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38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包括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上端设置有平板,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上端均与平板的左右两侧铰接,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上均设置有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副梯与第二副梯,所述第一副梯与第二副梯上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均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容纳槽内部。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通过限位机构固定,对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达到便于使用人员根据施工高度对其进行调节的效果,且使用完成后可将其收回,便于使用人员将其搬运。便于使用人员将其搬运。便于使用人员将其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是一种建筑工人在施工场所使用的攀登设备,通常由固定架和攀登板组成。
[0003]针对已知的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参考专利号为:201820667345.6,可根据高度需要选择多个爬梯单元通过连接件组合成爬梯本体,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使用和高度的调节,同时地基单元中的加长杆伸展开并平放下的时候,增大了爬梯本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降低了爬梯自身的重心,使得爬梯更加稳定。
[0004]上述专利中,通过连接件将若干组单元组装在一起,操作较为复杂,在室内进行作业时,不便于使用人员对其进行搬运与对其高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通过连接件将若干组单元组装在一起,操作较为复杂,在室内进行作业时,不便于使用人员对其进行搬运与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包括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上端设置有平板,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上端均与平板的左右两侧铰接,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上均设置有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副梯与第二副梯,所述第一副梯与第二副梯上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均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容纳槽内部,四组所述容纳槽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且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从而达到便于使用人员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齿板,若干组所述容纳槽内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齿轮,若干组所述齿轮均滑动设置在对应的限位槽内部,若干组所述限位齿板均滑动设置在对应的限位槽内部两侧,若干组所述限位齿板的上下两端均贯穿开设有螺纹孔,若干组所述螺纹孔两两对应的螺纹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两端反向开设有螺纹,且所述位于同一限位槽内部的驱动杆底部均固定设置有链轮,所述链轮之间均啮合设置有链条,所述第一副梯与第二副梯底部的驱动杆均延伸至外侧固定设置有转块,通过设置限位装置,从而达到便于使用人员对其进固定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若干组所述调节杆均转动设置在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底部两侧,若干组所述调节杆远离对应的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一侧均转动连接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与平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
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从而达到便于使用人员对其进行操作的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梯架、第二梯架、第一副梯与第二副梯上均开设有防滑槽,且所述平板上设置有橡胶软垫。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通过限位机构固定,对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达到便于使用人员根据施工高度对其进行调节的效果,且使用完成后可将其收回,便于使用人员将其搬运。
[0013]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通过设置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对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达到对其高度进行微调的效果,且将其打开后可以使其支撑得更加稳定,从而达到便于使用人员操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容纳槽内部及其周边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梯架;2、第二梯架;3、平板;4、第一副梯;5、第二副梯;6、容纳槽;7、限位齿板;8、限位槽;9、齿轮;10、螺纹孔;11、驱动杆;12、链轮;13、链条;14、转块;15、调节杆;16、驱动套;17、螺纹杆;18、旋转把手;19、防滑槽;20、橡胶软垫;21、调节机构;22、限位装置;23、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
[0021]实施例1:在使用本技术时,使用人员根据对施工高度对其进行调节时,使用人员通过将限位装置22打开后,将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从对应的容纳槽6内部抽出,对其的工作时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使用人员可通过将限位装置22关闭,达到对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上端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且收回后减少其所占空间,达到便于使用人员将其搬运的效果。
[0022]实施例2:在使用本技术时,使用人员对其高度调节完成后,可通过调节装置23将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之间的角度调节,达到对其高度进行微调的效果,且将其打开后可以使其支撑得更加稳定,从而达到便于使用人员操作的效果。
[0023]工作原理: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时,使用人员根据对施工高度对其进行调节时,使用人员通过旋转转块14,转块14带动驱动杆11转动时,驱动杆11底部的链轮12通过链条13带动相对应的驱动杆11同步转动,通过反向螺纹使其带动两组限位齿板7同步远离,使
其与齿轮9脱离啮合状态后,使用人员即可将对应的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从对应的容纳槽6内部向外拉伸,调节至合适高度后,将转块14反向旋转,使对应的两组限位齿板7同步靠近与齿轮9进入啮合状态后,将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和对应的第一副梯4与第二副梯5固定,达到对其的工作时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调节完成后,达到对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上端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且收回后减少其所占空间,达到便于使用人员将其搬运的效果。
[0024]使用人员对其高度调节完成后,可通过转动旋转把手18带动螺纹杆17转动时,带动驱动套16上下运动,驱动套16通过对应的调节杆15,对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之间的角度调节,达到对其高度进行微调的效果,且将其打开后可以使其支撑得更加稳定,从而达到便于使用人员操作的效果。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包括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上端设置有平板(3),所述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上端均与平板(3)的左右两侧铰接;所述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上均设置有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1)包括第一副梯(4)与第二副梯(5),所述第一副梯(4)与第二副梯(5)上均开设有容纳槽(6),所述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均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容纳槽(6)内部,四组所述容纳槽(6)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22),且所述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2)包括限位齿板(7),若干组所述容纳槽(6)内部均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第一梯架(1)与第二梯架(2)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齿轮(9),若干组所述齿轮(9)均滑动设置在对应的限位槽(8)内部,若干组所述限位齿板(7)均滑动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升覃丰黄献烽吴俊彭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骏宇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