销405的两端与固定座401过盈连接,根据中间销405位于连接条404的位置不同,可以使得内杆2位置发生细微变化时使得连接条404的另一端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
[0024]本实施例中,齿牙402为内齿轮的一部分,内齿轮的中心与中间销405相匹配,通过内杆2升降使得连接条404发生倾斜,且根据中间销405位于连接条404的位置使得内杆2的升降的情况更加明显,有利于后期工作人员观察各处地面的沉降情况。
[0025]本实施例中,读取结构5包括固定板501,固定板501焊接于防护壳3的内壁,固定板501的端部开设有预留孔502,且固定杆503与预留孔502滑动连接,预留孔50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503,固定杆503的底端焊接有连接球504,且连接球504与连接条404相接触,通过连接条404推动固定杆503进行升降,从而将沉降情况转化为相关的数据,方便记录沉降的具体数据,更加的直观和清楚知道沉降情况。
[0026]本实施例中,固定杆503的表面开设有刻度线,且刻度线之间的间隙由上至下先变
宽再变窄,由于连接条404的另一端的轨迹呈圆弧状,从而反映的刻度线间距存在变化。
[0027]本实施例中,基岩标外壳1的内部与内杆2的圆柱面滑动连接,且内杆2的底端焊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位于基岩标外壳1的下方,在土质发生沉降时可以使得基岩标外壳1与内杆2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得知地面发生沉降。
[0028]需要说明的是,将基岩标外壳1和内杆2埋设在指定位置的地下,且将防护壳3裸露在地表,方便后期观察防护壳3中内杆2的位置从而得知地表沉降情况,具体为,一段时间后,由于地表如果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基岩标外壳1随着地表的土质进行升降,内杆2的支撑块位于较深的地下,此时内杆2与基岩标外壳1发生下相对运动从而内杆2会升起,由于地面沉降量一般都比较细微,此时可以通过放大结构4将升降量反应出来,具体为,内杆2升降时齿牙402随着内杆2一起移动,从而使得齿牙402与固定固定齿轮403相啮合,使得连接条404绕着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岩标外壳(1)和内杆(2),所述内杆(2)位于基岩标外壳(1)的内部,所述基岩标外壳(1)的顶端焊接有防护壳(3),所述基岩标外壳(1)的顶端中间且位于防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放大结构(4),所述放大结构(4)的一端与内杆(2)相接触,所述防护壳(3)的内壁且位于放大结构(4)的另一端设置有读取结构(5);所述放大结构(4)包括固定座(401),所述固定座(401)焊接于基岩标外壳(1)的顶端,所述固定座(40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条(404),且连接条(404)的中间设置有中间销(405),且中间销(405)与固定座(40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404)上靠近内杆(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齿轮(403),所述内杆(2)的侧壁且设置有齿牙(402),且齿牙(402)与固定齿轮(403)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销(405)焊接于连接条(404)上,所述中间销(405)位于连接条(404)的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斌罗小梅郑颖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