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93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包括:垫支架;后侧框架,在垫支架上旋转;弹簧安装支架,与后侧框架结合并且以铰链结合部为中心与后侧框架一体旋转;复位弹簧,对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折叠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以及逆向弹簧,以其第一端部卡接在弹簧安装支架上并且第二端部卡接在第一弹簧支撑端的状态被支撑。态被支撑。态被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改善座椅靠背折叠时的折叠速度问题和展开力问题的车辆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设置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通常的车辆用座椅包括支撑乘客的下半身的座垫(seat cushion)和支撑乘客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seat back)。
[0003]另外,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上端安装有支撑乘客的头部和颈部的头枕(headrest)。
[0004]此外,车辆用座椅设置有可放置胳膊的扶手(armrest)、可保管罐或瓶、杯等饮料容器的杯座(cup holder)、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的前后角度的调节器(recliner)、以及用于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等。
[0005]进一步地,在没有完全区分后备箱空间(trunk room)和室内空间的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或掀背式汽车(hatchback)等车辆中,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可构造成能够向前折叠,并且可以通过折叠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来扩展后座的室内空间以供使用。
[0006]作为一个示例,当将第二排座椅构造成折叠座椅时,可以在折叠座椅靠背之后将折叠的座椅靠背的上侧空间用作货物装载空间。
[0007]另一方面,在用于折叠座椅靠背的已知的折叠装置中,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后侧框架(back side frame)(或上臂支架(upper arm bracket))和设置在座垫的垫支架(cushion bracket)(或下臂支架(lower arm bracket))通过铰链轴铰链结合。
[0008]如上所述,由于后侧框架与垫支架铰链结合,因此座椅靠背可以从座垫向前折叠。
[0009]另外,后侧框架上设置有铰链支架,并且铰链轴的周围安装有复位弹簧。
[0010]因此,当用户操作操作杆以开始座椅靠背的折叠操作时,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通过铰链支架作用于后侧框架,最终,座椅靠背可以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向前自动折叠。
[0011]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当座椅靠背向前折叠时,存在座椅靠背由于自重而向前快速旋转并且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0012]另外,在将座椅靠背从折叠状态重新展开的情况下,还存在由于复位弹簧的张力而导致展开时所需的力(展开力)过大,使得座椅靠背的展开操作难以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座椅靠背折叠时的折叠速度问题和展开力问题的车辆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0015](二)技术方案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包
括:垫支架,与座垫一体结合;后侧框架,与座椅靠背一体结合,并且与所述垫支架铰链结合,以在座椅靠背折叠和展开时在垫支架上旋转;弹簧安装支架,与后侧框架结合并且以所述垫支架和所述后侧框架之间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与后侧框架一体旋转;复位弹簧,在其第一端部固定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并且第二端部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垫支架上的固定支撑端并被支撑的状态下,对所述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折叠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以及逆向弹簧,被设置为其第一端部固定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并且第二端部在座椅靠背的展开状态下以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的第一弹簧支撑端的状态被支撑。
[001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中,在所述后侧框架与座椅靠背一起向折叠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以上时,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处于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的第二弹簧支撑端并被支撑的状态,所述逆向弹簧可以处于其第二端部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垫支架的限位端并被支撑的状态,并且对所述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展开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
[001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分别可以是以垫支架和后侧框架之间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设置在周围的螺旋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一端部可以是在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内侧的内侧端部,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是在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外侧的外侧端部。
[001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可以被设置为位于彼此的侧部的重叠配置结构。
[002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在所述垫支架上可以一体设置有基础支架,所述固定支撑端和所述限位端可以形成在所述基础支架。
[002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在所述后侧框架上可以一体形成有具有向侧部突出的形状的支架部,所述支架部上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和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
[002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基础支架可以被设置为从所述垫支架向侧部突出的结构,在所述基础支架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固定支撑端,在所述基础支架的相对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所述限位端。
[002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在所述后侧框架上可以一体形成有具有向侧部突出的形状的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在所述支架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
[002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在所述后侧框架旋转时,支架部的移动轨迹可以被设置为经过设置在所述垫支架的基础支架的内侧。
[0025]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固定支撑端在所述基础支架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可插入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所述限位端在所述基础支架的相对的另一侧可以形成为可插入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
[002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形状,以插入凹槽形状的所述固定支撑端和所述限位端。
[0027]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在所述支架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可插入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在所述支架的相对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可插入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
[002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
可以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形状,以插入凹槽形状的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和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
[0029](三)有益效果
[0030]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在座椅靠背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之后能够减少折叠的力和速度,因此可以解决座椅靠背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0031]另外,逆向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辅助座椅靠背的展开,因此可以减少座椅靠背展开时所需的力(展开力),最终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示出座椅的折叠和展开状态的图。
[0033]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构造的组装立体图。
[0034]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包括:垫支架,与座垫一体结合;后侧框架,与座椅靠背一体结合,并且与所述垫支架铰链结合,以在座椅靠背折叠和展开时在垫支架上旋转;弹簧安装支架,与后侧框架结合并且以所述垫支架和所述后侧框架之间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与后侧框架一体旋转;复位弹簧,在其第一端部固定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并且第二端部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垫支架上的固定支撑端并被支撑的状态下,对所述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折叠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以及逆向弹簧,被设置为其第一端部固定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并且第二端部在座椅靠背的展开状态下以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的第一弹簧支撑端的状态被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侧框架与座椅靠背一起向折叠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以上时,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处于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的第二弹簧支撑端并被支撑的状态,所述逆向弹簧处于其第二端部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垫支架的限位端并被支撑的状态,并且对所述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展开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分别是以垫支架和后侧框架之间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设置在周围的螺旋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一端部是在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内侧的内侧端部,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是在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外侧的外侧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被设置为位于彼此的侧部的重叠配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支架上一体设置有基础支架,所述固定支撑端和所述限位端形成在所述基础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侧框架上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喆焕金镜主文和营李廷斌黄俊植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