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3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融合器主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撑开体向外张开的撑开结构,撑开结构包括能够沿融合器主体前后方向移动的推块,推块的前方设有导向杆,融合器主体的前侧壁上设有前导向孔,导向杆导向安装在前导向孔内,融合器主体和导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导向杆轴向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可便于对导向杆的前后运动进行限位,防止导向杆脱出融合器主体,从而便于对推块的前后运动进行限位,进而对撑开体的撑开高度进行限位,使撑开稳定。使撑开稳定。使撑开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等特征,它可以融合上下椎体,维持椎间隙高度,减轻神经根压力,维持脊柱稳定。其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
[0003]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逐渐发现常规融合器尚存在一定不足,如椎间植入物的自稳性能较差,椎体融合术后腰椎生理前凸恢复不理想等问题。
[0004]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是采用一种可撑开形式的椎间融合器,现有市面上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虽然可以有效的保证椎间隙高度,减轻由椎体带来压迫的病症,但撑开结构往往过于复杂,存在撑开不稳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撑开稳定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所述融合器主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撑开体向外张开的撑开结构,其中:
[0008]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能够沿所述融合器主体前后方向移动的推块,所述推块的前方设有导向杆,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侧壁上设有前导向孔,所述导向杆导向安装在所述前导向孔内,所述融合器主体和导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导向杆轴向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导向杆的外侧设置的沿导向杆轴向延伸的环形槽,所述融合器主体上对应所述环形槽的位置设有伸入所述环形槽内的挡止凸起。
[0010]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上与所述环形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盲孔,所述挡止凸起由所述盲孔冲压后其底壁朝向环形槽凸起变形形成;
[0011]或者,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前导向孔相连通的销孔,所述销孔内插设有固定销,所述挡止凸起由所述固定销的末端伸入至所述环形槽内形成;
[0012]或者,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推块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撑开结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后侧壁上设有后安装孔,所述驱动杆的后部位于所述后安装孔内,所述驱动杆的前部驱动连接所述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撑开体传动连接以在前后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撑开体向外张开;
[0014]所述推块上设有竖向的植骨空腔,所述驱动杆内设有沿所述驱动杆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植骨空腔相连通的植骨通道,所述驱动杆的后端设有与所述植骨通道相连通且供操作器械插入的器械操作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后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驱动杆的后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螺纹段,所述驱动杆的前部转动装配在所述推块的后端以在旋转过程中驱动所述推块
沿所述融合器主体前后方向移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推块和驱动杆的配合处其中一个上设有插孔,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插孔相配合的插脚以使所述驱动杆转动装配在所述推块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插脚的中间设有纵向切槽使所述插脚呈分瓣设置,分瓣设置的插脚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插脚从所述插孔内退出的锥形凸台。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推块和撑开体的配合处其中一个上设有斜向滑轨,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斜向滑轨相配合的斜向滑槽,以在所述推块前后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撑开体向外张开。
[0019]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的外表面设有沿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端向后端逐渐降低的斜面,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

7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端呈子弹头型;
[0021]和/或,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后端两侧设有一对持取槽;
[0022]和/或,所述撑开体的外表面设有凸齿;
[0023]和/或,所述撑开体上设有防退尖齿,所述防退尖齿的数量为4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撑开体的四个角部;
[0024]和/或,所述导向杆的前端设有器械操作部。
[002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撑开结构包括能够沿融合器主体前后方向移动的推块,推块的前方设有导向杆,融合器主体的前侧壁上设有前导向孔,导向杆导向安装在前导向孔内,便于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引导推块,使推块前后移动更加平稳;融合器主体和导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导向杆轴向运动(即前后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一方面,可便于对导向杆的前后运动进行限位,防止导向杆脱出融合器主体,进入人体对患者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另一方面,可便于对推块的前后运动进行限位,进而对撑开体的撑开高度进行限位,使撑开稳定。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并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并拢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剖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融合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撑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7]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如图1

9所示,包括融合器主体1(框型结构),融合器主体1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2,融合器主体1内设有用于驱动撑开体2向外张开的撑开结构,其中:
[0038]撑开结构包括能够沿融合器主体1前(即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后方向移动的推块4,推块4的前方设有导向杆5,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前导向孔12,导向杆5导向安装在前导向孔12内(即导向杆5滑动连接在前导向孔12内),融合器主体1和导向杆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导向杆5轴向运动(即前后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0039]术中使用时,本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以下简称“融合器”)首先处于图1所示的未撑开/并拢状态,待植入人体后(即放入椎间隙后),通过影像设备观察融合器在椎间盘内合适位置后,驱动推块4沿融合器主体1前后方向移动,推块4在前后移动过程中驱动撑开体2向外张开(即图3所示状态);此过程中,导向杆5在导向孔12内滑动,限位结构对导向杆5运动进行限位,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在制造时为了便于安装,导向杆5一般与推块4之间可拆连接,例如螺纹连接,此时,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导向杆5与推块4之间的连接容易松动导致导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所述融合器主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撑开体向外张开的撑开结构,其中: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能够沿所述融合器主体前后方向移动的推块,所述推块的前方设有导向杆,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侧壁上设有前导向孔,所述导向杆导向安装在所述前导向孔内,所述融合器主体和导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导向杆轴向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导向杆的外侧设置的沿导向杆轴向延伸的环形槽,所述融合器主体上对应所述环形槽的位置设有伸入所述环形槽内的挡止凸起;所述撑开结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后侧壁上设有后安装孔,所述驱动杆的后部位于所述后安装孔内,所述驱动杆的前部驱动连接所述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撑开体传动连接以在前后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撑开体向外张开;所述推块上设有竖向的植骨空腔,所述驱动杆内设有沿所述驱动杆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植骨空腔相连通的植骨通道,所述驱动杆的后端设有与所述植骨通道相连通且供操作器械插入的器械操作口;所述推块和撑开体的配合处其中一个上设有斜向滑轨,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斜向滑轨相配合的斜向滑槽,以在所述推块前后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撑开体向外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上与所述环形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盲孔,所述挡止凸起由所述盲孔冲压后其底壁朝向环形槽凸起变形形成;或者,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马信龙程磊董骧甄超张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