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493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系统包括深度相机扫描系统、三维建模系统、MRI系统、配准系统和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将深度相机将安装在MRI机器上,使深度相机能够捕捉定位仿体A表面、MRI系统的床体和固定标记物B的三维数据。三维建模系统将三维数据在三个维度上对患者和MRI床体进行建模,配准系统用于根据三维模型自动定位患者和MR线圈,确定使患者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而需要对MRI系统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并将负责实现患者中心和磁场中心之间的对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具有使得使患者中心和磁场中心之间能够精确配准、获得高质量的扫描结果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远程医疗技术,尤其是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创建身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磁共振成像通常用于诊断疾病和损伤,并监测治疗的进展。MRI是根据有磁距的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能产生能级间的跃迁的原理而采用的一项新检查技术,MRI有助于检查癫痫患者脑的能量状态和脑血流情况,对变性病诊断价值很大。MRI通过体外高频磁场作用,由体内物质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产生信号实现的,成像过程与图像重建和CT相近,只是MRI既不靠外界的辐射、吸收与反射,也不靠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的γ辐射,而是利用外磁场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成像,高能磁场对人体无害。
[0003]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种使用磁共振技术对身体进行扫描和成像的医疗设备。一个磁共振系统通常包括一个大的、管状的磁铁、一个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以及一台处理和显示所产生的图像的计算机。在磁共振扫描期间,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扫描结果,准确定位患者和磁共振线圈是至关重要的。患者的不正确定位或移动会导致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成像,需要额外的扫描并可能造成诊断错误。
[0004]传统的激光定位技术中,需要根据操作人员经验手动调整好线圈摆放位置,使线圈标记处位于患者待扫描部位,反复调整激光位置让激光标记与线圈标记重合。但定位激光大约为650mm不能用眼睛直视,这种规格的激光对患者和操作人员都有一定伤害。近年来一些公司在磁共振系统中加入摄像头,通过在操作间查看影像显示器,实现远程操作床体的进出。虽然不需要使用激光定位,但这对于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依然较高,但仍然需要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经验才能操作。现有技术方法的缺点是操作人员经验要求较高,定位不准确,定位过程中有一定的伤害。目前业界缺少一种自动高效、定位精确的磁共振患者定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以使得使患者中心和磁场中心之间能够精确配准、获得高质量的扫描结果。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在MRI系统设置深度相机、定位仿体A和固定标记物B;
[0009]步骤2:深度相机捕捉定位仿体A表面、MRI系统的床体和固定标记物B的三维数据;
[0010]步骤3:生成定位仿体A、MRI系统的床体和固定标记物B的三维模型;
[0011]步骤4:保持定位仿体A位置不动,由MRI系统获取定位仿体A的位置信息,进而计算出MRI系统和相机的位置变换关系;
[0012]步骤5:计算出固定标记物B相对MRI系统的位置;
[0013]步骤6:扫描患者时,深度相机获取患者一个角度的待扫描部位信息和固定标记物B的信息,得到患者扫描部位中心;
[0014]步骤7:计算要使患者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而需要对MRI系统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0015]步骤8:调整参数被传送到MRI系统,MRI系统根据调整参数自动调整MR线圈和MRI系统的床体,使得患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
[0016]步骤9:MRI系统对患者扫描部位进行扫描,生成患者扫描部位的磁共振图像。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设置所述深度相机时,使得深度相机面向患者和MRI系统的床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定位仿体A为长方体的盒体形状。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定位仿体A内部设置有四个能够被MRI系统扫描到的水球。
[0021]进一步地,所述四个水球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定位仿体A外表面贴有黑白格纸。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固定标记物B的表面设有能被深度相机捕捉和识别的黑白格。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系统,该系统度相机扫描系统、三维建模系统、MRI系统、配准系统和控制系统;
[0025]所述深度相机扫描系统,用于获取患者待扫描部位与MRI系统的床体的深度信息,并将深度信息发送至三维建模系统;
[0026]所述三维建模系统,用于根据深度相机扫描系统发送的深度信息,建立患者和MRI系统的床体的三维模型;
[0027]所述配准系统,用于根据三维模型自动定位患者和MR线圈,确定使患者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而需要对MRI系统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0028]所述控制系统,用于获取配准系统的调整参数,并根据调整参数生成调整指令发送给MRI系统;
[0029]所述MRI系统,用于根据控制系统的调整指令来调整MR线圈和MRI系统的床体,并自动定位患者和MR线圈,使得患者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然后对患者扫描部位进行扫描,生成患者扫描部位的磁共振图像。
[0030]所述深度相机扫描系统在获取MRI系统的床体的深度信息时,MRI系统的床体上设置定位仿体A和固定标记物B。
[0031]所述MRI系统对患者扫描部位进行扫描已生成患者扫描部位的磁共振图像时,MRI系统的床体上去除定位仿体A且保留固定标记物B。
[0032]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003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系统包括深度相机扫描系统、三维建模系统、MRI系统、配准系统和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将深度相机将安装在MRI机器上,使深度相机能够捕捉定位仿体A表面、MRI系统的床体和固定标记物B的三维
数据。三维建模系统将三维数据在三个维度上对患者和MRI床体进行建模,配准系统用于根据三维模型自动定位患者和MR线圈,确定使患者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而需要对MRI系统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并将负责实现患者中心和磁场中心之间的对齐。
[003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MRI系统中引入深度相机来解决这些挑战。深度相机捕捉病人表面和磁共振床体的三维数据,允许生成病人和床体的三维模型。这种三维信息被用来确定病人的扫描部位和磁共振系统的工作磁场中心,并计算出必要的调整来配准这两者。这种方法提高了扫描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并消除了手动调整MR线圈位置和使用定位激光的需要,在MRI扫描期间可以自动和精确地定位病人和MR线圈,使这种重建方法易于工程应用。
[0035]本专利技术的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具有使得使患者中心和磁场中心之间能够精确配准、获得高质量的扫描结果的优点。
[0036]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从污泥回收腐殖酸的技术中存在的药耗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MRI系统设置深度相机(1)、定位仿体A和固定标记物B;步骤2:深度相机捕捉定位仿体A表面、MRI系统的床体(2)和固定标记物B的三维数据;步骤3:生成定位仿体A、MRI系统的床体和固定标记物B的三维模型;步骤4:保持定位仿体A位置不动,由MRI系统获取定位仿体A的位置信息,进而计算出MRI系统和相机的位置变换关系;步骤5:计算出固定标记物B相对MRI系统的位置;步骤6:扫描患者时,深度相机获取患者一个角度的待扫描部位信息和固定标记物B的信息,得到患者扫描部位中心;步骤7:计算要使患者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而需要对MRI系统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步骤8:调整参数被传送到MRI系统,MRI系统根据调整参数自动调整MR线圈和MRI系统的床体,使得患者扫描部位中心与MRI系统的磁场中心对齐;步骤9:MRI系统对患者扫描部位进行扫描,生成患者扫描部位的磁共振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设置所述深度相机时,使得深度相机面向患者和MRI系统的床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定位仿体A为长方体的盒体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定位仿体A内部设置有四个能够被MRI系统扫描到的水球(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共振系统的患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四个水球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甫浪郭哲宇郝小涵罗鹏辉周玉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福晴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