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玉荣专利>正文

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667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切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其承载面上的开缝组和切割系,钢结构预制件在开缝组的限制下固定在承载面上,切割系用于形成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的切割侧,开缝组具有两个拉力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侧拉的作用将切割产生的切面相互远离,这样就能够保证切割面始终与钢结构进行线接触,即提高切割效果,又避免面接触带来的损耗,保证切面的平整度,而且还降低了切面与切割面撞击震动带来的噪音。与切割面撞击震动带来的噪音。与切割面撞击震动带来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切割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0003]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抵抗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由此可见一般的钢结构建筑都会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搭建,尤其对于高空部分的搭建,因为在高空中很难在对钢材进行处理,因此由钢结构延伸出来的预制件也被广泛使用,这样可以通过吊装的方式将钢结构预制件吊至指定位置,然后再进行组装、拼接即可高效的完成高空搭建。
[0004]而在钢结构预制件在制作的过程中避免切割这一操作,对于切割钢结构的设备来说,不论是手持的小型切割设备,还是大型的切割设备,都有完善的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241358U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用切割机,该切割机通过设置底座、电机、齿轮、第一滑轨、齿板、第一固定块、第一连接杆、连接块、第二连接杆、第二固定块、第一夹紧块、气缸、定位块、第二夹紧块、第二滑轨、切割机本体和控制器,解决了切割机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旋紧的问题,使钢结构切割面可以切割的平整,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0005]这是一种由上到下的切割方式,为了保证切割的稳定性,所以需要将钢结构固定在底座上,然后进行切割,随着切割深度的增加,钢结构与盘状的刀头接触方式由点变成线,再由线变成面,在变成面后转动的刀头始终与钢结构的切面进行摩擦,这样对切面以及刀头都是一种伤害;
[0006]如果说不进行固定,随着切割的深度增加,钢结构两侧部分受重力作用使切割后形成的缝隙变大,虽然切面逐渐脱离刀头,但这样钢结构就会有部分脱离底座了,稳定性降低,切割的质量也会下降。
[0007]鉴于此,亟需提出能够进行线接触切割的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以解决如何进行线接触式切割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其承载面上的开缝组和切割系,钢结构预制件在所述开缝组的限制下固定在承载面上,所述切割系用于形成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的切割侧,所述开缝组具有两个拉力端,所述切割系的切割侧通过横移的方式对钢结构预支件进行切割,切
割过程中在所述拉力端的作用下,钢结构预制件形成的切面逐渐分离产生槽口,再配合横移过来的切割侧进行线接触式的切割。
[0010]一种用于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的切割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0011]S1、将钢结构预制件放置在承载面上,再借助开缝组的两个拉力端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限制;
[0012]S2、切割系的切割侧通过横移的方式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移;
[0013]S3、随着切割深度的增加,同时在拉力端产生的拉力作用下,切面形成槽口,槽口与切割侧接触进行线接触式的切割。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该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中,通过侧拉的作用将切割产生的切面相互远离,这样就能够保证切割面始终与钢结构进行线接触,即提高切割效果,又避免面接触带来的损耗,保证切面的平整度,而且还降低了切面与切割面撞击震动带来的噪音。
[0016]2、该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中,在拉力臂的拉力作用下赋予钢结构预制件一个预应力,一方面使钢结构预制件紧紧的固定在第一侧拉板上,而且需要“L”形槽与钢结构预制件吻合,这样钢结构预制件又能够稳定的放置在承载面上,另一方面该预应力的方向是与切割刀切割时横移方向相同的,这样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使钢结构预制件被切割的处于一个撑起的状态,这样更方便切割刀进行受力,使整个切割的过程中更加顺滑。
[0017]3、该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中,切割刀是横向进入槽口的,所以产生的碎屑能够及时的被带出,不会堆积在槽口内,更不会堆积在切割面与外层表面相交的接触线上,从而避免碎屑对切割造成的影响,而且槽口处于一个开放状态,也更便于散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开缝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侧拉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侧拉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臂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切割系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开缝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开缝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开缝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三;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切割系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1]100、底座;
[0032]110、顶板;110A、上摆室;110B、通槽;111、轨槽;111a、主体部;111b、拆卸部;110C、预留槽;110D、延伸槽;120、底板;120A、下摆室;120B、动能槽;130、轴体;
[0033]200、开缝组;
[0034]210、第一侧拉板;220、第二侧拉板;230、受力件;240、转动臂;241、连接件;242、拉力臂;250、喷头;
[0035]300、切割系;
[0036]310、主体;311、滑块;312、动能输出块;313、液压杆;320、切割刀;321、大臂;322、小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在其承载面上的开缝组(200)和切割系(300),钢结构预制件在所述开缝组(200)的限制下固定在承载面上,所述切割系(300)用于形成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的切割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组(200)具有两个拉力端,所述切割系(300)的切割侧通过横移的方式对钢结构预支件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在所述拉力端的作用下,钢结构预制件形成的切面逐渐分离产生槽口,再配合横移过来的切割侧进行线接触式的切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组(200)包括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所述开缝组(200)还包括配合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工作的拉力部和限制部,在拉力部和限制部的作用下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形成两个拉力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与底座(100)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在拉力部的作用下,所述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具有一个向远离切割系(300)切割方向的动能;所述限制部设置在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上,借助限制部将钢结构预制件固定在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对称设置在切割系(300)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为受力件(230),所述受力件(230)为“L”形结构,所述受力件(230)形成的“L”形槽在动能的作用下将钢结构预制件限制在承载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部包括转动臂(240),所述转动臂(240)设置在其对应的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的底部,其中:所述转动臂(240)对应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臂(24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荣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玉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