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47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和车辆,所述接触器包括:固定触点;发射端,用于发射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信号;动触点组件;驱动组件;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驱动组件均位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至与所述固定触点相抵,且在与所述固定触点相抵的状态下,所述动触点组件阻挡所述信号从所述发射端到所述接收端的传递;在所述驱动组件未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且所述信号通过所述动触点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发射端传递到所述接收端。到所述接收端。到所述接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继电器作为电池管理系统中控制各支路通断的元器件,当发生开路故障,将直接影响到某些功能无法使用;而当发生故障故障,继电器无法断开,将极有可能导致过充、过放、过温等一系列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无误的诊断出高压继电器是否发生开路或故障故障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相关技术中,大多通过注入电压判断接触器导通情况或基于电池本身电压判断接触器前后端电压差判断接触器是否故障,这些方案需要增加高压或低压检测电路,同时高压回路的检测需要额外高压隔离元器件,增加了高压安全风险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接触器,在固定触点的两端设有发射端和接收端,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动触点组件运动,可使动触点组件与固定触点接触,以阻挡发射端对接收端发送信号,从而判断接触器是否故障,无需增加高压或低压检测电路,简单且低成本。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触器,包括:固定触点;发射端,用于发射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信号;动触点组件;驱动组件;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驱动组件均位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至与所述固定触点相抵,且在与所述固定触点相抵的状态下,所述动触点组件阻挡所述信号从所述发射端到所述接收端的传递;在所述驱动组件未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且所述信号通过所述动触点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发射端传递到所述接收端。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触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动触点组件时,以与固定触点接触,可以阻挡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信号,并且驱动组件未驱动动触点组件时,以与固定触点分离,可以使发射端顺利向接收端发送信号,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然后仅需通过检测接收端的对应信号与对驱动组件下发的指令是否一致,即检测接触器的实际状态与控制逻辑是否对应,便可判断接触器是否发生故障故障,这样无需额外的高压或低压检测回路,并且无需依赖特定的上下电逻辑,有效缩短下电或上电时间,同时有效降低了高压安全风险和成本。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设置有活动腔,所述动触点组件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腔,所述线圈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移动,以实现所述动触点组件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衔铁、连接件和接触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衔铁和所述接触件之间,所述衔铁和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线圈用于驱动所述衔铁移动,以使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触点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磁性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衔铁,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磁性件和所述衔铁之间伸缩。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框,所述接触件穿设所述限位框;以及,所述动触点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所述接触件和所述限位框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接触器还包括:发生器和接收器,所述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触点的一侧且用于发射信号以构成所述发射端,所述接收器设置于所述固定触点的另一侧且用于接收信号以构成所述接收端。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接触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接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接触器选择性地阻挡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且所述控制器可检测所述接收端的信号。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被具体配置为:控制所述发生器和所述接收器均开启且所述接触器阻挡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接收器的信号;以及,控制所述发生器和所述接收器均开启且所述接触器允许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接收器的信号。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射端和/或所述接收端与所述控制器之间采用硬线电平、CAN通讯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接触器。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触器进行导通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触器进行断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接触器;
[0023]10、固定触点;11、发射端;12、接收端;
[0024]20、动触点组件;21、衔铁;22、连接件;23、接触件;24、第一弹性件;25、限位框;26、第二弹性件;
[0025]30、驱动组件;31、线圈;32、活动腔;33、磁性件;
[0026]40、发生器;50、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8]下面参考图1

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触器100,以及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接触器100的车辆。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接触器100包括:固定触点10、发射端11、接收端12、动触点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
[0030]其中,发射端11用于发射信号,接收端12用于接收信号,以使接收端12能够接收到发射端11的信号,实现信号的传递。
[0031]固定触点10和驱动组件30均位于发射端11和接收端12之间,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动触点组件20相对于固定触点10移动。
[0032]在驱动组件30驱动动触点组件20的情况下,动触点组件20相对于固定触点10移动至与固定触点10相抵,且在与固定触点10相抵的状态下,动触点组件20阻挡信号从发射端11到接收端12的传递;在驱动组件30未驱动动触点组件20的情况下,动触点组件20与固定触点10分离,且信号通过动触点组件20与固定触点10之间的间隙从发射端11传递到接收端12。
[0033]也就是说,固定触点10是固定不动的,动触点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触点(10);发射端(11),用于发射信号;接收端(12),用于接收信号;动触点组件(20)及驱动组件(30);其中,所述固定触点(10)和所述驱动组件(30)均位于所述发射端(11)和所述接收端(12)之间;所述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20)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10)移动;在所述驱动组件(30)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组件(20)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10)移动至与所述固定触点(10)相抵,且在与所述固定触点(10)相抵的状态下,所述动触点组件(20)阻挡所述信号从所述发射端(11)到所述接收端(12)的传递;在所述驱动组件(30)未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组件(20)与所述固定触点(10)分离,且所述信号通过所述动触点组件(20)与所述固定触点(10)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发射端(11)传递到所述接收端(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线圈(31),所述线圈(31)设置有活动腔(32),所述动触点组件(20)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腔(32),所述线圈(31)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组件(20)移动,以实现所述动触点组件(20)移动至与所述固定触点(10)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组件(20)包括:衔铁(21)、连接件(22)和接触件(23),所述连接件(22)连接在所述衔铁(21)和所述接触件(23)之间,所述衔铁(21)和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2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腔(32)内,所述线圈(31)用于驱动所述衔铁(21)移动,以使所述接触件(23)与所述固定触点(10)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组件(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4),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磁性件(33),所述磁性件(33)设置于所述活动腔(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钎曾求勇刘国萍沈晓峰邓林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