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5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包括成型机、水冷装置、风干装置、收卷装置;水冷装置包括水槽,水槽上设有套管,套管设有排水孔、进水孔;水槽上还设有传动组件、高压风机、换热装置、除水器;传动组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转管,出气口与转管一端连接;换热装置包括进水口、排水口、进气端管、出气端管;除水器包括两个接口;其中一接口与进气端管连接,出气端管与高压风机连接,高压风机还与传动组件连接;转管贯穿套管,转管上设有螺旋推送叶;排水孔与进水口连接;转管另一端与风干装置进气孔连接,风干装置的排放口与另一个接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节能前提下对内管进行高效降温、风干处理,保证液压胶管生产效率。保证液压胶管生产效率。保证液压胶管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胶管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液压胶管别名液压油管、液压软管、高压胶管、液压管、钢丝高压管、钢丝编织胶管、钢丝缠绕胶管等,一般分为钢丝编织液压胶管和钢丝缠绕液压胶管,液压胶管主要由内胶层(简称内管)、外胶层和增强层构成,内胶层具有使输送介质承受压力,保护钢丝或线纤维不受液体侵蚀的作用,外胶层保护增强层不受损伤,增强层一般以带有钢丝、棉线或纤维编织层作为骨架,编织在内管表面,作用是保证胶管的使用压力。液压胶管主要用于工程建筑、起重运输、冶金锻压、矿山设备、船舶、注塑机械、农业机械等各工业部门机械化、自动化液压系统中输送具有一定压力、温度的液体。
[0003]液压胶管的内管在生产过程中,成型机内部温度高达100多度,压出的内管温度也在100度左右,为确保内管的挺性以保证其不粘连变形,内管从成型机出来后一般是通过水槽里的冷水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内管在生产完成后,在进行下道工序(编织工序)之前按照要求必须要停放一段时间,待内管表面彻底干燥时才可以对其进行编织,因为内管表面一旦残留水分会导致钢丝生锈使得编织层无法牢固附着在内管表面。而内管在停留时,为防止其凌乱,需要将其整齐的排列在收卷辊上,内管一般是在收卷辊上缠绕好多层,而这种形式的排列又太过于密集,不利于内管表面的水分蒸发,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成型机、水冷装置、风干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风干装置联动设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上贯穿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上设有排水孔以及多个进水孔;水槽上还设有传动组件、高压风机、换热装置以及除水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圆柱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朝向偏离壳体的轴线,壳体的端部设有出气口,壳体的轴线位置贯穿且转动设有转管,所述出气口与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转管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壳体内的转管上设有多片风叶;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外部设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上设有进水口,分水管上还设有多个延伸至筒体内的支管,筒体底部设有多个排水口,筒体两端分别贯穿且转动设有进气端管、出气端管,所述进气端管、出气端管分别与筒体内的两个分气壳连通,两个所述分气壳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片翅片;所述除水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填充有干燥剂,箱体两端均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除水器的其中一个接口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气端管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端管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风机
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高压风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二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转管贯穿所述套管且与其转动连接,转管上设有螺旋推送叶;所述排水孔通过回流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转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排气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干装置的进气孔连接,所述风干装置的排放口通过回气管与除水器的另外一个接口连接。
[0006]基于上述,所述风干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进气孔,外壳内设有内壳,外壳、内壳之间形成夹层,内壳上设有多个通孔,内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延伸至外壳外的入口、出口,内壳上还设有多根支管,所述支管与聚气管连通,所述聚气管上设有排放口。
[0007]基于上述,所述翅片上绕设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气壳连通。
[0008]基于上述,所述水槽上还设有针对内管的刮水件,所述刮水件包括固设在水槽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上通过支撑板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多根布条。
[0009]基于上述,所述收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有由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的收卷盘,支撑架上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设有导向轮。
[0010]基于上述,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针对所述收卷盘的阻尼块。
[0011]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从成型机出来的内管先经过水冷装置冷却降温,而后经风干装置进行吹拂干燥,最后再由收卷装置卷绕收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省去了对内管长时间停放干燥处理这个流程,大幅度提升了液压胶管的生产效率。
[0012]2、本专利技术中,水冷装置和风干装置联动设置,内管在水冷时与水换热,使得水温升高,而风干装置所用的风与水进行换热,降低了水温同时使得气流的温度升高,如此,既提高了水冷装置的冷却效果,也大幅度提升了风干装置的工作效率,一举多得;另外,水冷装置和风干装置的动力来源均由高压风机提供,不仅优化了整个生产线的结构设计,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结构设计巧妙且实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换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专利技术中传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专利技术中刮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专利技术中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成型机;2.水冷装置;201.水槽;202.套管;203.进水孔;204.转管;205.螺旋推送叶;206.排水孔;207.壳体;208.进气口;209.出气口;210.高压风机;211.换热装置;2111.筒体;2112.分水管;2113.进水口;2114.排水口;2115.出气端管;2116.分气壳;2117.连接管;2118.翅片;2119.毛细管;212.除水器;213.刮水件;2131.底板;2132.支撑板;
2133.支撑环;2134.布条;214.第一供气管;215.回流管;3.风干装置;301.外壳;302.进气孔;303.内壳;304.通孔;305.入口;306.出口;307.支管;308.聚气管;309.排放口;4.收卷装置;401.底座;402.支撑架;403.收卷盘;404.驱动电机;405.支架;406.导杆;407.导向轮;408.阻尼块;5.排气管;6.回气管;7.控制器;8.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22]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成型机1、水冷装置2、风干装置3以及收卷装置4,所述水冷装置2、风干装置3联动设置;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水槽201,所述水槽201上贯穿设有套管202,所述套管202上设有排水孔206以及多个进水孔203;水槽201上还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胶管内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成型机(1)、水冷装置(2)、风干装置(3)以及收卷装置(4),所述水冷装置(2)、风干装置(3)联动设置;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水槽(201),所述水槽(201)上贯穿设有套管(202),所述套管(202)上设有排水孔(206)以及多个进水孔(203);水槽(201)上还设有传动组件、高压风机(210)、换热装置(211)以及除水器(21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圆柱状壳体(207),所述壳体(207)的侧面设有进气口(208),所述进气口(208)的朝向偏离壳体(207)的轴线,壳体(207)的端部设有出气口(209),壳体(207)的轴线位置贯穿且转动设有转管(204),所述出气口(209)与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转管(204)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壳体(207)内的转管(204)上设有多片风叶;所述换热装置(211)包括筒体(2111),所述筒体(2111)外部设有分水管(2112),所述分水管(2112)上设有进水口(2113),分水管(2112)上还设有多个延伸至筒体(2111)内的支管(307),筒体(2111)底部设有多个排水口(2114),筒体(2111)两端分别贯穿且转动设有进气端管、出气端管(2115),所述进气端管、出气端管(2115)分别与筒体(2111)内的两个分气壳(2116)连通,两个所述分气壳(2116)通过连接管(2117)连通,所述连接管(2117)上设有多片翅片(2118);所述除水器(212)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填充有干燥剂,箱体两端均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除水器(212)的其中一个接口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气端管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端管(2115)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供气管(2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气管(214)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风机(210)的进气口(208)连接,所述高压风机(210)的出气口(209)通过第二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208)连接;所述转管(204)贯穿所述套管(202)且与其转动连接,转管(204)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业王秀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秀源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