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96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设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电池组件包括第三支架以及电芯,且相邻的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装,相邻的电芯的极耳极性相反,且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采用支架组装方式,可提高电芯的安装稳定性,且极耳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可提高极耳的稳定性,避免因拉扯或者位置偏移而影响电芯的电气性能,通过设置支撑部,使得电池组竖向放置时即电芯的极耳朝下放置时,支撑部可对电池组进行支撑,避免电芯的极耳直接成为承重点,可以避免电芯的极耳受压而导致电芯漏液。导致电芯漏液。导致电芯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电池模组一般采用电池组加PCB板的组合结构,电池模组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玻璃纤维胶等进行固定,再采用环氧板等进行包裹,采用该固定结构,电池组的结构强度较低,电池组内的电芯位置稳定性较差,如果发生拉扯,容易造成电芯的极耳错位或断裂,使得电池组的电气性能下降。此外,采用上述结构,当电池模组竖立放置,容易使得电芯的极耳处受压而造成电芯漏液。同时,采用上述结构,电池模组拆装不方便,检修维修等售后工作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电池组件;
[0005]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池组件包括若干第三支架以及若干电芯,若干所述第三支架依序排布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装,相邻的电芯的极耳极性相反,且相邻的电芯的极耳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
[0006]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与相邻的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装;
[0008]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与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第三支架一侧设有第一容纳槽;
[0010]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三支架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
[0011]所述第三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
[0012]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三支架的第三容纳槽与第四容纳槽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相邻的第三支架的第三容纳槽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槽与相邻的第三支架的第四容纳槽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空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架呈框型结构,其设有通腔,所述通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
[0014]所述通腔形成容置空间,以供电芯膨胀时,电芯的至少部分结构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数量为多个;
[0016]和/或,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数量为多个;
[0017]和/或,每个第三支架的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的数量为多个。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若干第一线槽;
[0021]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若干第二线槽;
[0022]和/或,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若干第三线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BMS组件,所述BMS组件包括安装壳和BMS板;所述安装壳设于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BMS板设于所述安装壳内,用于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以供所述BMS板由所述开口装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盖体用于密封所述开口,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形成槽;
[0025]所述安装壳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呈环状结构,用于对所述槽进行遮盖密封。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BMS组件的外周的保护壳。
[0027]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池装置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设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电池组件包括若干第三支架以及若干电芯,若干第三支架依序排布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且相邻的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装,相邻的电芯的极耳极性相反,且相邻的电芯的极耳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电池组采用支架组装方式,可提高电芯的安装稳定性,且相邻的电芯的极耳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可提高极耳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拉扯或者位置偏移而影响电芯的电气性能,同时通过设置支撑部,使得该电池组竖向放置时,即电芯的极耳朝下放置时,该支撑部可对电池组进行支撑,避免电芯的极耳直接成为承重点,可以避免电芯的极耳受压而导致电芯漏液,确保电池装置的整体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地,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附图中:
[0029]图1至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至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装置省去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0033]图7是图6的细节图;
[0034]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至图10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池组的部分分解图;
[0036]图1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至图1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BMS组件与电池组和保护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BMS组件与电池组和保护壳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电池组件(13);所述电池组件(1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电池组件(13)包括若干第三支架(131)以及若干电芯(132),若干所述第三支架(131)依序排布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13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A),以供电芯(132)安装,相邻的电芯(132)的极耳极性相反,且相邻的电芯(132)的极耳通过汇流排(1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2)和所述第三支架(1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3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B),以供电芯(132)安装;和/或,所述第二支架(12)与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131)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C),以供电芯(132)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朝向所述第三支架(131)一侧设有第一容纳槽(111);所述第二支架(12)朝向所述第三支架(131)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121);所述第三支架(1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容纳槽(1311)和第四容纳槽(1312);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三支架(131)的第三容纳槽(1311)与第四容纳槽(1312)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容纳空间(A),所述第一容纳槽(111)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31)的第三容纳槽(1311)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B),所述第二容纳槽(121)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31)的第四容纳槽(1312)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空间(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131)呈框型结构,其设有通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翟双罗珂郑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