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08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器件,其各自在发光材料层中包括由以下表示的第一化合物、作为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0月7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1

013307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优异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包括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4]广泛使用的平面显示器件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作为迅速取代液晶显示器件(LCD)的显示器件而受到关注。OLED可以形成为厚度小于的有机薄膜,并且可以通过电极配置实现单向或双向图像。而且,OLED甚至可以形成在诸如塑料基材的柔性透明基材上,从而使用OLED可以容易地实现柔性或可折叠的显示器件。此外,OLED可以在较低电压下驱动,并且与LCD相比,OLED具有出色的高色纯度。
[0005]OLED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材料层,并且发光材料层包括主体和掺杂剂(例如发射体)。
[0006]由于作为掺杂剂的荧光材料在发光过程中仅使用单重态激子能量,因此相关技术的荧光材料显示出低发光效率。相反,磷光材料由于在发光过程中使用三重态激子能量以及单重态激子能量,因此可以显示出较高的发光效率。然而,具有代表性的磷光材料金属络合物在商业应用中的发光寿命较短。
[0007]此外,OLED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还受到主体中激子产生效率和从主体到掺杂剂的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0008]因此,需要开发能够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的发光材料层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涉及一种OLED和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基本上消除了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的OLED和有机发光器件。
[0011]附加的特征和方面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其中的一部分将从描述中明显看出,或者可以通过实践在此提供的专利技术概念来学习。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可以通过在书面描述中特别指出的或从其推导出来的结构以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来实现和获得。
[001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如体现和广泛描述的,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面对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以及包括第一红色发光材料层并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部分,其中第一红色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和第三化合物,其中第一化合物由式1

1表示:[式1

1][0013]其中M是钼(Mo)、钨(W)、铼(Re)、钌(Ru)、锇(Os)、铑(Rh)、铱(Ir)、钯(Pd)、铂(Pt)或银(Ag);A和B各自为碳原子;R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甲硅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基;X1至X
11
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CR1或N;仅可以形成具有X3‑
X5、Y1和A的环(a)或具有X8‑
X
11
、Y2和B的环(b)中的一个;如果形成环(a),则X3和Y1各自为碳原子,X6和X7或X7和X8进一步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环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环;并且Y2是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TeO2或NR
a
,其中R
a
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如果形成环(b),则X8和Y2各自为碳原子,X1和X2或X2和X3进一步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环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环;并且Y1是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TeO2或NR
a
,其中R
a
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R1至R3各自独立地为氢、氕、氘、氚、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脒基、肼基、腙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
C
20
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
C
20
炔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氧基、氨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氨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甲硅烷基、羧基、腈基、异腈基、硫烷基、膦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基,可选地,两个相邻R1,和/或R2和R3进一步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环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环;是辅助配体;m为1

3的整数;n为0

2的整数;m+n是M的氧化数,其中第二化合物由式2

1表示:[式2

1]其中X
12
和X
13
中的一个是氮原子(N),X
12
和X
13
中的另一个是氧原子(O)或硫原子(S);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组成的组;L选自由未取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和第一发光部分,其包括第一红色发光材料层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红色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和第三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由式1

1表示:[式1

1]其中M是钼(Mo)、钨(W)、铼(Re)、钌(Ru)、锇(Os)、铑(Rh)、铱(Ir)、钯(Pd)、铂(Pt)或银(Ag);A和B各自为碳原子;R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甲硅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基;X1至X
11
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CR1或N;仅可以形成具有X3‑
X5、Y1和A的环(a)或具有X8‑
X
11
、Y2和B的环(b)中的一个;如果形成环(a),X3和Y1各自为碳原子,X6和X7或X7和X8进一步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环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环;和Y2是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TeO2或NR
a
,其中R
a
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如果形成环(b),X8和Y2各自为碳原子,X1和X2或X2和X3进一步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环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环;和Y1是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TeO2或NR
a
,其中R
a
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
R1至R3各自独立地为氢、氕、氘、氚、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脒基、肼基、腙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
C
20
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
C
20
炔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氧基、氨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氨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甲硅烷基、羧基、腈基、异腈基、硫烷基、膦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基,可选地,两个相邻R1,和/或R2和R3进一步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环或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环;是辅助配体;m为1

3的整数;n为0

2的整数;和m+n是M的氧化数,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由式2

1表示:[式2

1]其中X
12
和X
13
中的一个为氮原子(N),X
12
和X
13
中的另一个为氧原子(O)或硫原子(S);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组成的组;和L选自由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亚芳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亚芳基组成的组;a为0或1,a2为0或1,其中所述第三化合物由式3

1表示:[式3

1]
其中X是NR8、O或S,R8选自由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10
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组成的组,并且R7选自由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组成的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式1

1由式1

2表示:[式1

2]其中X
21
至X
27
各自独立地是CR1或N,其中Y3是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TeO2或NR
a
,和其中M、R、m、n、R1至R3以及R
a
各自与式1

1中定义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式1

1由式1

3表示:[式1

3]
其中X
31
至X
38
各自独立地为CR1或N,其中Y4是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TeO2或NR
a
,和其中M、m、n、R1至R3以及R
a
各自与式1

1中定义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式1

2由式1

4或式1

5表示:[式1

4][式1

5]
其中X
41
至X
45
各自独立地是CR1或N,并且其中M、R、m、n以及R1至R3各自与式1

1中定义的相同,并且X
21
至X
24
和Y3与式1

2中定义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式1

3由式1

6或式1

7表示:[式1

6][式1

7]
其中X
51
至X
55
各自独立地是CR1或N,并且其中M、m、n、R1至R3与式1

1中的定义相同,X
34
至X
38
和Y4各自与式1

3中的定义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式1

1由式1

8至式1

11之一表示:[式1

8][式1

9]
[式1

10][式1

11]
其中式1

8和1

9中的R与式1

1中定义的相同,其中X
21
至X
24
、X
34
至X
38
、X
41
至X
45
和X
51
至X
55
各自独立地为CR1或N,其中Y3和Y4各自独立地为BR2、CR2R3、C=O、SiR2R3、GeR2R3、PR2、P=O、O、S、SO2、Se、SeO2、Te或TeO2,或NR
a
,其中R1至R3和R
a
各自与式1

1中定义的相同,其中R
11
至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氕、氘、氚、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脒基、肼基、腙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
C
20
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
C
20
炔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氧基、氨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氨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
C
20
烷基甲硅烷基、羧基、腈基、异腈基、硫烷基、膦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6‑
C
30
芳族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3‑
C
30
杂芳族基组成的组,其中m是1

3的整数,n是0

2的整数,并且其中m+n为3。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成填宋寅范金度汉文济民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