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51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马达和电动致动器。该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利用旋转轴进行旋转;定子,其具有铁芯和线圈,该铁芯以与转子对置的方式配置,该线圈是在该铁芯的一部分上卷绕导线而成的,该线圈的作为该导线的一部分的引出部从铁芯向旋转轴所延伸的轴向的一侧引出;外壳,其在内部收纳转子和定子;绝缘壳体,其相对于外壳配置于一侧,在该外壳侧具有壳体底部,在该壳体底部具有供引出部穿过的第一贯通孔;以及连接端子,其具有在绝缘壳体内与引出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在绝缘壳体内与向该马达外引出的引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连接端子沿着壳体底部配置,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贯通孔在壳体底部侧开设的开口从该开口的一个边缘横跨至另一边缘。另一边缘。另一边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和电动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和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在马达的旋转轴的一端侧设置有树脂等壳体的构造。壳体被用作传感器基板、控制基板等的收纳空间、从马达的线圈至引线的电连接路径的配设空间。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如下构造:配设有具有供第一导电销或第二导电销贯穿的孔的负载相反侧端子台,负载相反侧端子收纳于设置于负载相反侧端子台的凹部,负载相反侧端子通过电源引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导电销和第二导电销贯穿负载相反侧端子台的底部并在轴向上向负载相反侧突出。而且,在负载相反侧端子台中,使用负载相反侧端子进行第一导电销、第二导电销、电源引线、电路板的驱动电路的电接线。第一导电销是线圈的端部多次卷绕而成的,通过焊接而与线圈的端部进行电连接。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67233号
[0005]为了减少马达的组装工时等,要求简化从马达的线圈至引线的电连接构造。因此,考虑马达的线圈与引线侧的端子直接通过焊接等而连接的构造。
[0006]在马达的线圈与引线侧的端子直接连接的构造的情况下,从组装性的观点出发,在壳体内引入线圈的部位需要具有余量的大小的孔。然而,孔的上部的线圈与端子的连接的作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线圈与端子的连接作业中的作业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马达,其具有转子,其能够利用旋转轴进行旋转;定子,其具有铁芯和线圈,该铁芯以与上述转子对置的方式配置,该线圈是在该铁芯的一部分上卷绕导线而成的,该线圈的作为该导线的一部分的引出部从上述铁芯向上述旋转轴所延伸的轴向的一侧引出;外壳,其在内部收纳上述转子和上述定子;绝缘壳体,其相对于上述外壳配置于上述一侧,在该外壳这一侧具有壳体底部,在该壳体底部具有供上述引出部穿过的第一贯通孔;以及连接端子,其具有在上述绝缘壳体内与上述引出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在上述绝缘壳体内与向该马达外引出的引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连接端子沿着上述壳体底部配置,上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在壳体底部侧开设的开口而从该开口的一个边缘横跨至另一边缘。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电动致动器,其具有上述马达和由马达驱动的致动器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线圈与端子的连接作业中的作业性提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油泵的构造的图。
[0012]图2是示出定子的构造的图。
[0013]图3是示出传感器部的内部的图。
[0014]图4是示出金属端子的构造的图。
[0015]图5是示出金属端子与壳体底开口的位置关系的图。
[0016]图6是示出导线连接部与导线的端部的连接作业中的第一过程的图。
[0017]图7是示出导线连接部与导线的端部的连接作业中的第二过程的图。
[0018]图8是示出导线连接部与导线的端部的连接作业中的第三过程的图。
[0019]图9是示出金属端子的形状不同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0020]图10是金属端子的形状不同的第二变形例。
[0021]图11是示出金属端子与壳体底开口的配置关系等不同的第三~第八变形例的图。
[0022]图12是示出止转突起的构造不同的第九变形例的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00:油泵;110:马达部;111:马达外壳;111a:筒部;111b:底部;112:旋转轴;113:转子;114:定子;120:传感器部;121:基板壳体;121a:壳体底部;121b:贯通孔;121c:定位突起;121d:止转突起;121e:延伸面;121f:壳体底开口;122:传感器基板;123、123_1、
……
、123_8:金属端子;123a:导线连接部;123b:引线连接部;123c:导线贯通孔;123d:固定用贯通孔;124:引线;130:泵部;131:泵外壳;132:工作部;141:铁芯;142:线圈;143:导线的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和电动致动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有时省略超出所需的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际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另外,关于之前说明的图中记载的要素,有时在后面的图的说明中适当参照。
[0026]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油泵的构造的图。
[0027]油泵100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个实施方式。
[0028]油泵100具有马达部110、传感器部120以及泵部130。
[0029]马达部110接受电力的供给而产生旋转驱动力。
[0030]传感器部120检测马达部110的旋转。
[0031]泵部130由马达部110驱动,进行油的吸入和排出。
[0032]马达部110和传感器部120的组合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实施方式,泵部130相当于本专利技术所说的致动器部的一例。
[0033]马达部110具有马达外壳111、旋转轴112、转子113以及定子114。
[0034]旋转轴112是传递马达部110的旋转驱动力的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旋转轴112用作方向的基准,将沿着旋转轴112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图示的方向无关,有时将图1中的上方侧称为轴向一侧,将图1中的下方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相对于旋转轴112的旋转中心线接近和背离的方向称为径向,将靠近旋转轴112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旋转轴112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环绕旋转轴112的方向称为周向。
[0035]马达外壳111是支承马达部110和油泵100的整体的构造体,例如通过钣金的冲压加工而形成。马达外壳111相当于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外壳的一例,在内部收纳转子113和定子114。作为一例,马达外壳11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部111a和位于该筒部111a的轴向一侧的底部111b。作为马达外壳111的筒部111a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筒部111a的截面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的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的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等这样的其他多边形。
[0036]转子113固定于旋转轴112,例如组装有永磁铁,通过旋转磁场的作用与旋转轴112一起旋转。换言之,转子113能够通过旋转轴112而旋转。
[0037]定子114以与转子113对置的方式配置在马达外壳111内,产生旋转磁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定子114配置于转子113的径向外侧的内转子型的构造,但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也可以具有定子114配置于转子113的径向内侧的外转子型的构造。
[0038]传感器部120具有基板壳体121和传感器基板122。
[0039]基板壳体121相当于本专利技术所说的绝缘壳体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能够利用旋转轴进行旋转;定子,其具有铁芯和线圈,该铁芯以与所述转子对置的方式配置,该线圈是在该铁芯的一部分上卷绕导线而成的,该线圈的作为该导线的一部分的引出部从所述铁芯向所述旋转轴所延伸的轴向的一侧引出;外壳,其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绝缘壳体,其相对于所述外壳配置于所述一侧,在该外壳这一侧具有壳体底部,在该壳体底部具有供所述引出部穿过的第一贯通孔;以及连接端子,其具有与所述引出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向该马达外引出的引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连接端子沿着所述壳体底部配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在壳体底部侧开设的开口而从该开口的一个边缘横跨至另一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横跨所述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与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横跨所述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连接端子的与该长度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双方横跨所述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开口具有长径方向和短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长径方向上横跨所述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开口具有长径方向和短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短径方向上横跨所述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开口具有长径方向和短径方向,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幸子村田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