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11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包括滤光组件,所述滤光组件包括自动遮光装置,所述自动遮光装置包括音圈马达、载体和遮光片,所述载体与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载体罩在音圈马达上,载体与音圈马达吸附连接,所述音圈马达将电能转换为势能,对载体产生推力,从而带动遮光片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以解决非必要杂散光路进入摄像头模组产生眩光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摄像头
,公开了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摄像头模组是影像捕捉至关重要的电子器件,其体积小,功能强大,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常规摄像头模组包含镜头、传感器、软板、图像处理芯片四部分;物体通过镜头聚集的光,通过COMS或CCD集成电路,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内部图像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工处理,转换成标准格式的图像信号。现有技术中,物体通过镜头聚集的光,通过COMS或CCD集成电路时,由于多余杂散光的进入,对图像识别存在干扰的情况,因此,亟需解决多余杂散光进入摄像头的问题。
[0003]针对上述需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专利号为CN105842961A的一种滤光片、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该摄像模组包括一镜头,固定镜头的一支架,设于镜头下方的一滤光片,以及设于滤光片下方的一影像传感器,其中滤光片包括一红外截止滤光片以及一挡光膜,挡光膜设于红外截止滤光片,挡光膜中间具有一开窗,得以在红外截止滤光片中间形成一透光区域,在透光区域之外形成一挡光区域。上诉方案通过固定的油墨丝印尺寸来控制,考虑到制程组装的偏移,需在光路模拟后的极限暗角尺寸的基础上增加机台设备加工及组装造成的偏移误差量,并且目前市面上的光学防抖模组,存在镜头或者感光芯片单一部件的X、Y方向的运动,所预留的油墨丝印开窗尺寸需在增加组装偏移的误差量的基础上再增加OIS的行程量来避免成像画面出现暗角,这样的做法无可避免的,会存在更多的不必要光线进入模组内部,更加容易形成眩光;并且因油墨丝印开窗尺寸,光线进入模组内部后,造成感光器与金线的反射,形成紫边眩光。可见,上诉虽然控制了部分杂散光的进入,但是由于制程组装的偏移和光学防抖,摄像头镜头视野通常会比感光芯片成像所需的实际视野大,无法避免会有多余的杂散光进入镜头内,杂散光进入到镜头内部后,会在镜片与镜片之间的反复反射,最后成像的画面就会形成眩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以解决非必要杂散光路进入摄像头模组产生眩光的问题,保留镜头的极限暗角所需的有效光路通过,减少其他非必要杂散光进入摄像头模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包括滤光组件,所述滤光组件包括自动遮光装置,所述自动遮光装置包括音圈马达、载体和遮光片,所述载体与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载体罩在音圈马达上,载体与音圈马达吸附连接,所述音圈马达将电能转换为势能,对载体产生推力,从而带动遮光片运动。
[0006]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在摄像头模组中设置滤光组件,滤光组件包括自动遮光装置,自动遮光装置包括音圈马达、载体和遮光片,载体罩在音圈马达上,载体与音圈马达吸附连接,当光通过时,音圈马达将将电能转换为势能,对载体产生推力,载体
与遮光片固定连接,音圈马达对载体产生推力时,载体带遮光片运动,实现自动遮光,从而避免杂散光进入产生眩光。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感光器,所述自动遮光装置设置有4组,所述遮光片平行于感光器形成矩形窗口,所述遮光片朝窗口中心位置水平运动。
[0008]技术效果:自动遮光装置设置4组,遮光片平行于感光器形成矩形窗口在四个方向,每一组自动遮光装置都有音圈马达控制遮光片独立运动,相互之间没有干扰,方便各个方向的杂散光的遮挡,可以更好的实现极限开窗。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音圈马达包括磁石和线圈,所述线圈水平围绕在磁石下方,所述滤光组件包括底座,所述音圈马达设置在底座上。
[0010]技术效果:音圈马达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直线型及有限摆角的运动;底座起到固定音圈马达的作用。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驱动IC,所述驱动IC用于控制电流大小,所述驱动IC内存储有成像画面暗角范围与极限开窗大小的对应关系列表,还存储有遮光片每次伸缩尺寸和稳定时间。
[0012]技术效果:驱动IC能获取成像画面暗角范围,根据成像画面暗角范围与极限开窗大小的对应关系列表,匹配出极限开窗大小,驱动IC还存储有遮光片每次伸缩尺寸和稳定时间,驱动IC通过控制电流大小,使音圈马达产生对应的推力大小,实现遮光片的极限开窗。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透光通孔,罩在自动遮光装置外侧,底部与底座连接。
[0014]技术效果:外壳罩住自动遮光装置,对其进行保护,且内部零部件繁杂,外壳罩住起到美观整洁的作用。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载体内设有金属片,载体通过金属片与磁石吸附。
[0016]技术效果:金属片与磁石吸附,实现载体与音圈马达的连接。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线圈两端与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预留有引脚,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引脚与印刷电路板连接。
[0018]技术效果:柔性线路板可以自由弯曲、卷绕和折叠,且体积小,使用柔性电路板易于连接印刷电路板,实现电信号传输作用。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载体顶部设有凸起的支架,遮光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遮光片为黑色材料。
[0020]技术效果:载体顶部设有凸起的支架,方便固定遮光片;黑色材料增加了遮光片对光的遮挡效果。
[00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滤光片支架,所述滤光组件通过画胶工艺与滤光片支架固定。
[0022]技术效果:滤光组件通过画胶工艺与滤光片支架固定,起到美观固定的效果。
[002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载体顶部沿遮光片运动方向设有滚珠。
[0024]技术效果:载体顶部与外壳接触,载体在推力作用下往返运动会产生摩擦,滚珠可
以减小摩擦,使载体带动遮光片运动灵敏,同时减少载体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遮光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音圈马达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遮光片2、滚珠3、载体4、支架5、引脚6、底座7、柔性电路板8、驱动IC 9、线圈10、磁石11、镜头12、自动遮光装置13、滤光片14、滤光片支架15、感光器16、印刷电路板17、连接器18。
[003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0032]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包括滤光组件,所述滤光组件包括自动遮光装置,所述自动遮光装置包括音圈马达、载体和遮光片,所述载体与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载体罩在音圈马达上,载体与音圈马达吸附连接,所述音圈马达将电能转换为势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光组件,所述滤光组件包括自动遮光装置,所述自动遮光装置包括音圈马达、载体和遮光片,所述载体与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载体罩在音圈马达上,载体与音圈马达吸附连接,所述音圈马达将电能转换为势能,对载体产生推力,从而带动遮光片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感光器,所述自动遮光装置设置有4组,所述遮光片平行于感光器形成矩形窗口,所述遮光片朝窗口中心位置水平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包括磁石和线圈,所述线圈水平围绕在磁石下方,所述滤光组件包括底座,所述音圈马达设置在底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IC,所述驱动IC用于控制电流大小,所述驱动IC内存储有成像画面暗角范围与极限开窗大小的对应关系列表,还存储有遮光片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张伟刘万山杜凯文李小妹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盛泰精密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