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42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包括座箱,座箱的上部开设有多组滑孔,且滑孔的内侧设有托座,且托座通过限位组件与滑孔处滑动连接,座箱的内侧设有调节构件和升降构件,调节构件包括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和调节滑座,调节杆一贯穿调节滑座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托盘技术领域。该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通过调节构件和升降构件配合使用,推动托座,可以任意对任一培养瓶进行抬起,进而方便对任一培养瓶进行观察,无需单独取出培养瓶进行观察,提高实验的便利性,有效的保证实验效果,解决了研究人员动手取出培养瓶,易导致害虫环境突变,自身活动产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观察效果以及实验需求的问题。察效果以及实验需求的问题。察效果以及实验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


[0001]本技术涉及托盘
,具体为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解决粮食储存期间虫害问题,许多单位和个人都进行了相关研究,近年来,试验研究用虫基本来自储粮害虫人工培养室,即通过人工培养,使得某一品系储粮害虫得以长期生长繁殖,从而满足试验需求。
[0003]公开号为CN20753171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该专利设计的托盘使用方便、排列整齐、可自由拼接、性价比高、能有效预防储粮害虫培养瓶间相互感染。托盘长期使用不变形、不变色、不受隔离液腐蚀,清洗方便。储粮害虫培养瓶位置固定,不易移动,瓶间由隔离液包围,相互隔离,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0004]上述专利通过设定指定数量的瓶托,在观察培养瓶时还较为方便,但是,若是对多种储粮害虫进行集体培养,或者对某一种害虫进行分离培养,需要更多培养瓶进行分别培养时,则位于中部的培养瓶不便被研究人员观察,若是对其单独取出,则培养瓶内的害虫会因外界环境的突变而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观察效果以及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解决了研究人员动手取出培养瓶,易导致害虫因环境突变,自身活动产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观察效果以及实验需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包括座箱,所述座箱的上部开设有多组滑孔,且滑孔的内侧设有托座,且托座通过限位组件与滑孔处滑动连接,所述座箱的内侧设有调节构件和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用于抬升托座;
[0007]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调节杆一、调节杆二和调节滑座,所述调节杆一贯穿调节滑座的前后两侧,所述调节杆二贯穿调节滑座的左右两侧,且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均与调节滑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错位设置,且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相互垂直;
[0008]所述座箱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所述座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二,所述调节杆一的两端与滑道一处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二的两端与滑道二处滑动连接;
[0009]所述调节杆一的两端延伸至座箱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一,所述调节杆二的两端延伸至座箱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二。
[0010]优选的,所述U型拉杆一和U型拉杆二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座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柱,且限位滑柱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构件包括活塞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筒与调节滑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贯穿至活塞筒的内部,且活塞杆位于活塞筒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杆位于活塞筒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
[0012]优选的,所述活塞筒的底侧连通有送气管;
[0013]所述座箱的后侧还开设有活口槽,且送气管远离活塞筒的一端贯穿活口槽并延伸至座箱的外侧。
[0014]优选的,所述送气管位于座箱的外侧的一端连通有乳胶球;
[0015]所述乳胶球远离送气管的一侧设有进气阀,所述乳胶球与送气管的连通处设有止回阀,所述送气管的表面设有泄气阀。
[0016]优选的,所述托座的内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托座的外侧铰接有压块,且压块贯穿活动槽,所述压块与托座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压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通过调节构件和升降构件配合使用,推动托座,可以任意对任一培养瓶进行抬起,进而方便对任一培养瓶进行观察,无需单独取出培养瓶进行观察,提高实验的便利性,有效的保证实验效果,解决了研究人员动手取出培养瓶,易导致害虫环境突变,自身活动产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观察效果以及实验需求的问题;
[0021]通过限位块的扭力弹顶抵压在培养瓶的外侧,进而将培养瓶夹持牢固,使其不易倾倒,进一步保证了托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托座,分别放置培养瓶,并进行分离培养,有效预防害虫之间相互感染,保证害虫培养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压块的结构立体图。
[0025]图中:1、座箱;11、滑孔;12、滑道一;13、滑道二;14、限位滑柱;15、活口槽;21、调节杆一;22、调节杆二;23、调节滑座;24、U型拉杆一;25、U型拉杆二;26、限位滑槽;3、托座;31、活动槽;32、压块;33、扭簧;34、限位块;41、活塞筒;42、活塞杆;43、乳胶球;431、进气阀;432、止回阀;44、活塞头;45、推板;46、送气管;461、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包括座箱1,所述座箱1的上部开设有多组滑孔11,且滑孔11的内侧设有托座3,且托座3通过限位组件与滑孔11处滑动连接,所述座箱1的内侧设有调节构件和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用于抬升托座3,所述托座3的内侧开设有活动槽31,所述托座3的外侧铰接有压块32,且压块32贯穿活动槽31,所述压块32与托座3的铰接处设有扭簧33,所述压块3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4,通过限位块34的扭力弹顶抵压在培养瓶的外侧,进而将培养瓶夹持牢固,使其不易
倾倒,进一步保证了托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托座3,分别放置培养瓶,并进行分离培养,有效预防害虫之间相互感染,保证害虫培养的成功率;
[0028]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调节杆一21、调节杆二22和调节滑座23,所述调节杆一21贯穿调节滑座23的前后两侧,所述调节杆二22贯穿调节滑座23的左右两侧,且调节杆一21和调节杆二22均与调节滑座23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一21和调节杆二22错位设置,且调节杆一21和调节杆二22相互垂直、所述座箱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12,所述座箱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二13,所述调节杆一21的两端与滑道一12处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二22的两端与滑道二13处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一21的两端延伸至座箱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一24,所述调节杆二22的两端延伸至座箱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二25,所述U型拉杆一24和U型拉杆二25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6,所述座箱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柱14,且限位滑柱14与限位滑槽26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构件包括活塞筒41和活塞杆42,所述活塞筒41与调节滑座2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包括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箱(1)的上部开设有多组滑孔(11),且滑孔(11)的内侧设有托座(3),且托座(3)通过限位组件与滑孔(11)处滑动连接,所述座箱(1)的内侧设有调节构件和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用于抬升托座(3);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调节杆一(21)、调节杆二(22)和调节滑座(23),所述调节杆一(21)贯穿调节滑座(23)的前后两侧,所述调节杆二(22)贯穿调节滑座(23)的左右两侧,且调节杆一(21)和调节杆二(22)均与调节滑座(23)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一(21)和调节杆二(22)错位设置,且调节杆一(21)和调节杆二(22)相互垂直;所述座箱(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12),所述座箱(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二(13),所述调节杆一(21)的两端与滑道一(12)处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二(22)的两端与滑道二(13)处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一(21)的两端延伸至座箱(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一(24),所述调节杆二(22)的两端延伸至座箱(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二(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粮害虫防感染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拉杆一(24)和U型拉杆二(25)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6),所述座箱(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柱(14),且限位滑柱(14)与限位滑槽(26)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民韩永许晴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大路口中心粮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