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41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包括:    扩充基体,其具有第一侧、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两个相对且位于第一与第二侧之间的第三侧;    系统模块,其具有一显示面板;以及    承载模块,其具有可供系统模块可分离地定位的承载部,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承载部两端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扩充基体相应的第三侧上,使承载模块可在扩充基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滑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系统模块可在扩充基体上滑动并可脱离的便携式计算机。
技术介绍
随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研发升级,各种衍生的使用模式及附加功能也不断推陈出新,以提供消费者更为人性化和便利的人机操作接口。如图1所示,美国第5,548,478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可滑动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8,其主要包括一基体(即主机)81及一可活动地组装于基体81上的显示器82。显示器82底部左右两侧向外凸伸一对枢杆821,以对应于可滑动地设置在主机81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开设的一对滑槽811,藉此使显示器82除了可相对主机81枢转以改变视角外,还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令显示器82相对主机81前后滑动而调整位置,以获得最佳的观看距离。另外,如图2所示,美国第2002/0,186,202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分离显示模块的便携式计算机9,其主要包含一基体91,以及利用连结件92定位于基体91后侧的显示模块93,而显示模块93内设有中央处理器94和主机板95。连结件92可使显示模块93相对于基体91枢转,且还可以使显示模块93可分离地定位于基体91上。藉此,显示模块93可与基体91分离而单独作为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使用,以适时减少使用时的体积与重量,进而达到更加方便随身携带使用的功效。在图2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9中,在显示模块93利用连结件92定位于基体91上时,只能够定位于基体91的后侧,无法进一步如图1所示的显示模块82那样滑动,故无法让使用者根据需要调整观察距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研发重点在于提供一种使显示模块既具有可分离又具有可滑动双重作用的便携式计算机,藉此达到更加方便使用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通过利用承载模块使系统模块既具有可分离独立使用的左右又具有可滑动的作用的双重作用的便携式计算机,藉此达到更加方便使用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包含一扩充基体、一系统模块与一承载模块,其中扩充基体具有一第一侧、一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两个相对且位于第一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三侧;该系统模块具有一显示面板;而该承载模块具有一可使系统模块可分离地定位的承载部,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承载部的两端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扩充基体上相应的第三侧上,使该承载模块可在扩充基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可滑动系统模块的公知便携式计算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虚线示出系统模块相对于扩充基体向前滑动一距离后的状态;图2为具有可分离系统模块的公知便携式计算机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的正视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充基体与系统模块内之多个电子组件被省略掉;图5为该优选实施例中系统模块与承载模块分离的示意图;图6为该优选实施例中系统模块枢转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该便携式计算机的系统模块藉由承载模块的滑动而移动到扩充基体最前端;图8为与图7类似的一个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其中系统模块进一步盖合到扩充基体上,以作为一平板计算机使用;图9为该优选实施例中的系统模块的电路方块图;图10为该优选实施例中扩充基体的电路方块图;及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参照参考图式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一扩充基体2、一系统模块3与一承载模块4。扩充基体2呈矩形,并具有前侧(指第一侧)21、后侧22(指第二侧)及左、右侧23(指第三侧)。扩充基体2的左、右侧23分别凹陷地设置一个从前侧21延伸至后侧22的滑槽231。该扩充基体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键盘25和指示器26,以供使用者输入控制指令。系统模块3具有显示面板31。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计算机1是平板计算机,故显示面板31也是触控面板,且为了在系统模块3脱离扩充基体2时成为一个可单独操作的平板计算机,系统模块3中还容置有主板32、中央处理器33与用以储存软件与其它数据的硬盘34。此外,如图5所示,系统模块3中面对承载模块4的底侧还具有一连接器35,以使系统模块3借助于该连接器35输出或接收信号。系统模块3的左右两侧的适当位置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卡槽36(指第一干涉部),其功能在后面描述。承载模块4具有可供系统模块3可分离地定位的承载部4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承载部41两端的滑动部42。滑动部42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扩充基体2左、右侧23,使得承载模块4可在扩充基体的前侧21与后侧22之间滑动。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承载部41包含有横置于扩充基体2左、右侧23之间的横杆411,以及设置于横杆411上的第二干涉件412。第二干涉件412具有一横置于横杆411内并约等于横杆411长度的连动杆413、两个分别衔接于连动杆413两端且向上延伸的卡勾414,以及一个可控制连动杆413左右移动的控制键415,两个卡勾414末端的卡块皆向内侧延伸。卡勾414可卡置于系统模块3的对应卡槽36中,以利用卡勾414与卡槽36之间的相互干涉,使系统模块3定位在承载部41上。当控制键415关闭时,卡勾414可卡扣于对应卡槽36中,而控制键415开启时(即向右移动),致使连动杆413随之右移,使两个卡勾414也分别左、右移动而从对应的卡槽36中脱离,进而解脱两者间的干涉关系。此外,横杆411的两端还分别向上凸伸一翼部416(即,支撑部),以将系统模块3夹置于两个翼部416之间,进而支撑系统模块3稳定地定位于承载部41上。应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支撑部是以两个翼部416之形式为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到支撑部也可以例如由横杆411一侧向上延伸以供系统模块3后壁表面抵靠的平板或其它适当的结构构成,故本专利技术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形式。本实施例的承载部41的两端枢接于相应滑动部42的枢杆421上,使承载部41可相对滑动部42前、后转动,连带使位于承载部41上的系统模块3相对于扩充基体2的角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如图6所示)。滑动部42的底端还延伸一可滑动设置于扩充基体2的对应滑槽231中的滑块422,以利用滑块422与滑槽231的配合使承载部42可以在扩充基体2上前、后移动。应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为说明的目的,描述了利用滑块422与滑槽231的配合来使承载模块4在扩充基体2上前、后移动,然而也可以利用诸如滑轨与滑块之类的其它设计来使承载模块4在扩充基体2上前、后可滑动,而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描述。此外,为了使系统模块2与扩充基体3之间的信号可相互传输,横杆411上还对应于系统模块3的连接器35设置一个匹配连接器417,且匹配连接器417还通过诸如软排线43(示于图3)或同轴电缆之类的信号传输线电连接到扩充基体2内部组件。如此,当系统模块2定位在承载部41上时,系统模块3的连接器35就插接于匹配连接器417中,使得系统模块3与扩充基体2可通过连接器35、匹配连接器417和软排线43相互电连接。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利用承载模块4,使系统模块3可在扩充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里夫·马斯卡蒂亚斯蒂芬·常埃里克·埃尔金斯克里斯托弗·弗鲁豪夫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