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01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油系统,该加油系统包括:油箱,底部设置有磁铁;加油组件,设置有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球阀,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经主管道连通油箱,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计、压力开关和第一电机泵组;自加油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泵组,自加油组件通过管道连通油箱;控制器,与压力开关、气泡检测仪及第一电机泵组电连接。本申请在对其他容器进行加油时,能够使其他容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之间形成排气回路,使气泡能够通过该排气回路再次进入油箱中,并进入油箱的上部空气中,进而使排气更彻底。使排气更彻底。使排气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油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浪费成为液压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的能源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闭式循环液压系统因其独特的容积调速方式而具备良好的节能效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伺服电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响应速度、重复精度等性能已能满足高频响伺服控制的需要,基于高性能伺服电机的机电液一体化的闭式循环液压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冶金,农业,建筑,能源,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
[0003]然而,闭式循环液压系统具有正压、封闭等特点,在加油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加油速度慢:因普遍采用手动加油工具,加油靠手动泵压入,速度慢,效率低;(2)加油过程中液压油易被污染:因在加油过程中存在多次补油,拆、装接头等问题,液压油易与污染物接触,易被污染,造成加入系统的油液清洁度不达标;(3)排气困难且排气不彻底,油液中易混入气泡:在加油过程中不能观察到油液中的气泡情况,加油时易在闭式循环液压系统的油液中混入气泡,造成闭式循环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寿命变短,控制精度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油系统,以解决上述加油速度慢、加油过程中液压油易被污染、排气困难且排气不彻底,油液中易混入气泡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油系统,所述加油系统包括
[0007]油箱,底部放置有磁铁;
[0008]加油组件,设置有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经主管道连通所述油箱,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计、压力开关和第一电机泵组;
[0009]自加油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泵组,所述自加油组件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油箱;
[0010]控制器,与所述压力开关、气泡检测仪及第一电机泵组电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加油系统的原理为:通过设置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并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球阀,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经主管道连通所述油箱,能够在油箱对其他容器进行加油时,使其他容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之间形成排气回路,使气泡能够通过该排气回路再次进入油箱中,并自油箱的液压油进入油箱的上部空气中;通过将控制器与压力开关、气泡检测仪及第一电机泵组电连接,能够实现自动加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靠手动加油带来的加油速度慢,效率低,加油过程中液压油易被污染等问题。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软管采用透明软管;通过在底部放置磁铁,能够通过磁铁吸附液压油中含有的金属杂质,进而提高液压油的清洁度。
[001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第一软管设置成采用透明软管,能够通过透明软管观察第一软管内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气泡。
[0014]可选地,所述加油系统还包括气泡检测仪,所述气泡检测仪位于所述第一软管上。
[001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设位于第一软管上的气泡检测仪,便于通过气泡检测仪观察液压油中是否存在气泡。
[0016]可选地,所述气泡检测仪采用超声波气泡检测仪。
[0017]可选地,所述加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软管上。
[0018]可选地,所述加油系统还包括第二球阀和第三球阀,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球阀位于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第二端之间的连通管道上,所述第三球阀位于所述第二软管上。
[0019]可选地,所述加油系统还包括污染度检测仪,所述污染度检测仪位于所述主管道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设位于所述主管道上,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污染度检测仪,便于观察液压油的污染度。
[0021]可选地,所述油箱设置有液位计。
[002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油箱增设液位计,能够观察油箱内剩余油量,进而便于控制加油量。
[0023]可选地,所述自加油组件包括吸油软管,所述吸油软管连通所述油箱,所述吸油软管与所述油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位于所述吸油软管与所述油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所述吸油软管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002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设吸油软管,将吸油软管经管道连通油箱,并在吸油软管与油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增设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过滤器,并将第二电机泵组设置成位于吸油软管与油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在吸油软管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能够通过第二电机泵组对吸油软管进行增压,进而使第二单向阀与第三单向阀之间形成压力差,进而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避免自加油回路堵塞造成危险。
[0025]可选地,所述加油系统还包括粗过滤器,所述吸油软管设置有进油端,所述吸油端连通有进油管,所述粗过滤器位于所述进油管上。
[002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吸油软管的进油端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增设粗过滤器,能够通过粗过滤器对将要进入油箱的液压油进行过滤,提高进入油箱的液压油的纯度。
[0027]可选地,所述油箱顶部设置有空气滤清器。
[0028]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油箱顶部设置空气滤清器,能够对油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空气中的杂质经由气液界面进入液压油中,对液压油造成污染。
[0029]可选地,所述加油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第一过滤器与油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
[003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设第二过滤器,能够对进入油箱的液压油进行进一步过滤,进一步提高进入油箱的液压油的清洁度。
[0031]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连通所述主管道。
[00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第二过滤器连通主管道,能够使第二过滤器、油箱、主管道之间形成循环回路,并通过第一电机泵组增压,使主管道与油箱之间形成压力差,进而使油箱内的液压油进入主管道内经由第二过滤器过滤后再次进入油箱内,以对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循环过滤,提高油箱内的液压油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实施例1的加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
油箱,11

取样阀,12

排油阀,13

磁铁,14

液位计,15

空气滤清器;
[0036]21

第一软管,211

气泡检测仪,212

第一单向阀;22

第二软管,第三球阀221;23

第一球阀;24

第二球阀;25

主管道,251

第一压力计,252

压力开关,253

污染度检测仪;2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系统包括:油箱,底部放置有磁铁;加油组件,设置有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经主管道连通所述油箱,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计、压力开关和第一电机泵组;自加油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泵组,所述自加油组件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油箱;控制器,与所述压力开关、气泡检测仪及第一电机泵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采用透明软管;和/或,还包括气泡检测仪,所述气泡检测仪位于所述第一软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检测仪采用超声波气泡检测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软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球阀和第三球阀,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球阀位于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健刘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