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热界面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普及,电子元器件、电路模块以及集成电路等领域往高性能、微型化、集成化三大趋势发展,电子散热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热量不及时的导出会降低电子器件的寿命以及可靠性,同时还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因此,有效的热管理对于确保其高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许多电子器件的热管理仍然依赖于基本的被动冷却系统:内部散热器和外部自然对流。对于高功率、高密度的电子器件依靠被动冷却技术无法保证达到其正常工作所需的内部温度。
[0003]导热界面材料是一种普遍用于IC封装和电子散热的材料,主要用于填补两种材料接合或接触时产生的微空隙及表面凹凸不平的孔洞,减少传热接触热阻,提高器件散热性能。空气热导率为0.024W/mK,热的不良导体,严重阻碍热传导。高导热TIM填充间隙,排除空气,建立有效热传输通道,大幅度降低热阻,充分发挥散热器作用。因此,在电子封装中导热界面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导热界面材料主要包括导热脂、导热凝胶、导热垫片和相变化材料。导热凝胶凭借着高导热系数、较强的材料内聚力、形状可恢复以及不易析油,长期储存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导热界面材料。目前传统导热硅凝胶存在导热性能不佳、不耐高温以及长时间后导热凝胶热阻上升、储存条件苛刻等问题,因此还需对其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含氢硅油5
‑
30份,乙烯基硅油9
‑
15份,硅烷偶联剂3
‑
7份,处理剂8
‑
10份,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1
‑
2份和导热填料60
‑
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氢硅油粘度为300
‑
500mPa
·
s,含氢量为0.1
‑
0.3%,选自侧链含氢硅油、双封端含氢硅油、单封端含氢硅油或端侧混合含氢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硅油粘度50
‑
100mPa
·
s,乙烯基含量为0.8
‑
2.5%,选自多乙烯基硅油、双乙烯基硅油或单乙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料包括金属填料、碳材料和无机导热粒子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填料包括金粒子、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铁粒子、锌粒子、镍粒子和液体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填料包括金刚石、石墨、碳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石墨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导热粒子包括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氮化硅、氢氧化铝、碳化硅、氧化镁、氧化锌以及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二种;所述导热填料为粒径尺寸为0.3
‑
0.8微米的球形或类球形导热粒子,其中,粒径为0.3
‑
3微米的球形或类球形导热粒子占总量的12
‑
30%,粒径为10
‑
30微米的球形或类球形导热粒子占总量的15
‑
30%,粒径为70
‑
150微米的球形或类球形导热粒子占总量的22
‑
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度低模量高导热单组份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长链烷基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坤泉,范单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伯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