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散热功效的电池模块及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73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散热功效的电池模块及电池装置,其包括复数个电池芯、一电池固定架、至少一第一电池导电架及复数个管体;电池固定架包括复数个电池容置孔及复数个固定通孔,每一电池芯分别置放在一对应的电池容置孔中;第一电池导电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之上,那些电池芯透过第一电池导电架串联或并联一起;在每两个固定通孔间连接一管体;一流体流动在管体及固定通孔间,透过流体的流动以带离电池芯所产生的热能。生的热能。生的热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散热功效的电池模块及电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池模块,尤指一种具热交换的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环保减碳之需求,电动车逐渐地受到人们的青睬。因此,很多车厂陆续进入电动车的开发,以期在电动车市场上抢得商机。
[0003]电动车之动力来源为电池。为了增加电动车的续航力,电动车上通常会设置一具有相当数量电池芯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一固定架及至少一导电架。固定架可以设置有多个电池芯,而每一电池芯将透过导电架串联或并联连接一起。
[0004]电池主要是利用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流、电力的装置,单一电池可供应的电力或电量不足时,通常的做法会将复数个电池芯做串联来增强电压,或者并联来增大电流、电量等。然而,电池在电力使用量较大,或者环境温度较高等情况下,电池本身的反应会容易加速而使电流量增大,进而电池本身的温度又更加升高而使反应速度遽增,最后则导致热失控而使电池以及使用该电池的电器毁损。
[0005]于此,本专利技术将提出一种创新结构的电池模块,其电池模块之固定架构造不仅可以保护内部的电池芯,且能够帮助热失控的电池芯快速地散热,将会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复数个电池芯、一电池固定架、至少一第一电池导电架及复数个管体;电池固定架包括复数个电池容置孔及复数个固定通孔,每一电池芯分别置放在一对应的电池容置孔中;第一电池导电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之上,那些电池芯透过第一电池导电架串联或并联一起;在每两个固定通孔间连接一管体,一流体将会流动在管体及固定通孔间;则,当电池模块的电池芯热失控时,电池芯所产生的热将会导热至金属材质的电池固定架,而后透过流体的流动以带离电池固定架上的热能,致使以降低电池模块损坏的机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复数组电池模块,管体分成一输入管体、复数个中继管体及一输出管体;输入管体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组电池模块的一个对应的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入端;输出管体的一端连接至另一组电池模块的一个对应的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出端;中继管体的两端连接至同一组电池模块上的两个对应的固定通孔,或者中继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不同组电池模块的两个对应的固定通孔;当流体从流体输入端输入时,陆续通过中继管体及每一组电池模块的电池固定架中的固定通孔,之后从流体输出端进行输出;如此,当其中一组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的情况,流体会将热失控电池模块之电池固定架上的热能带到或交换至另一电池模块之电池固定架之上,透过另一组电池模块之电池固定架协助散热以及透过流动中的流体吸收热能,以提升电池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8]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散热功效的电池模块,包括:复数个电池
芯;一电池固定架,包括复数个电池容置孔及复数个固定通孔,每一电池芯分别置放在一对应的电池容置孔中;至少一第一电池导电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之上,复数个电池芯透过第一电池导电架串联或并联一起;及复数个管体,每一管体连接在对应的固定通孔上;其中,一流体流动在复数个管体及复数个固定通孔间,透过流体的流动以带离电池芯所产生的热。
[0009]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管体包括一输入管体、至少一中继管体及一输出管体;输入管体的一端连接至一个对应的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一流体输入端;输出管体之一端连接至一个对应的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一流体输出端;中继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对应的固定通孔。
[0010]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更包括一第一定位支架,第一定位支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与第一电池导电架间,第一定位支架包括复数个第一定位通孔,每一电池芯的一端从电池容置孔的上方穿出并通过对应的第一定位通孔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池导电架。
[001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更包括至少一第二电池导电架及一第二定位支架,第二电池导电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之下,第二定位支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与第二电池导电架间,第二定位支架包括复数个第二定位通孔,每一电池芯的另一端从电池容置孔的下方穿出并通过对应的第二定位通孔电性连接至第二电池导电架。
[001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支架及第二定位支架分别包括有复数个穿孔,每一固定通孔包括有至少一凸部,固定通孔的凸部穿过对应的穿孔而与管体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流体为水或冷却液。
[001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固定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一隔离涂层。
[0015]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具散热功效的电池装置,包括复数组电池模块,每一电池模块分别包括:复数个电池芯;一电池固定架,包括复数个电池容置孔及复数个固定通孔,每一电池芯分别置放在一对应的电池容置孔中;至少一第一电池导电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之上,复数个电池芯透过第一电池导电架串联或并联一起;及复数个管体,每一管体连接在对应的固定通孔上;其中,每一组电池模块透过至少一对应的管体而与另一组电池模块相连接,一流体流动在每一组电池模块的复数个管体及复数个固定通孔之间,透过流体的流动以带离每一组电池模块的电池芯所产生的热。
[001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每一电池模块更包括一第一定位支架,至少一第二电池导电架及一第二定位支架,第一定位支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与第一电池导电架间,第一定位支架包括复数个第一定位通孔,每一电池芯的一端从电池容置孔的上方穿出并通过对应的第一定位通孔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池导电架,第二电池导电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之下,第二定位支架设置在电池固定架与第二电池导电架间,第二定位支架包括复数个第二定位通孔,每一电池芯的另一端从电池容置孔的下方穿出并通过对应的第二定位通孔电性连接至第二电池导电架。
[0017]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复数组电池模块置放在一外壳箱体内,外壳箱体包括有一输入孔及一输出孔,管体包括一输入管体、至少一中继管体及一输出管体;输入管体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组电池模块的一个对应的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一流体输入端,流体输入端经由输入孔穿出至外壳箱体的外部;输出管体的一端连接至另一组电池模块的一个对应的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一流体输出端,流体输出端经由输出孔穿出至外壳箱体的外部;
中继管体的两端连接至同一组电池模块的两个对应的固定通孔,或者,中继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不同组电池模块的两个对应的固定通孔。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池模块一实施例之部分构造立体分解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固定架一实施例之结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固定架一实施例之立体透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之电池固定架之A

A

方向之剖面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之电池固定架之B

B

方向之剖面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定位支架一实施例之立体透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电池导电架一实施例之结构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散热功效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电池芯;一电池固定架,包括复数个电池容置孔及复数个固定通孔,每一所述电池芯分别置放在一对应的所述电池容置孔中;至少一第一电池导电架,设置在所述电池固定架之上,所述复数个电池芯透过所述第一电池导电架串联或并联一起;及复数个管体,每一所述管体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固定通孔上;其中,一流体流动在所述复数个管体及所述复数个固定通孔间,透过所述流体的流动以带离所述电池芯所产生的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一输入管体、至少一中继管体及一输出管体;所述输入管体的一端连接至一个对应的所述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一流体输入端;所述输出管体之一端连接至一个对应的所述固定通孔而另一端作为一流体输出端;所述中继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对应的所述固定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更包括一第一定位支架,所述第一定位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池固定架与所述第一电池导电架间,所述第一定位支架包括复数个第一定位通孔,每一所述电池芯的一端从所述电池容置孔的上方穿出并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池导电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更包括至少一第二电池导电架及一第二定位支架,所述第二电池导电架设置在所述电池固定架之下,所述第二定位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池固定架与所述第二电池导电架间,所述第二定位支架包括复数个第二定位通孔,每一所述电池芯的另一端从所述电池容置孔的下方穿出并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通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池导电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架及所述第二定位支架分别包括有复数个穿孔,每一所述固定通孔包括有至少一凸部,所述固定通孔的所述凸部穿过对应的所述穿孔而与所述管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为水或冷却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一隔离涂层。8.一种具散热功效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古博
申请(专利权)人: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