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38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该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浮箱平台就位后,通过安置在平台上的冲击钻机对桩位处裸岩进行冲击成孔,先将凹凸不平岩面进行找平,再进行凿岩成孔;步骤2:成孔深度达到设计孔深后,通过平台上的门式起重机接长并下放护筒,控制护筒入孔深度为3m;步骤3:采用气举反循环清理孔内沉渣;步骤4:在护筒内安装灌注导管,采用与桩基灌注相同工艺进行锚固混凝土灌注,灌注过程将护筒反复提升下放使孔内的混凝土流出孔外;步骤5:控制岩孔内外混凝土与外侧岩面齐平后,等待混凝土强度,完成锚固桩基护筒的施工。桩基护筒的施工。桩基护筒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筒锚固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覆盖层或砂岩层地区深水桩基钢护筒施工工艺主要有振桩锤振设钢护筒、注浆法和无底钢围堰施工工艺。注浆法对钢护筒周围的覆盖层进行注浆,通过水泥浆将周围的覆盖层固化后达到对钢护筒锚固的作用。无底钢围堰通过先将承台范围内进行封底处理,封底时将钢护筒先埋入封底中,通过封底混凝土将钢护筒锚固,达到钢护筒固定的目的。
[0003]但是若岩层表面无覆盖层且表面凹凸不平,一来无法采用水泥浆固化覆盖层使其锚固的工艺;另外裸露的凹凸花岗岩无法直接将钢管立于表面,同时由于振桩锤激振力不足、钢护筒底口刚度不足,使得钢护筒无法振入岩层,因此造成钢护筒底口卷刃影响后续桩基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包括在有覆盖层区域中,该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
[0008]浮箱桩基平台就位后,通过安置在平台上的冲击钻机对桩位处裸岩进行冲击成孔。先采用小冲程将凹凸不平岩面进行找平,然后再利用大冲程进行凿岩成孔;
[0009]步骤2:
[0010]成孔孔深达到设计孔深后,桩基护筒分节段通过物料运输平台运输至浮箱桩基平台,再桩基平台上的门式起重机逐节起吊、接长并下放;
[0011]步骤3:
[0012]接长下放护筒至底部探入岩面3m后,安装吹渣管,采用气举反循环工艺清理岩孔内的沉渣;
[0013]步骤4:
[0014]在清孔完成后进行导管安装,导管安装在护筒内,采用与桩基混凝土灌注相同的工艺,控制导管底部距离孔底20

30cm,然后进行剪球灌注,过程控制埋管深度至少2m;
[0015]步骤5:
[0016]灌注过程中测量护筒内外的混凝土面高度,并通过将桩基护筒反复提起后下放,使护筒内的混凝土流出到护筒外部,填充护筒与岩孔之间的空隙。最后测量护筒外侧混凝土面高度,使之与外侧岩面平齐;
[0017]步骤6:
[0018]通过门式起重机吊住桩基护筒使其在自重作用下保证垂直,等混凝土强度达到后,松开吊装,完成水下桩基护筒的锚固。并进行后续桩基二次清孔的工序。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的浮箱桩基平台其上安置有两台冲击钻机及一台满足起重需求的门式起重机。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采用比设计桩基护筒直径大5cm的冲锤。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小冲程控制在50cm,大冲程控制在1.5

2.0m。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桩基护筒接长过程中,通过水平尺,铅锤等控制护筒接驳过程的垂直度,并在平台上的对称桩位进行桩基护筒接长,利用护筒自重进行配重,将浮箱平台配平。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桩基护筒接长到设计长度,上端采用8根I 45a工字钢作为承重牛腿与护筒焊接,牛腿落于平台上的井字形定位架,将护筒重量传递至浮箱桩基平台上。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采用至少20立方米容量的空压机。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采用C30混凝土。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5中,通过对比护筒内外的混凝土面高度,控制护筒提升高度,护筒最大提升高度不大于1m。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步骤5中,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通过门式起重机吊住桩基护筒,使牛腿脱离井字形定位架3cm,保证在混凝土强度上升期间,护筒在自重作用下保持垂直状态。最终完成护筒锚固。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深水裸岩无覆盖层且岩面凹凸不平的地理环境下,桩基护筒锚固的难点,同时利用浮箱桩基平台,避免在该地理条件下搭设栈桥平台钢管桩的锚固的难度,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与成本。同时冲孔凿岩时直接成孔,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图1是本浮箱桩基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步骤1:
[0035]浮箱桩基平台拼装完成后,其上安装安装两台冲击钻机及一台90t的门式起重机,然后通过浮箱平台四个角上的锚机进行定位,锚机由8t卷扬机及导缆筒组成,由于施工区
域水池底部倾斜角度较大且无覆盖层,故锚点均设计在陆上。浮箱定位完成后,先采用φ2.75~2.8m的冲锤,对桩位处裸露的岩面进行凿岩整平,整平时采用小冲程,每次提锤高度控制在50~80cm左右,以便于冲锤着床,然后再继续冲凿成孔。每天均检查冲锤直径确保最小直径不小于2.75m,防止后续桩基护筒下放不到位。
[0036]步骤2:
[0037]成孔3m后,调整冲锤直径为2.6m,开始成孔作业,此时可调整为大冲程(及提锤高度控制为1.5~2.0m),注意在对称桩位进行成孔施工。若过程中遇到进尺缓慢的情况,将冲锤提起至水面,可接长吹渣管后配合空压机进行气举反循环清孔,测量孔底情况后继续凿岩成孔,直至到设计孔深。
[0038]步骤3:
[0039]根据门式起重机安装高度,分节加工钢护筒。钢护筒通过物料运输平台分节运输、起吊、接长并下放。单节桩基护筒起吊后与前一节护筒焊接接长后,通过顶部8根I45a的工字钢牛腿落于定位架上,定位架安装为浮箱平台主桁上。
[0040]护筒接长过程中,首先要检查护筒的圆度、焊接过程焊缝质量,焊接过程中采用水平尺、卡尺、吊线铅锤控制护筒的垂直度。并根据施工桩位以接长的护筒重量,在对称桩位上采用自重对浮箱平台进行配平调整。
[0041]待护筒接长到设计长度,入岩孔内3m后,安装吹渣管。
[0042]步骤4:
[0043]安装吹渣管,采用气举反循环工艺清理岩孔内的沉渣。
[0044]步骤5:
[0045]清孔到满足设计标准后,安装桩基混凝土灌注导管导管底部距离地面提高20

30cm,并按照首盘混凝土剪球工艺进行准备工作,准备灌注。
[0046]步骤6:
[0047]剪球完成,灌注过程中控制导管的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浮箱桩基平台就位后,通过安置在平台上的冲击钻机对桩位处裸岩进行冲击成孔;先采用小冲程将凹凸不平岩面进行找平,然后再利用大冲程进行凿岩成孔;步骤2:成孔孔深达到设计孔深后,桩基护筒分节段通过物料运输平台运输至浮箱桩基平台,再桩基平台上的门式起重机逐节起吊、接长并下放;步骤3:接长下放护筒至底部探入岩面3m后,安装吹渣管,采用气举反循环工艺清理岩孔内的沉渣;步骤4:在清孔完成后进行导管安装,导管安装在护筒内,采用与桩基混凝土灌注相同的工艺,控制导管底部距离孔底20

30cm,然后进行剪球灌注,过程控制埋管深度至少2m;步骤5:灌注过程中测量护筒内外的混凝土面高度,并通过将桩基护筒反复提起后下放,使护筒内的混凝土流出到护筒外部,填充护筒与岩孔之间的空隙;最后测量护筒外侧混凝土面高度,使之与外侧岩面平齐;步骤6:通过门式起重机吊住桩基护筒使其在自重作用下保证垂直,等混凝土强度达到后,松开吊装,完成水下桩基护筒的锚固;并进行后续桩基二次清孔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的浮箱桩基平台上安置有两台冲击钻机及一台门式起重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桩基护筒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比设计桩基护筒直径大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涛刘水周高文韬杨超史志恺刘新来黄涣中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