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它将导电性板状弹簧安装在充电插孔的一侧或耳机插孔的一侧,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经由导电性板状弹簧并通过连接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的接地端消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固定在上述充电插孔的一侧使其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充电插孔传达到接地端,所述充电插孔的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另外,利用固定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一侧的导电性板状弹簧消除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因此不需要另外的消除静电的制造工程。此外,简化制造工程,从而减少制造经费并能减少不良的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它将导电性板状弹簧安装在充电插孔的一侧或耳机插孔的一侧,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经由导电性板状弹簧并通过连接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的接地端消除。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跨越了只能传达单纯语音的阶段,现能够提供文字信息、游戏、动画、电影等多样的多媒体内容。最近,通过移动通信终端提供酒精检测、人体生物钟检测等多种附加服务,这种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携带特性的附加服务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但是,使用者使用如上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时,终端外壳上容易产生静电。为解决此问题,在终端外壳的底面涂上导电性物质,而且在上述终端外壳的底面和充电插孔之间或者在终端外壳的底面和耳机插孔之间附着垫圈保护结构(Gasket Shield Form)。垫圈保护结构(Gasket Shield Form)是导电性包装,它使通过导电性物质流在终端底面的静电能够传达到连接在接地端上的充电插孔或者耳机插孔上,从而消除静电。但是,如上所述的将垫圈保护结构附着在充电插孔和终端外壳的底面之间的方法,导致终端的装配工程复杂化,而且由此导致不良的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即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它将导电性板状弹簧安装在充电插孔的一侧或耳机插孔的一侧,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经由导电性板状弹簧并通过连接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的接地端消除。为了达成上述技术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固定在上述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的充电插孔的一侧使其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充电插孔传达到接地端。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设置在上述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的耳机插孔的一侧而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耳机插孔传达到接地端。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利用固定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一侧的导电性板状弹簧消除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因此不需要另外的消除静电的制造工程。此外,简化了制造工程,从而减少制造经费并能减少不良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示意图。<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终端外壳20充电插孔30板状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包括终端外壳10、充电插孔20及板状弹簧30。在终端外壳10的后壳14的内侧底面上喷射导电性物质,前壳12的下端部具备充电插孔20,而且前壳12和后壳14相互连接组成终端外壳10。充电插孔20设置在前壳12的下端,从而起到传送终端和外部装置(未图示)间信号的连接器的功能。这时,充电插孔20的外侧面由导电性物质形成,而且连接于安装在终端内的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接地端上。板状弹簧30其一侧固定在充电插孔20上并具有弹性,而且充电插孔20与终端外壳连接时紧贴于前壳12和后壳14之间。板状弹簧30以导电性物质形成,其作用在于,使流在后壳14底面的静电经由充电插孔20传达到接地端上。即,在终端外壳10上产生的静电通过涂在后壳14内侧面的导电性物质流动,并传达到紧贴于前壳12内侧面的板状弹簧30上。传达到板状弹簧30上的静电传达到固定有板状弹簧30一侧的充电插孔20外侧面之后,传达到连接在充电插孔20的外侧面上的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端上从而消除静电。下面,参考图2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包括终端外壳110、耳机插孔120及板状弹簧130。在终端外壳110的后壳114内侧底面涂上导电性物质,印刷电路板116的一侧具备耳机插孔120,而且后壳114的一侧具备收容耳机插孔120的耳机插孔槽118。耳机插孔12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16的一侧,从而将声音信号从终端传送给使用者。此时,耳机插孔120的外侧面以导电性物质形成,而且连接于具备在终端内的印刷电路板116的接地端上。板状弹簧130其一侧固定在耳机插孔120的一侧并具有弹性,而且在连接耳机插孔120与终端外壳时紧贴于后壳114和耳机插孔120之间。板状弹簧130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动在后壳114底面的静电经由耳机插孔120传达到接地端上。即,在终端外壳110上产生的静电通过涂在后壳114内侧面的导电性物质流动,并传达到紧贴于后壳114内侧面的板状弹簧130上。传达到板状弹簧130上的静电传达到固定有板状弹簧130一侧的耳机插孔120外侧面之后,传达到连接在耳机插孔120外侧面的印刷电路板116的接地端上从而消除静电。因此,本专利技术将导电性板状弹簧安装在充电插孔的一侧或耳机插孔的一侧,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经由导电性板状弹簧并通过连接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的接地端消除。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是利用板状弹簧的形状,使终端外壳和耳机插孔或者终端外壳和充电插孔相互紧贴而消除静电的方法,但是另一实施例中可使用具有弹性的另一种形态的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从业者就会明白不变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其它具体形态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上都是为示例而提供的,它不能决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针对具备充电插孔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固定在上述充电插孔的一侧使其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充电插孔传达到接地端,所述充电插孔的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以板状弹簧形态形成。3.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针对具备耳机插孔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设置在上述耳机插孔的一侧而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耳机插孔传达到接地端,所述耳机插孔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以板状弹簧形态形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它将导电性板状弹簧安装在充电插孔的一侧或耳机插孔的一侧,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上的静电经由导电性板状弹簧并通过连接在充电插孔或耳机插孔的接地端消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固定在上述充电插孔的一侧使其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充电插孔传达到接地端,所述充电插孔的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另外,利用固定在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静电消除结构,针对具备充电插孔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部件,它固定在上述充电插孔的一侧使其紧贴于涂有导电性物质的终端外壳的底面并具有弹性,而且以导电性物质形成,从而使流在终端外壳底面的静电经由上述充电插孔传达到接地端,所述充电插孔的外侧面由导电物质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淳成,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