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62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该液流电池电堆包括第一电堆组件、第二电堆组件和设置在第一电堆组件和第二电堆组件之间的离子膜,第一电堆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电极板、第一导流框板、第二导流框板、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第二电堆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电极板、第三导流框板、第四导流框板、第三碳毡和第四碳毡,通过在导电电极板和导流框板的导流面之间设置密封粘接层,保证了电堆组件内部的密封效果;通过在导流框板的平面与离子膜之间设置密封粘接层,保证了两个电堆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电堆密封性和耐候性俱佳,且不存在老化串液的问题,在保证电堆功率的同时,提高了液流电池的正常工作时间。电池的正常工作时间。电池的正常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


[0001]本技术涉及液流电池电堆
,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

技术介绍

[0002]液流电池的密封问题长期以来因为漏液一直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橡胶垫圈进行密封。液流电池电堆组件包括电极板、导流框板,在框板的导流孔处有橡胶垫圈,该垫圈通过胶水及凹槽固定在框板上,框板的外圈周边也设有橡胶垫圈,并通过胶水及凹槽固定在框板上;电极板尺寸与框板相同,并放在框板的正下方,在电极板与框板相接触的部分通过橡胶垫圈进行密封,可以防止流道孔产生渗液,导流板与框板的进出液孔界面都是通过橡胶垫粘胶水的方式实现的。
[0004]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通过橡胶垫圈密封后,液流电池在户外寒暑交替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会在进液孔和导流板之间产生间隙,发生正负电解液的串液,造成电堆功率下降。此外,在强酸/碱电解液浸泡条件下,加上寒冬酷暑,橡胶垫圈也会老化,使液流电池丧失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橡胶垫圈密封会发生正负电解液串液造成电堆功率下降、以及橡胶垫圈老化使液流电池丧失密封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包括第一电堆组件、第二电堆组件和设置在第一电堆组件和第二电堆组件之间的离子膜。第一电堆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电极板、第一导流框板、第二导流框板、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第一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上设有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平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上设有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框板和第二导流框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电极板的两侧,第一导流面靠近第一导电电极板,第一导流面与第一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粘接层,第一导流面通过第一密封粘接层与第一导电电极板连接,第二导流面靠近第一导电电极板,第二导流面与第一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粘接层,第二导流面通过第二密封粘接层与第一导电电极板连接,第一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第一碳毡,第二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第二碳毡,第一平面靠近离子膜,第一平面与离子膜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粘接层,离子膜通过第三密封粘接层与第一平面连接;第二电堆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电极板、第三导流框板、第四导流框板、第三碳毡和第四碳毡,第三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和第三导流面,第三导流面上设有第三导流槽,第四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平面和第四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上设有第四导流槽,第三导流框板和第四导流框板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电极板的两侧,第三导流面靠近第二导电电极板,第三导流面与第二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四密封粘接层,第三导流
面通过第四密封粘接层与第二导电电极板连接,第四导流面靠近第二导电电极板,第四导流面与第二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五密封粘接层,第四导流面通过第五密封粘接层与第二导电电极板连接,第三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第三碳毡,第四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第四碳毡,第三平面靠近离子膜,第三平面与离子膜之间设有第六密封粘接层,离子膜通过第六密封粘接层与第三平面连接。
[0007]较佳地,第一导流框板和第二导流框板的外框尺寸均与第一导电电极板的尺寸相同;第三导流框板和第四导流框板的外框尺寸均与第二导电电极板的尺寸相同。
[0008]较佳地,第一碳毡的尺寸与第一导流框板的内框尺寸相同,第一碳毡的厚度与第一导流框板的厚度相同;第二碳毡的尺寸与第二导流框板的内框尺寸相同,第二碳毡的厚度与第二导流框板的厚度相同;第三碳毡的尺寸与第三导流框板的内框尺寸相同,第三碳毡的厚度与第三导流框板的厚度相同;第四碳毡的尺寸与第四导流框板的内框尺寸相同,第四碳毡的厚度与第四导流框板的厚度相同。
[0009]较佳地,离子膜的尺寸大于第一导流框板的内框尺寸且小于第一导流框板的外框尺寸,离子膜的尺寸大于第三导流框板的内框尺寸且小于第三导流框板的外框尺寸。
[0010]较佳地,第一密封粘接层、第二密封粘接层、第三密封粘接层、第四密封粘接层、第五密封粘接层、第六密封粘接层均由热熔胶膜制成。
[0011]较佳地,第三密封粘接层的形状与第一平面的形状相同,第三密封粘接层的尺寸与第一平面的尺寸相同;第六密封粘接层的形状与第三平面的形状相同,第三密封粘接层的尺寸与第三平面的尺寸相同。
[0012]较佳地,第一导流框板和第二导流框板完全相同,第三导流框板和第四导流框板完全相同。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导电电极板和导流框板的导流面之间设置密封粘接层,保证了电堆组件内部的密封效果;通过在导流框板的平面与离子膜之间设置密封粘接层,保证了两个电堆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电堆密封性和耐候性俱佳,且不存在老化串液的问题,在保证电堆功率的同时,提高了液流电池的正常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导流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17]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该液流电池电堆包括第一电堆组件10、第二电堆组件20和设置在第一电堆组件10和第二电堆组件20之间的离子膜30。
[0018]第一电堆组件10包括第一导电电极板11、第一导流框板12、第二导流框板13、第一碳毡14和第二碳毡15。
[0019]第一导流框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121和第一导流面122,第一导流面122
上设有第一导流槽1221,第二导流框板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平面131和第二导流面132,第二导流面132上设有第二导流槽1321,第一导流框板12和第二导流框板13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电极板11的两侧,第一导流面122靠近第一导电电极板11,第一导流面122与第一导电电极板1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粘接层41,第二导流面132靠近第一导电电极板11,第二导流面132与第一导电电极板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粘接层42,第一导流面122通过第一密封粘接层41与第一导电电极板11连接,第二导流面132通过第二密封粘接层42与第一导电电极板11连接,以保证第一电堆组件10内部的密封效果。
[0020]第一导流框板12中部设有内框123,内框123贯穿第一导流框板12,内框123内设置第一碳毡1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碳毡14的尺寸与第一导流框板12的内框123尺寸相同,即第一碳毡14与内框123内壁紧密贴合,第一碳毡14的厚度与第一导流框板12的厚度相同,以使第一碳毡14的表面与第一平面121共面,以便于后续与离子膜30连接,同时保证连接密封性和稳固性。
[0021]第二导流框板13中部设有内框133,内框133贯穿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性好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堆组件、第二电堆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堆组件和所述第二电堆组件之间的离子膜,所述第一电堆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电极板、第一导流框板、第二导流框板、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所述第一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上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平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上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框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框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粘接层,所述第一导流面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粘接层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粘接层,所述第二导流面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粘接层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板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所述第一碳毡,所述第二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所述第二碳毡,所述第一平面靠近所述离子膜,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离子膜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粘接层,所述离子膜通过所述第三密封粘接层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所述第二电堆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电极板、第三导流框板、第四导流框板、第三碳毡和第四碳毡,所述第三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和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上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四导流框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平面和第四导流面,所述第四导流面上设有第四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框板和所述第四导流框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所述第三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四密封粘接层,所述第三导流面通过所述第四密封粘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连接,所述第四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所述第四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之间设有第五密封粘接层,所述第四导流面通过所述第五密封粘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板连接,所述第三导流框板的内框内设置所述第三碳毡,所述第四导流框板的内框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诚叶书怀张涛钟程胡雪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和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