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及举升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15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及举升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丝杆,伸缩缸筒,推动件,减速箱,一体化补油装置和密封包,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通过减速箱连接,推动件套设在传动丝杆上且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推动件将缸体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伸缩缸筒套设在传动丝杆上且与推动件连接,所述一体化补油装置分别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所述密封包设置在推动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将电机驱动丝杠的机械力转换为液压力实现了液压力输出,流量输出比例控制无极调速,减少了比例流量控制阀及液压油箱,大幅降低了能量损失,大幅降低了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液压管道,降低了设备跑冒滴漏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及举升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高输出力液压动力单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及举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载设备或装备的迅速发展,车载举升系统举升的负载力也进行了大幅增加,同时起竖时间也要求大幅降低。而常见的快速起竖系统种采用了常规液压系统及油缸进行快速举升控制,但由于大负载车载系统种存在负载大,速度快等关键因素,就造成了常规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泵必须符合压力高、流量大等特点,压力≥25MPa,单泵流量约有1500L/min,常规油源还要使用大量的比例调速阀进行速度控制,该大流量比例阀也存在国外垄断等现象,长期制约了国内液压设备及装备的发展。同时由于常规的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中还采用了液压油箱,从而造成了系统体积、重量均较大等问题。该部分也严重限制了车载设备和装备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车载设备及装备液压核心元件被国外长期垄断和卡脖子的问题。实现了将电机驱动丝杠的机械力转换为液压力实现了液压力输出,同时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液压系统体积及重量,提高车载设备和装备性能的目的。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采用了单柱塞直线往复运动的原理,其主要部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丝杆,伸缩缸筒,推动件,减速箱,一体化补油装置和密封包,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通过减速箱连接,所述推动件套设在传动丝杆上且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推动件将缸体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伸缩缸筒套设在传动丝杆上且与推动件连接,所述一体化补油装置分别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所述密封包设置在推动件上。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伸缩缸筒为多级伸缩缸筒,可降低驱动装置的体积,与油缸这种执行机构油液体积差达成了良好匹配。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包包括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推动件和缸体之间,密封环设置在推动件和缸体之间,将油液隔离开。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丝杆的端部设有旋转密封件,防止油液外漏。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体化补油装置设置在缸筒外侧,与整个缸筒采用了一体化结构设计,实现了一体化设计配合。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动件为带密封螺母直线运动,实现直线运动。
[0010]一种举升系统,包括举升油缸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和举升油缸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连通,所述驱动装置为上述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与举升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
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来驱动举升油缸上升与下降。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1)在执行机构上增加密封包,替代高压大流量液压油泵作为系统的动力单元来实现液压动力输出,避免了国内基础零部件工业不发达,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高压大流量液压泵国产化替代的要求,实现了弯道超车,打破了国外垄断;(2)通过伺服电机对转速进行控制,实现了流量输出比例控制,减少了比例流量控制阀,大幅降低了能量损失;(3)该装置具备储油功能,且由于为全封闭系统,大幅降低了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4)该装置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大幅减少了液压管道,降低了设备跑冒滴漏的风险,降低了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了设备可靠性。(5)该装置由于采用的密封结构形式,降低了动力系统泄露,提高了动力源容积效率,减少了系统产生的热量,大幅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举升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0017]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传动丝杆2,伸缩缸筒3,推动件4,减速箱5,一体化补油装置6和密封包7,所述驱动电机1与传动丝杆2通过减速箱5连接。所述推动件4套设在传动丝杆上2且与传动丝杆2螺纹连接,推动件4将缸体8分成有杆腔81和无杆腔82。所述伸缩缸筒3套设在传动丝杆2上且与推动件4连接,所述一体化补油装置6分别与有杆腔81和无杆腔82连通,所述密封包7设置在推动件4上。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电机1提供动力,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控制减速箱5运行,可实现正反转运行。减速箱5将驱动电机1的驱动力转换到传动丝杠2上,控制传动丝杠转动,本实施例的传动丝杆为重载行星丝杠,其为主要的受力装置,供力可到150吨到200吨,控制推动件,本实施例的所述推动件为带密封螺母,由传动丝杠进行推动,用于控制液压油吸入与排出。所述伸缩缸筒3主要用于隔离密封有杆腔81与无杆腔82油液,所述密封包用于密封液压油,防止内漏与外漏,一体化补油装置用于补充有杆腔81与无杆腔82中的液压油。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由驱动电机1控制减速箱5运转,驱动电机1为伺服电机,减速箱5带动重载行星传动丝杠做旋转运动,而带动推动带密封螺母在传动丝杠上做直线运动,推动有杆腔81或无杆腔82液压油排出或吸入,液压油进入快速起竖执行机构,推动负载设备或者装备快速升降。一体化补油装置为有杆腔和无杆腔补油或放油,以确保满足整个系统运行中容积变化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缸筒3为多级伸缩缸筒。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包7包括密封环71,密封环71设置在推动件4和缸体8之间。所述传动丝杆2的端部设有旋转密封件9,从而进一步提升端部密封性能。所述一体化补油装置6设置在缸筒8外侧,从而提升整体集成度,缩小体积。
[0020]一种举升系统,包括举升油缸10和驱动装置20,驱动装置20和举升油缸10之间通
过液压油管201连通,所述驱动装置20为上述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与举升油缸1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201连通。本实施例使用驱动装置20代替液压油泵作为液压油泵进行液压油输出,缸筒的有杆腔与无杆腔中储存的油液30用于举升油缸运动时所需的油液。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设备或装备快速起竖过程中,为了平衡整体功率,需要进行速度调节,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进行转速变化,伺服电机转速变化范围可在100r/min

10000r/min范围内进行调节。这样可以完全代替常规液压系统中的比例速度调节阀来进行速度调节,相比比例阀调节,大幅实现了节能和减少了热量产生。
[0022]同时由于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采用了密封包形式进行密封,其泄露量将大幅降低,一般情况下国外进口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为≥95%,而国产的一般≥90%,而高压大流量的液压泵容积效率会有明显降低。但一旦采用了本实施例的伺服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丝杆,伸缩缸筒,推动件,减速箱,一体化补油装置和密封包,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通过减速箱连接,所述推动件套设在传动丝杆上且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推动件将缸体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伸缩缸筒套设在传动丝杆上且与推动件连接,所述一体化补油装置分别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所述密封包设置在推动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筒为多级伸缩缸筒,大幅降低了装置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控制一体化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包包括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推动件和缸体之间,将油液隔离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斌赵欣杨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