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用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换向装置,主要包括泵杆、活塞、端盖、复位弹簧、撞针机构和一个二位三通先导阀。复位弹簧推动活塞复位,撞击撞针,推动撞针开启,继而向二位三通阀先导口供压。二位三通阀开启,并给活塞腔供压,活塞在压力作用下向泵头方向运动并压缩弹簧,开始增压行程。当活塞运动到增压行程的末端时,泵杆密封进入排气槽,脱离密封,并排放掉二位三通阀的先导压力。二位三通阀复位,释放活塞腔压力,复位弹簧推动活塞复位。如此实现活塞的自动持续往复运动。复位。如此实现活塞的自动持续往复运动。复位。如此实现活塞的自动持续往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换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驱动增压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驱增压器具有不发热、低能耗、适用工况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为避免采用电控,气驱增压器多采用自动换向装置。现有的自动换向装置多不带平衡孔,导致驱动气压波动时造成先导气和活塞驱动气之间有一个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导致气驱增压器的换向阀卡阻,最终导致气驱增压器动作异常。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平衡孔的自动换向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所提出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0004]一种用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换向装置, 包括泵杆、活塞、端盖、复位弹簧、撞针机构和一个二位三通先导阀。
[0005]优选的,所述撞针机构包括堵头、堵头密封、撞针弹簧、撞针、先导密封、通气套和撞针密封。
[0006]优选的,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为常闭阀,其先导口与所述通气套相通。其进气口与气体驱动增压器气源入口相通,其作用口与气体驱动增压器活塞腔相通,其泄放口与大气相通,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可以是外置的,也可以是内置的。
[0007]优选的,所述泵杆主体为回转体结构,其前段为光滑的圆柱,其中段设置有螺纹与活塞连接,连接处为密封设置,其末段为光滑的圆柱,末段尾部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泵杆密封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撞针机构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内部,所述撞针机构在所述端盖上所处的位置为非中心位置,所述端盖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前面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前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排气槽通过连通孔与所述通气套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泵杆末段穿设在所述端盖的排气孔内。
[0010]优选的,所述通气套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内孔中,所述通气套下边设置有所述撞针密封,所述通气套上端设置有所述先导密封,所述通气套为中空圆柱体,所述通气套中间径向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连通所述通气套的内圆柱与外圆柱,所述撞针前部穿过所述通气套内孔,进入所述活塞腔。
[0011]优选的,所述撞针头部为圆柱状,所述撞针头部末端设置有一个锥面台阶,台阶后有一个小凸台,小凸台上安装有所述撞针弹簧,所述撞针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头相抵顶,所述锥面台阶直径大于所述通气套的内孔,且可以与所述先导密封接触并密封。
[0012]优选的,所述撞针的头部中心轴向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活塞腔连通,所述撞针77头部的锥面台阶前面径向设置有平衡小孔,所述平衡小孔与所述盲孔连通,所述平
衡小孔与所述所述通气套连通。
[0013]失气时所述复位弹簧推动所述活塞复位,推动所述撞针向上运动,所述撞针随即脱离所述先导密封,气体流向所述通气套,继而向所述二位三通阀(换向阀)先导口供压。
[0014]二位三通阀先导口通气后,二位三通阀开启,并给所述活塞腔供压,所述活塞在压力作用下向泵头方向运动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开始增压行程。随即所述活塞脱离与所述撞针的接触,在所述撞针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撞针复位与所述先导密封接触,形成密封。所述平衡小孔通过所述盲孔与所述活塞腔连通。与所述通气套连通,保证先导气压与驱动气压的平衡。
[0015]当活塞运动到接近增压行程的末端时,泵杆密封进入排气槽,脱离密封,所述二位三通阀的先导压力向所述端盖的排气孔排放。因所述平衡小孔为极小的节流孔,流量远小于所述排气孔泄放的流量,所以所述先导压力被释放。所述二位三通阀复位,释放所述活塞腔压力,所述复位弹簧推动活塞复位。如此实现活塞的自动持续往复运动。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平衡孔的自动换向装置,能够消除先导气和活塞驱动气之间有一个压力差,避免换向阀卡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复位弹簧回复,推开撞针的状态图;
[0019]图3为增压行程撞针回复,平衡小孔与活塞腔连通的状态图;
[0020]图4为泵杆进入排气槽,增压器排气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0022]如图1、2、3、4所示
[0023]一种用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换向装置, 包括泵杆2、活塞5、端盖6、复位弹簧4、撞针机构7和一个二位三通先导阀8。
[0024]所述撞针机构7包括堵头73、堵头密封74、撞针弹簧72、撞针77、先导密封71、通气套75和撞针密封76。
[0025]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为常闭阀,其先导口与所述撞针机构通气套75相通。其进气口85与所述气体驱动增压器气源入口86相通,其作用口82与所述气体驱动增压器活塞腔52相通,其泄放口84与大气相通。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可以是外置的,也可以是内置的。
[0026]所述泵杆2主体为回转体结构,其前段为光滑的圆柱,其中段设置有螺纹与所述活塞5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其末段为光滑的圆柱,所述末段尾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泵杆密封21。所述末段中部径向上设置有一个平衡小孔22,其末端前部设置有径向上设置有一个导气小孔24。
[0027]所述撞针机构设置在所述端盖6内部,所述撞针机构在所述端盖6上所处的位置为非中心位置。所述端盖6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前面设置有排气槽62,所述排气槽62前面设置有密封圈61。所述排气槽62通过连通孔63与所述撞针机构的通气套75连
通。
[0028]所述泵杆2末段穿设在所述端盖6的排气孔内。
[0029]所述撞针机构通气套75设置在所述端盖6内孔中,所述通气套75下边设置有所述撞针密封76,上端设置有所述先导密封71。所述通气套75为中空圆柱体,所述通气套75中间设置有径向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连通所述通气套75的内圆柱与外圆柱。所述撞针77前部穿过所述通气套75内孔,进入所述活塞腔52。
[0030]所述撞针77头部为圆柱状,所述圆柱末端设置有一个锥面台阶772,所述台阶后有一个小凸台。所述小凸台上安装有所述撞针弹簧72,所述撞针弹簧72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头73相抵顶。所述锥面台阶772直径大于所述通气套75内孔。且可以与所述先导密封71接触并密封。
[0031]所述撞针77头部中心设置有轴向盲孔773,所述盲孔773与所述活塞腔52连通。所述撞针锥面台阶772前面设置有径向的平衡小孔771,所述平衡小孔771与所述盲孔773连通,所述平衡小孔771与所述所述通气套75连通。
[0032]失气时所述复位弹簧4推动所述活塞5复位,推动所述撞针77向上运动,所述撞针锥面台阶772随即脱离所述先导密封71,气体流向所述通气套75,继而向所述二位三通阀(换向阀)先导口81供压。
[0033]所述二位三通阀先导口81通气后,所述二位三通阀开启,所述二位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换向装置, 包括泵杆(2)、活塞(5)、端盖(6)、复位弹簧(4)、撞针机构(7)和二位三通先导阀(8),所述撞针机构(7)包括堵头(73)、堵头密封(74)、撞针弹簧(72)、撞针(77)、先导密封(71)、通气套(75)和撞针密封(76),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为常闭阀,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先导口与所述通气套(75)相通,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进气口(82)与气体驱动增压器气源入口相通,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作用口(85)与气体驱动增压器的活塞腔(52)相通,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泄放口与大气相通,所述二位三通先导阀(8)可以是外置的,也可以是内置的,所述泵杆(2)主体为回转体结构,所述泵杆(2)前段为光滑的圆柱,所述泵杆(2)中段设置有螺纹与活塞(5)连接,连接处为密封设置,所述泵杆(2)末段为光滑的圆柱,所述泵杆(2)末段尾部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泵杆密封机构,所述撞针机构(7)设置在所述端盖(6)的内部,所述撞针机构(7)在所述端盖(6)上所处的位置为非中心位置,所述泵杆(2)末段穿设在所述端盖(6)的排气孔内,所述撞针(77)的头部中心轴向设置有盲孔(773),所述盲孔(773)与所述活塞腔(52)连通,所述撞针(77)头部的锥面台阶前面径向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舞,王响军,周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和瑞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