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包括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底板的底模组件、两组分别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墙体的第一立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上具有底板模腔;两组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模组件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模腔的相对两端侧而呈间隔相对;每一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内具有墙体模腔,所述墙体模腔与所述底板模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通过底模组件和立模组件的配合拼接,形成用于制造整体模块化预制单元的模具,实现模块化预制单元的整体预制,无需在现场再进行浇筑装配,提高现场建筑物的装配速度及质量,节省人工,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采用全新的建筑技术,通过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是目前国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装配式建筑能大幅提高建造速度,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节省人工,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然而,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仅运用于城市高层建筑,在工厂多只批量生产功能单一的部品部件,如预制柱、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预制剪力墙等,少有针对模块化构件(即将每个房间作为单独的模块单元,在一个构件内统一生产构成其主体的结构,是一种集成化的箱型预制构件)的模具和生产方法。
[0003]同时,常规的钢模具无法实现模块化构件结构形式灵活可变的要求,也为模块化单元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实现带来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模块化预制单元整体预制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包括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底板的底模组件、两组分别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墙体的第一立模组件;
[0006]所述底模组件上具有底板模腔;两组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模组件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模腔的相对两端侧而呈间隔相对;
[0007]每一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内具有墙体模腔,所述墙体模腔与所述底板模腔相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底模组件包括底模台、两个第一边挡板;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分别平行所述底模台的两个长边且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模台上,在所述底模台上界定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之间的所述底板模腔;
[0009]每一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包括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外模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模台上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的端部之间;所述内模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外模板朝向另一所述立模组件的一侧,相对所述底模台垂直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上;所述外模板和内模板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墙体模腔。
[0010]优选地,所述底模组件还包括若干间隔分布并支撑在所述底模台下方的支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模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墙体的上端或下端形成手孔的腔壳;
[0012]所述腔壳安装在所述内模板朝向所述外模板的表面的上端或下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模组件还包括用于成型门洞或窗口的框体;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墙体模腔中。
[0014]优选地,所述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还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
的隔墙的第二立模组件;
[0015]所述第二立模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模组件上,并且平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模组件之间;
[0016]所述第二立模组件内具有隔墙模腔,所述隔墙模腔与所述底板模腔相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模组件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
[0018]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间隔相对设置并通过支撑组件撑高在所述底模台上,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隔墙模腔。
[0019]优选地,所述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还包括安装在墙体的顶部,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顶板的顶模组件。
[0020]优选地,所述顶模组件包括安装在墙体顶部的固定支架、横设在相邻的两个墙体之间的架空模台、两个第二边挡板;
[0021]所述架空模台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支架上,两个所述第二边挡板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架空模台的相对两侧,在所述架空模台上界定出一个顶板模腔。
[0022]优选地,所述顶模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架空模台至少一侧的施工平台。
[0023]优选地,所述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还包括安装在墙体的顶部,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顶板的顶模组件。
[0024]优选地,所述顶模组件包括安装在墙体顶部的固定支架、横设在相邻的两个墙体之间的架空模台、两个第二边挡板;
[0025]所述架空模台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支架上,两个所述第二边挡板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架空模台的相对两侧,在所述架空模台上界定出一个顶板模腔。
[0026]优选地,所述顶模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架空模台至少一侧的施工平台。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底模组件和立模组件的配合拼接,形成用于制造整体模块化预制单元的模具,实现模块化预制单元的整体预制,无需在现场再进行浇筑装配,提高现场建筑物的装配速度及质量,节省人工,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9]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中框体在外模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制造的模块化预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的顶模组件在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的顶模组件的俯视图;
[0034]图6是图5中固定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的顶模组件的在墙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制造的模块化预制单元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作为模块化预制单元的模具,通过浇筑混凝土后成型为模块化预制单元,该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可包括底模组件10、两组分别垂直设置在底模组件10相对两端上的两组第一立模组件20。
[0039]其中,底模组件10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底板,第一立模组件20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墙体。底模组件10上具有底板模腔;两组第一立模组件20垂直设置在底模组件10上,并且分别位于底板模腔的相对两端侧而呈间隔相对。每一第一立模组件20内具有墙体模腔,墙体模腔与底板模腔相连通。
[0040]在结构上,底模组件10可包括底模台11、两个第一边挡板12以及若干支脚13。底模台11由钢材料等金属制成的多边形座体,例如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座体。若干支脚13间隔分布并支撑在底模台11的下方,将底模台11撑高在地面上一定的距离,并且通过支脚13的可升降设置可以调节底模台11的高度以及水平度,确保预制件生产的精度。两个第一边挡板12分别对应且平行底模台11的两个长边,间隔相对设置在底模台11上,在底模台11上界定出一个底板模腔。通过在底板模腔内放置钢筋并浇筑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底板的底模组件、两组分别用于成型模块化预制单元的墙体的第一立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上具有底板模腔;两组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模组件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模腔的相对两端侧而呈间隔相对;所述底模组件包括底模台、两个第一边挡板;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分别平行所述底模台的两个长边且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模台上,在所述底模台上界定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之间的所述底板模腔;每一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内具有墙体模腔,所述墙体模腔与所述底板模腔相连通;每一所述第一立模组件包括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外模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模台上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的端部之间;所述内模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外模板朝向另一所述立模组件的一侧,相对所述底模台垂直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边挡板上;所述外模板和内模板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墙体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组件还包括若干间隔分布并支撑在所述底模台下方的支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模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墙体的上端或下端形成手孔的腔壳;所述腔壳安装在所述内模板朝向所述外模板的表面的上端或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预制单元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模组件还包括用于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杰,王元媛,施立伟,徐珮芸,林碧恒,赵晓,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臻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