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该立式泵通过泵出口和泵入口的设计,使得该立式泵能够在槽内槽外均适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变换,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局限性以及便捷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具体包括主体和后盖,所述后盖位于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远离后盖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后盖的外侧配套设置有泵出口,所述后盖远离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前盖,所述前盖远离后盖的一侧设置有泵入口,所述泵出口配套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泵入口配套设置有排入管和过滤罩,与现有的立式泵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能够提高立式泵的泛用性、可调节性以及效率性。可调节性以及效率性。可调节性以及效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式泵
,具体为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
技术介绍
[0002]立式泵用于输送磨蚀性,粗颗料、高浓度渣浆,不需要任何轴封和轴封水,在吸入量不足的工况下也能正常工作;
[0003]泵体由主体、后盖、法兰组成,现有常规泵的都是分体结构,且现有常规泵分为槽内立式泵和槽外立式泵,该两类泵不能通用,针对单一的环境下只能用特定的泵进行使用,使用便捷性以及局限性较低;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以解决上述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通过泵出口和泵入口的设计,使得该立式泵能够在槽内槽外均适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变换,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局限性以及便捷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具体包括主体和后盖,所述后盖位于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远离后盖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后盖的外侧配套设置有泵出口,所述后盖远离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前盖,所述前盖远离后盖的一侧设置有泵入口,所述泵出口配套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泵入口配套设置有排入管和过滤罩。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电机与主体之间配套设置有方盘。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泵腔,所述泵腔的内部呈涡轮结构设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主体的上下两侧均配套设置有加强片,所述主体与电机呈一体式结构设计。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泵出口配套设置有泵出口法兰,所述排出管靠近泵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泵出口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排出管与泵出口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排出管为“L”形结构设计,所述泵出口的外侧且靠近泵出口法兰的位置处配套设置有排气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主体、泵出口和泵入口的内部呈相互连通状态设计。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后盖与主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泵入口配套设置有泵入口法兰,所述排入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排入管法兰,所述排入管一端的排入管法兰通过连接螺栓与泵入口法兰进行连接,所述排入管另一端的排入管法兰通过连接螺栓与料液槽进行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泵入口法兰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过滤罩靠近泵入口法兰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过滤罩与泵入口法兰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罩的外侧开设有多组过滤孔,所述过滤罩为圆筒式结构设计。
[0019]3)有益效果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中,泵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焊接,节约了人工成本,杜绝了由于焊接的造成的泄漏风险;同时本方案中一种设计,两种使用,既能用在槽外,又能用在槽内,是一种新型结构设计,泵腔设计成涡轮结构,代替了之前的非涡轮结构,提升了泵浦的工作效率;
[0022]其中,当做槽外立式泵使用时,泵体和前盖需用连接螺栓紧固,防止泄漏风险,泵法兰出口处开排气孔,开机时需先排气,防止气蚀,提升效率;
[0023]此外,当做槽内立式泵使用时,泵体和后盖直接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紧固,避免了使用连接螺栓紧固,被料液腐蚀后导致泵浦损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槽外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泵腔结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槽内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
‑
主体、11
‑
泵腔、12
‑
加强片、2
‑
后盖、3
‑
电机、31
‑
方盘、4
‑
泵出口、41
‑
排出管、42
‑
泵出口法兰、43
‑
排气孔、5
‑
前盖、6
‑
泵入口、61
‑
排入管、611
‑
排入管法兰、62
‑
过滤罩、621
‑
过滤孔、63
‑
泵入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实施例: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该立式泵通过泵出口4和泵入口6的设计,使得该立式泵能够在槽内槽外均适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变换,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局限性以及便捷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34]请参阅图1
‑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5]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包括泵体,泵体具体包括主体1和后盖2,后盖2位于主体1的底部,后盖2与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泵腔11,泵腔11的内部呈涡轮结构设计(请参阅图2),泵腔11设计成涡轮结构,代替了之前的非涡轮结构,提升了泵浦的工作效率,主体1远离后盖2的一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与主体1之间配套设置有方盘31,主体1的上下两侧均配套设置有加强片12,主体1与电机3呈一体式结构设计,后盖2的外侧配套设置有泵出口4,泵出口4配套设置有排出管41,后盖2远离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前盖5,前盖5远离后盖2的一侧设置有泵入口6,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具体包括主体(1)和后盖(2),所述后盖(2)位于主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远离后盖(2)的一端设置有电机(3),所述后盖(2)的外侧配套设置有泵出口(4),所述后盖(2)远离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前盖(5),所述前盖(5)远离后盖(2)的一侧设置有泵入口(6),所述泵出口(4)配套设置有排出管(41),所述泵入口(6)配套设置有排入管(61)和过滤罩(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与主体(1)之间配套设置有方盘(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泵腔(11),所述泵腔(11)的内部呈涡轮结构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下两侧均配套设置有加强片(12),所述主体(1)与电机(3)呈一体式结构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内槽外两用立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出口(4)配套设置有泵出口法兰(42),所述排出管(41)靠近泵出口(4)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泵出口(4)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排出管(41)与泵出口(4)的连接方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雨生,王忠华,叶逢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隆恩特泵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