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2908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胆碱、甜菜碱、氨基酸、烟酰胺、葡甲胺阳离子类生物相容性好的离子液体为难溶性药物的溶剂,采用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
,涉及一种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制备药物纳米颗粒、控制颗粒粒径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公开了药物纳米颗粒是指主要由药物组成、粒径在50~1000nm范围的颗粒,可以是药物结晶也可以是药物的无定形颗粒。研究显示,当将药物的粒径降低到纳米尺度的时候,体系的比表面积和曲率显著提高,使得药物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因此,对于难溶性药物,制备其纳米颗粒口服给药,可以提高其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目前已有十余种基于该技术的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由于具有载药量大,体内外性质稳定的优势,难溶性药物纳米颗粒在注射给药、经皮给药、眼部给药和肺部给药方面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纳米颗粒作用的发挥与其粒径及粒径分布密切相关,而且对于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粒径还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发展药物纳米颗粒可控制备技术对于其应用至关重要。
[0003]药物纳米颗粒制备技术主要分为top

down(自上而下)和bottom

up(自下而上)两大类。Top

down技术采用高能机械力将药物晶体破碎至纳米尺度,目前上市的纳米颗粒制剂基本均采用该技术制备。该技术的优点是方法简单、生产规模扩展能力强。但是,该技术对于粒径的控制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长时间(数小时到数天)的研磨和均化处理才能将药物晶体的平均粒径降低到纳米尺度,即使如此,粒径分布也可能较为宽泛;持续的能量输入也增加了研磨介质脱落、杂质污染的风险。这极大地限制了纳米颗粒的应用前景,也不适用于热不稳定的药物。Bottom

up方法是从溶液中生长药物颗粒的技术,最常用的是药物溶剂和非溶剂混合析出沉淀的方法。相较之下,bottom

up方法具有省时节能、适合温敏性药物的优点。然而,bottom

up工艺中有机溶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负担,不符合目前“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体系中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极大损害。更为重要的是,bottom

up工艺在控制颗粒粒径及其分布方面极具挑战,因为该方法涉及到晶核的形成与生长,快速成核和慢速生长是获得小而均匀纳米结晶的关键。在bottom

up工艺中,药物溶剂与非溶剂混合形成药物的过饱和溶液,促进药物晶核的形成,随后晶核自发生长,直到药物浓度降低到其溶解度则停止生长。成核速度越快,生成的晶核越多,则消耗的溶质越多,晶核的生长也将受到抑制;如果这些晶核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同时生长,则得到小而均匀的结晶。过饱和度是促进成核的唯一动力,为了促进成核,往往需要更大的过饱和度,然而,由于有机溶剂扩散较快,在与非溶剂混合的过程中即已在局部形成药物过饱和溶液,并产生晶核,不同步的成核过程,使得晶核先后生长,造成结晶粒径分布不均,该现象在批量越大的情况下越突出。
[0004]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通常是指熔点低于100℃、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由于其不挥发、不易燃、热化学性质稳定、溶剂化能力强、可设计性高等优点,ILs被
普遍认为是一种绿色溶剂,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领域。ILs也可以作为药物溶剂或非溶剂,通过溶剂

非溶剂混合沉淀的方法制备药物结晶(CrystEngComm,2014,16,10797;Cryst.Growth Des.2013,13,31

39;Cryst.Growth Des.2010,10,3044;Cryst.Growth Des.2016,16,1829

1836;Cryst.Growth Des.2017,17,428

432)。上述研究主要利用结晶过程中药物与ILs的相互作用,以获得在普通有机溶剂中无法获得的药物晶型,并不涉及对结晶粒径的控制。
[0005]中国专利(ZL201611020389.1)公开了二氢槲皮素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以1

丁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溶剂、二氯甲烷为非溶剂,采用溶剂

非溶剂混合沉淀的方法制备。韩国专利(KR20130139256)公开了氯吡格雷硫酸氢盐多晶型I的制备方法以乙醇为溶剂、1

烯丙基
‑3‑
乙基咪唑四氟硼酸为非溶剂,通过溶剂

非溶剂沉淀制备。所述专利中均不涉及对药物颗粒粒径的控制,主要利用ILs提供的离子环境,诱发药物新晶型的产生。另外,上述专利中所使用的离子液体均与水不相混溶,需要使用二氯甲烷、乙醇等有机溶剂作为非溶剂,并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体系中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极大损害。更为重要的是,难溶性药物在上述有机溶剂中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并不易于结晶析出,故而上述专利中二氢槲皮素和氯吡格雷硫酸氢盐均有一定的水溶性,并不属于难溶性药物的范畴。
[000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811347234.8)公开了以溴化1

己基
‑3‑
甲基咪唑为溶剂、去离子水为非溶剂的溶剂

非溶剂混合沉淀制备紫杉醇新晶型的方法。新晶型相较于原料药溶解度增加近6倍,溶出速率得到显著提高。该离子液体咪唑上取代烷基的碳链较长,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与水混合可以形成胶束,进而诱导新晶型的产生。然而,这类具有表面活性的离子液体并不适合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径,因为胶束的形成反而阻碍药物晶核的形成,不利于控制结晶粒径,故而该专利中新晶型均是数微米以上的长条状。另外,虽然该专利使用了水溶性的IL,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但咪唑类ILs仍然具有一定的毒性。
[0007]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拟提供一种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制备药物纳米颗粒、控制颗粒粒径的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是利用制得的离子液体为溶剂,通过溶剂

非溶剂混合沉淀的方法制备难溶性药物纳米颗粒的新用途。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制备药物纳米颗粒的离子液体。
[0010]本专利技术经研究显示,相对于传统有机溶剂,离子液体更能控制药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分析其原因为,离子液体对难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增溶能力,可以作为难溶性药物的溶剂并在溶剂

非溶剂混合沉淀过程中提供较高的过饱和度;同时,离子液体具有较大的粘度,与水混合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难溶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所述阳离子包含胆碱、磷酸二氢胆碱、磷脂酰胆碱、鞘磷脂、甜菜碱、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烟酰胺、葡甲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阴离子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离子为胆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离子为碳链长度小于等于6的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为醋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酸、丙二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富马酸、柠檬酸、葡萄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的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为乳酸、醋酸中的一种。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离子液体用于制备药物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所述的离子液体作为药物溶剂,采用溶剂

非溶剂混合的方法制备药物颗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方法包括如下过程:(1)所述的离子液体作为药物溶剂,将药物溶解于离子液体中;(2)将溶剂与非溶剂混合,使药物析出沉淀;(3)过滤,除掉所述的离子液体,制得药物纳米颗粒。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懿吴伟黄味子孟子越戚建平方哲正
申请(专利权)人: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