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95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包含有传输组件、支撑组件、反向驱动组件、组装部一、组装部二、透镜装配部和放料部;所述传输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所述传输组件用以传输PCBA组件进入支撑组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一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接收PCBA组件且对其两侧进行接触并支撑;所述组装部一用于承载模组支架,所述组装部二用于承载反光碗;所述组装部一设置于支撑组件的正下方且与反向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组装部二设置于支撑组件的正上方且与反向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反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组装部同步靠近或远离支撑组件,并且同时将模组支架和反光碗装配在PCBA组件的上下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便捷高效地实现了快速装配功能。效地实现了快速装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灯的
,名称是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灯中远近光逐渐趋于造型极窄方向发展,这种极窄近光模组在整灯空间和成本上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是实际设计和制造工作中普遍且急需发展的方向。
[0003]目前的近光模组在制造生产时,通过反光碗和内透镜的方式实现汽车前大灯近光功能,其中内透镜和PCBA组件都是通过反光碗和模组支架二者将其夹紧的方式固定,工作人员先PCBA组件装配在反光碗上,接着装配模组透镜,最后盖上模组支架,从而完成装配,形成模组组件子总成,然而此工艺方法大多都是由人工进行手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人的疲劳强度大,装配较为困难,不能一次性组装完成,工作效率低。
[0004]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可以达到快速装配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及生产该模组的设备,包含有传输组件、支撑组件、反向驱动组件、组装部一、组装部二、透镜装配部和放料部;其中:
[0007]所述传输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所述传输组件用以传输PCBA组件进入支撑组件中;
[000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一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接收PCBA组件且对其两侧进行接触并支撑;
[0009]所述组装部一用于承载模组支架,所述组装部二用于承载反光碗;
[0010]所述组装部一设置于支撑组件的正下方且与反向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组装部二设置于支撑组件的正上方且与反向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反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组装部同步靠近或远离支撑组件,并且同时将模组支架和反光碗装配在PCBA组件的上下两端;
[0011]所述放料部用于放置若干待装配的模组透镜且堆叠设置;
[0012]所述透镜装配部设置于支撑组件的侧面,所述透镜装配部用于从放料部中吸附住单个模组透镜送入支撑组件中,并同时配合模组支架和反光碗完成装配。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远离传输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端,所述限位端用于找正PCBA组件的位置,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一端设置有横杠,所述伸缩杆一的外侧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横杠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中侧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直径与支撑杆相等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
滚筒的斜下方设置有若干倾斜辊,若干倾斜辊远离PCBA组件方向且倾斜布置,所述组装部一包括有一对梯形楔块,所述梯形楔块用于装配时顺着倾斜辊和滚筒将两侧支撑杆向两侧分离。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一还包括有仿形框,所述一对梯形楔块固定在仿形框的上侧两端,所述仿形框的上侧开设有仿形槽,所述仿形框用于放置模组支架且模组支架完全沉入仿形槽内,所述仿形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滑动配合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0015]所述组装部二包括有仿形座,所述仿形座下侧同样开设有仿形槽,所述仿形座的内部开设有抽气孔,所述抽气孔与气泵组件相接通,所述仿形座用于吸附住反光碗且反光碗上侧沉入仿形槽内,所述仿形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型板,所述导向柱贯穿于工型板且与其滑动配合。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向驱动组件包括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一端与横杠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一通过电机组件驱动转动,所述齿轮一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一和齿条二,所述两齿条相对设置,所述齿条一的上端与工型板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二的下端与支撑横杆固定连接。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装配部包括有一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端,所述支撑柱的中侧固定连接有接料盒,所述接料盒的上端面和靠近PCBA组件的一侧面被打通,所述接料盒远离PCBA组件的一侧面贯穿设置有一对方形吸嘴,所述方形吸嘴通过直线驱动组件进行推动,所述方形吸嘴的中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方形吸嘴之间通过气管相连接,所述接料盒的底面上侧设置有若干三角楔块一,所述三角楔块一的斜面朝向方形吸嘴,若干三角楔块一的下端设置有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的下端设置有凹型腔,所述凹型腔与接料盒相连接,所述伸缩杆二的外侧设置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三角楔块一和凹型腔相连接,所述三角楔块一贯穿于接料盒且与其滑动配合;
[0018]所述三角楔块一的上侧相对设置有三角楔块二,所述三角楔块二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三,所述伸缩杆三的上端与放料部相连接,所述伸缩杆三的外侧设置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的两端分别与放料部和三角楔块二相连接,所述三角楔块一和三角楔块二用限制模组透镜的位置且将其定位在接料盒中。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料部包括有放料竖架,所述放料竖架的两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放料竖架用于堆叠若干模组透镜,所述放料竖架的下端与接料盒相连接。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形吸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于连接板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一侧啮合连接有冠齿轮,所述冠齿轮与齿轮一相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中侧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有一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直径与支撑杆相等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用于对传输的若干PCBA组件进行导向至支撑杆上,若干PCBA组件通过传送带组件进行间隙传输,所述固定杆与横杠相连接。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架,所述滑轨架的上端滑动
配合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用于承载反光碗并移动,所述滑动座通过气缸组件驱动移动,所述滑动座移动至仿形座的下侧进行上料。
[0023]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所述近光模组采用权所述生产设备制造。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支撑组件,对从传输组件中传输过来的PCBA组件进行支撑,之后,通过反向驱动组件对组装部一和组装部二的反向同步驱动,使得组装部一承载着模组支架,组装部二承载着反光碗,向着支撑组件上的PCBA组件移动,此时通过透镜装配部再将模组透镜送到PCBA组件的侧面位置,在反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最终使得模组支架和反光碗完成相互卡合,从而将PCBA组件和模组透镜夹紧在二者中间,一次性完成近光模组的装配,工作效率高,不需要人工手动装配,节省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的生产设备,包含有传输组件(5)、支撑组件、反向驱动组件(1)、组装部一(3)、组装部二(4)、透镜装配部和放料部(2);其中:所述传输组件(5)与支撑组件相连接,所述传输组件(5)用以传输PCBA组件(6)进入支撑组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一对支撑杆(101),所述支撑杆(101)用于接收PCBA组件(6)且对其两侧进行接触并支撑;所述组装部一(3)用于承载模组支架(601),所述组装部二(4)用于承载反光碗(602);所述组装部一(3)设置于支撑组件的正下方且与反向驱动组件(1)相连接,所述组装部二(4)设置于支撑组件的正上方且与反向驱动组件(1)相连接,所述反向驱动组件(1)用于驱动两组装部同步靠近或远离支撑组件,并且同时将模组支架(601)和反光碗(602)装配在PCBA组件(6)的上下两端;所述放料部(2)用于放置若干待装配的模组透镜(603)且堆叠设置;所述透镜装配部设置于支撑组件的侧面,所述透镜装配部用于从放料部(2)中吸附住单个模组透镜(603)送入支撑组件中,并同时配合模组支架(601)和反光碗(602)完成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1)远离传输组件(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端(103),所述限位端(103)用于找正PCBA组件(6)的位置,所述支撑杆(101)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杆一(104),所述伸缩杆一(104)的一端设置有横杠(105),所述伸缩杆一(104)的外侧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横杠(105)和支撑杆(101)相连接,所述支撑杆(101)的中侧设置有滚筒(102),所述滚筒(102)的直径与支撑杆(101)相等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滚筒(102)的斜下方设置有若干倾斜辊(10),若干倾斜辊(10)远离PCBA组件(6)方向且倾斜布置,所述组装部一(3)包括有一对梯形楔块(301),所述梯形楔块(301)用于装配时顺着倾斜辊(10)和滚筒(102)将两侧支撑杆(101)向两侧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部一(3)还包括有仿形框(302),所述一对梯形楔块(301)固定在仿形框(302)的上侧两端,所述仿形框(302)的上侧开设有仿形槽,所述仿形框(302)用于放置模组支架(601)且模组支架(601)完全沉入仿形槽内,所述仿形框(3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横杆(303),所述支撑横杆(303)的两端滑动配合有导向柱(304),所述导向柱(3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8);所述组装部二(4)包括有仿形座(401),所述仿形座(401)下侧同样开设有仿形槽,所述仿形座(401)的内部开设有抽气孔(402),所述抽气孔(402)与气泵组件相接通,所述仿形座(401)用于吸附住反光碗(602)且反光碗(602)上侧沉入仿形槽内,所述仿形座(4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型板(403),所述导向柱(304)贯穿于工型板(403)且与其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灯近光模组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驱动组件(1)包括有齿轮一(106),所述齿轮一(1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杆(107),所述短杆(107)的一端与横杠(105)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一(106)通过电机组件驱动转动,所述齿轮一(106)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一(108)和齿条二(109),所述两齿条相对设置,所述齿条一(108)的上端与工型板(403)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二(109)的下端与支撑横杆(30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平
申请(专利权)人:迅驰车业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