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60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下机架、上机架和搅拌组件,反应釜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环形布设于反应釜体的内壁,上机架包括四根连接底柱、四根活动柱和连接顶板,四根活动柱分别设置在四根连接底柱内部,连接顶板固定安装在四根活动柱顶端。该电加热升降反应釜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上机架,上机架中的连接顶板在纵向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搅拌组件进行移动,无论反应釜体内的液面上升或者下降多少高度,通过连接顶板的纵向移动,均能够使得搅拌叶片处在反应釜体内液体的最合适位置,从而实现对反应釜体内物料的均匀搅拌,使得搅拌效率和搅拌质量都大大提高,给搅拌工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给搅拌工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给搅拌工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升降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电加热升降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是化工企业所必须使用的反应装置,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其内部设置搅拌装置来实现反应物的充分混合。
[0003]现有的反应釜内的搅拌杆的位置固定,其只能对固定位置的物料进行搅拌,而反应釜内的液面高度不定,若搅拌杆的位置过高,而液面位置较低时,则难以对物料进行搅拌,若搅拌杆的位置过低,而液面位置较高时,则搅拌杆难以达到均匀搅拌的目的,需要长时间进行搅拌,因此,位置固定的搅拌杆在搅拌时容易造成搅拌效率较低、反应时间长等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专利技术了本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电加热升降反应釜,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位置固定的搅拌杆在搅拌时容易造成搅拌效率较低、反应时间长等问题,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包括:
[0006]反应釜体,反应釜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环形布设于反应釜体的内壁;
[0007]下机架,反应釜体设置在下机架内;
[0008]上机架,上机架设置在下机架上方,上机架包括四根连接底柱、四根活动柱和连接顶板,四根活动柱分别设置在四根连接底柱内部,连接顶板固定安装在四根活动柱顶端;
>[0009]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连接顶板顶端,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伸入至反应釜体内,搅拌杆底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道,所述反应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道。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釜体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一端设置在反应釜体内,并且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机架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件。
[00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柱宽度与连接底柱内部宽度大小相同。
[00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四根所述连接底柱分别固定安装在下机架顶端的四角处,并且每根连接底柱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
[001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根所述螺纹杆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并且前侧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与后侧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
[001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左侧的两根所述螺纹杆底端均一体连接有延长杆。
[001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机架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步进电机,两根所述延长杆上和两个步进电机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并且前侧两个第二皮带轮之间和后侧两个第二皮带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该电加热升降反应釜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上机架,上机架中的连接顶板在纵向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搅拌组件进行移动,无论反应釜体内的液面上升或者下降多少高度,通过连接顶板的纵向移动,均能够使得搅拌叶片处在反应釜体内液体的最合适位置,从而实现对反应釜体内物料的均匀搅拌,使得搅拌效率和搅拌质量都大大提高,给搅拌工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的去除反应釜体后的结构仰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的去除反应釜体后的结构正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反应釜体;2、下机架;3、上机架;301、连接底柱;302、活动柱;303、连接顶板;304、螺纹杆;305、第一皮带轮;306、第一传动皮带;307、延长杆;308、步进电机;309、第二皮带轮;310、第二传动皮带;4、进料管道;5、出料管道;6、第一进液管;7、第二进液管;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搅拌组件;1001、驱动电机;1002、搅拌杆;1003、搅拌叶片;11、固定连接件;12、电加热管;13、限位槽;14、限位块。
实施方式
[00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31]参照附图1

图4,该实施例的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下机架2、上机架3和搅拌组件10。
[0032]参照附图2,反应釜体1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12,电加热管12环形布设于反应釜体1的内壁,使得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受热均匀。
[0033]参照附图2,反应釜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道4,反应釜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管道5,反应釜体1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6和第二进液管7,其中上方的第一进液管6为加热管道,下方的第二进液管7为制冷管道,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设制冷管道,进行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能耗,缩短生产时间。第一进液管6和第二进液管7一端设置在反应釜体1内,并且第一进液管6和第二进液管7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9。
[0034]参照附图1,反应釜体1设置在下机架2内。
[0035]参照附图1和图3,上机架3设置在下机架2上方,上机架3包括四根连接底柱301、四根活动柱302和连接顶板303,四根活动柱302分别设置在四根连接底柱301内部,并且活动柱302宽度与连接底柱301内部宽度大小相同,从而实现了对活动柱302的限位,连接顶板303固定安装在四根活动柱302顶端。
[0036]参照附图1、图3和图4,四根连接底柱301分别固定安装在下机架2顶端的四角处,并且每根连接底柱301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304,四根活动柱302分别与四根螺纹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1),反应釜体(1)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12),电加热管(12)环形布设于反应釜体(1)的内壁;下机架(2),反应釜体(1)设置在下机架(2)内;上机架(3),上机架(3)设置在下机架(2)上方,上机架(3)包括四根连接底柱(301)、四根活动柱(302)和连接顶板(303),四根活动柱(302)分别设置在四根连接底柱(301)内部,连接顶板(303)固定安装在四根活动柱(302)顶端;搅拌组件(10),搅拌组件(10)包括驱动电机(1001),驱动电机(1001)固定安装在连接顶板(303)顶端,驱动电机(100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杆(1002),搅拌杆(1002)伸入至反应釜体(1)内,搅拌杆(1002)底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10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道(4),所述反应釜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管道(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6)和第二进液管(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升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6)和第二进液管(7)一端设置在反应釜体(1)内,并且第一进液管(6)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龙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