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试剂盒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715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试剂盒和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包括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标记抗体被标记物标记;标记抗体包括KPC、OX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试剂盒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试剂盒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尤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引起的感染形势最为严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而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
[000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科细菌(CRE)引起医院感染,是一种条件性病原体。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历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5 年的3%快速攀升至2019年的25%以上,上升幅度高达8倍。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 数据显示,全国1429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10.1%,部分省市甚至超过20%。由于CRE菌株通常还携带有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对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甚至全耐药的特征,使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当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细菌会在肺部、泌尿道等许多部位引起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重要药物,近年来,随着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PKP)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检出量逐年上升,引起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CRE引起的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引发的院内感染。
[0004]产生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细菌所产的碳青霉烯酶种类均有差异。我国临床分离的CRE菌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以KPC和NDM型为主,少数菌株产生OXA

48、IMP和VIM型碳青霉烯酶。由于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对产生不同碳青霉烯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准确、快速地对CRE产生的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精准用药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0005]目前实验室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方法分为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表型检测方法包括Carba NP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包括mCIM和eCIM)、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和时间飞行质谱技术等;基因型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层析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除Carba NP试验外,其他几种方法基本都是基于培养的,耗时长达3

7天,且不同的酶类检测方法不同,操作复杂,需要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对于难培养或生长缓慢的细菌无能为力,难以满足临床需要。Carba NP试验需要特殊试剂,其中一些需自制,有效期短,灵敏度低。基因检测技术相较其他诊断方法灵敏度高,但成本较高,实验需要4~6个小时,对操作要求较高,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一种能够简便快速的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产品是目前市场需要的。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产品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的试剂盒及它们的应用。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包括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所述标记抗体包括KPC、OXA

48、VIM、IMP和NDM中至少一种碳青霉烯酶的抗体;所述检测抗体由标记抗体中碳青霉烯酶抗体的配对抗体组成;
[0012]所述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沿待测样本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结合物释放区、检测区和质控区;所述结合物释放区包被标记抗体;所述检测区包被检测抗体;
[0013]所述标记抗体被标记物标记。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包含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标记抗体包被于结合物释放区,将检测抗体包被于检测区。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或上述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在非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检测碳青霉烯酶,或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中的应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包括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标记抗体包括KPC、 OXA

48、VIM、IMP和NDM中至少一种碳青霉烯酶的抗体;检测抗体由标记抗体中碳青霉烯酶抗体的配对抗体组成。其检测原理为双抗体夹心法,若待测样本含有碳青霉烯酶抗原且抗原浓度高于最低检测限时,其中的碳青霉烯酶与标记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检测试纸向前移动,经过检测区时与预包被的检测抗体结合,若形成标记物

标记抗体

抗原

检测抗体免疫复合物,检测区出现可检测的信号;相反,若待测样本不含碳青霉烯酶抗原或者抗原浓度低于最低检测限时,则不能形成免疫复合物,检测区无可检测的信号,此时结果为阴性。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全部检测过程仅需15分钟,不需其它任何仪器设备,无需专业人员,携带方便,可随时随检。而且对标本既能成批检测,又可单份检测。单次检测最多能够同时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五种碳青霉烯酶(KPC、NDM、OXA

48、IMP、 VIM)中的一种或几种。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产品的问题。
[0020]基于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有上述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的试剂盒及它们的应用能够准确、快速地对碳青霉烯酶或碳青霉烯酶类耐药菌进行检测,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精准用药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抗体KPC

1和KPC

2的SDS

PAGE电泳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包括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所述标记抗体包括KPC、OXA

48、VIM、IMP和NDM中至少一种碳青霉烯酶的抗体;所述检测抗体由标记抗体中碳青霉烯酶抗体的配对抗体组成;所述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沿待测样本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结合物释放区、检测区和质控区;所述结合物释放区包被标记抗体;所述检测区包被检测抗体;所述标记抗体被标记物标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选自KPC配对抗体、NDM配对抗体、OXA

48配对抗体、IMP配对抗体和VIM配对抗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KPC的配对抗体包括KPC

1和KPC

2;KPC

1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Seq_2和Seq_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4、Seq_5和Seq_6所示;KPC

2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1、Seq_12和Seq_1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4、Seq_15和Seq_16所示;所述OXA

48的配对抗体包括OXA

48

1和OXA

48

2;OXA

48

1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21、Seq_22和Seq_2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24、Seq_25和Seq_26所示;OXA

48

2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31、Seq_32和Seq_3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34、Seq_35和Seq_36所示;所述VIM的配对抗体包括VIM

1和VIM

2;VIM

1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41、Seq_42和Seq_4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44、Seq_45和Seq_46所示;VIM

2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51、Seq_52和Seq_5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54、Seq_55和Seq_56所示;所述IMP的配对抗体包括IMP

1和IMP

2;IMP

1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61、Seq_62和Seq_6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64、Seq_65和Seq_66所示;IMP

2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71、Seq_72和Seq_7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74、Seq_75和Seq_76所示;所述NDM的配对抗体包括NDM

1和NDM

2;NDM

1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81、Seq_82和Seq_8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84、Seq_85和Seq_86所示;NDM

2的CDR

H1、CDR

H2和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91、Seq_92和Seq_93所示;CDR

L1、CDR

L2和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94、Seq_95和Seq_96所示;优选地,KPC

1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8所示;优选地,KPC

2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1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18所示;优选地,OXA

48

1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2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
酸序列如所示Seq_28所示;优选地,OXA

48

2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3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38所示;优选地,VIM

1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4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48所示;优选地,VIM

2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5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58所示;优选地,IMP

1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6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68所示;优选地,IMP

2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7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所示Seq_78所示;优选地,NDM

1的重链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龙严俊付成华盛长忠粟艳周泽奇
申请(专利权)人:丹娜湖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丹娜天津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