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涉及斗拱结构领域,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侧设置有限位凸块,且限位凸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并且限位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卡接有纵向承梁,第二卡槽的内侧卡接有横向承梁,所述纵向承梁包括有上端的第一承台,且第一承台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弯梁,并且第一弯梁的下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横向承梁包括有上端的第二承台,且第二承台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弯梁,并且第二弯梁的下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斗栱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拆卸维护麻烦,且立柱的支撑稳定性较差问题。较差问题。较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斗拱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构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每一组合称一攒。按安装部位分科,位于柱头上的称柱头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称角科,分布于柱间部位的称平身科。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经过检索,现有技术(申请号:CN202021128216.3),文中记载了“一种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涉及房屋结构
,旨在解决斗拱结构中的斗和拱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而上述斗拱结构中采用的榫卯结构在斗拱结构受到震动时容易发生相对滑移,从而导致斗拱分离,因而使得斗拱结构的抗震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立柱、位于立柱顶部的多个斗和与斗交叉搭接的拱,所述拱贴合于斗处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斗贴合于定位凸块处设置有定位插槽,所述定位凸块周围包裹有抵紧橡胶垫,所述抵紧橡胶垫底部设置有让位面。达到了将斗和拱更稳定的固定以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效果。”[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斗栱结构较为复杂,上下多层拱结构在损坏时,当其中一层损坏,需要从上往下依次定位凸块和定位插槽拆卸,过程非常麻烦,且圆杆立柱与外侧的斗拱结构连接点接触面积较小,导致支撑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斗栱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拆卸维护麻烦,且立柱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侧设置有限位凸块,且限位凸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并且限位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卡接有纵向承梁,第二卡槽的内侧卡接有横向承梁,所述纵向承梁包括有上端的第一承台,且第一承台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弯梁,并且第一弯梁的下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横向承梁包括有上端的第二承台,且第二承台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弯梁,并且第二弯梁的下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结构相同,且第二底座和第一底座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一连接孔以及横向螺栓连接成整体结构,并且横向螺栓与第一连接孔螺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有底板,且限位凸块设置位于底板上端的四个拐角,并且限位凸块设置为正方体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设置呈十字交叉结构的凹槽,且纵向承梁的下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的凹槽内部,并且横向承梁的下端分别卡接在第二卡槽的凹槽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承梁的内侧端面相抵,且第四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孔位在竖直方向重合,并且第四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部螺接有纵向螺栓。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梁和第二弯梁均设置为L形结构,且L形的外端角设有弧形倒角,并且第二弯梁的端面边长大于第一弯梁。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承梁设置为前后对称的四个,横向承梁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以及限位凸块、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及底板,使得增加了与承梁的连接面接触面积,进而形成对纵向承梁和横向承梁形成稳定的支撑效果;利用横向螺栓和纵向螺栓,以及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便于将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横向承梁和纵向承梁一次性拆卸分离,便于对部件的拆卸维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斗拱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斗拱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承梁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向承梁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底座;11、限位凸块;12、第一卡槽;13、第一连接孔;14、第二卡槽;15、第二连接孔;16、底板;2、第二底座;3、纵向承梁;31、第一承台;32、第二弯梁;33、第三连接孔;4、横向承梁;41、第二承台;42、第二弯梁;43、第四连接孔;5、横向螺栓;6、纵向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纵向承梁3和横向承梁4。
[0021]具体的,第一底座1的上侧设置有限位凸块11,且限位凸块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并且限位凸块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4,且第二卡槽1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5,第一卡槽12的内侧卡接有纵向承梁3,第二卡槽14的内侧卡接有横向承梁4,纵向承梁3包括有上端的第一承台31,且第一承台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弯梁32,并且第一弯梁32的下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3,横向承梁4包括有上端的第二承台41,且第二承台41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弯梁42,并且第二弯梁4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43。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斗结构,且横向承梁4和纵向承梁3作为拱与斗连接,进而形成斗拱结构。
[002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承台31和第二承台41便于对建筑顶梁结构进行支撑连接,且第一承台31和第二承台41顶部亦可开设凹槽,便于对建筑顶梁连接限位。
[0024]第二底座2与第一底座1结构相同,且第二底座2和第一底座1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一连接孔13以及横向螺栓5连接成整体结构,并且横向螺栓5与第一连接孔13螺接。
[002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横向螺栓5横向贯穿连接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便于同时将一侧的纵向承梁3固定连接。
[0026]第一底座1设置有底板16,且限位凸块11设置位于底板16上端的四个拐角,并且限位凸块11设置为正方体结构。
[002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限位凸块11便于对纵向承梁3的底部两侧端面进行限位包夹,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0028]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4设置呈十字交叉结构的凹槽,且纵向承梁3的下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12的凹槽内部,并且横向承梁4的下端分别卡接在第二卡槽14的凹槽内部;纵向承梁3设置为前后对称的四个,横向承梁4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
[0029]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4,便于将纵向承梁3和横向承梁4限位插接,使得纵向承梁3和横向承梁4的内侧端面相互抵触,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上侧设置有限位凸块(11),且限位凸块(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并且限位凸块(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4),且第二卡槽(1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一卡槽(12)的内侧卡接有纵向承梁(3),第二卡槽(14)的内侧卡接有横向承梁(4),所述纵向承梁(3)包括有上端的第一承台(31),且第一承台(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弯梁(32),并且第一弯梁(32)的下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3),所述横向承梁(4)包括有上端的第二承台(41),且第二承台(41)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弯梁(42),并且第二弯梁(4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一底座(1)结构相同,且第二底座(2)和第一底座(1)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一连接孔(13)以及横向螺栓(5)连接成整体结构,并且横向螺栓(5)与第一连接孔(13)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卫红,李亚运,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棵树文旅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