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聚酯织物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927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织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透气聚酯织物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夹层以及对称设置在夹层两侧的透气层,两层所述透气层上均匀缝设有若干个折动片,所述折动片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夹层包括呈网状交错设置的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所述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空隙中缝设有基布块。通过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设置,能够使结构整体的内侧可以更好的与外界相连通,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两个透气孔进行穿梭,进而加强了织物的透气性能;不仅如此,竹纤维内密布有孔洞,因此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利用竹纤维的特点来保证织物整体的透气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气聚酯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
,具体为透气聚酯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织物一般是由细长柔软的线材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形成的一种片状物品,织物在生活中具象化的事物多种多样,家纺、服饰、椅套等很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都是以织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其中,服饰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物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服饰的品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其外观时尚,同时也需要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抗菌性,以获得更为舒适的穿戴体验。
[0003]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13290960B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就提供了一种透气性的运动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抗菌除臭层,所述抗菌除臭层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基布层是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织物,再浸入处理液中进行后整理制得,所述经线是由竹纤维和超细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所述纬线是由竹纤维、中空粘胶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所述抗菌除臭层由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纱编织而成。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面料多功能化,集透气吸湿、抗菌、耐磨于一体。
[0004]上述运动面料中,虽然实现了面料的多功能化,集透气吸湿、抗菌、耐磨于一体,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仍存在有一定不足,比如:
[0005]上述运动面料的透气性仍然较差,织物内层与外层无法很好的进行连通,同时,上述运动面料也不具有抗静电的功能;
[0006]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透气聚酯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透气聚酯织物及其生产工艺,具备透气性好、抗静电的优点。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透气性好、抗静电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透气聚酯织物,包括夹层以及对称设置在夹层两侧的透气层,两层所述透气层上均匀缝设有若干个折动片,所述折动片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
[0011]所述夹层包括呈网状交错设置的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所述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空隙中缝设有基布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由抑菌弹性纱线平纹编织而成;
[0013]所述抑菌弹性纱线包括抑菌弹性纱芯和包裹在其外侧的包裹纱,所述抑菌弹性纱芯由氨纶纤维和聚酯弹性纤维加捻制成,包裹纱由聚酯纤维加捻制成。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折动片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是由丙纶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纬线是由锦纶纤维、麻赛尔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是由竹纤维、麻赛尔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纬线是由涤纶、麻赛尔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
[0016]内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是由远红外陶瓷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所述纬线是由绵羊绒纤维、莫代尔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布块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棉纤维层、抗菌层、抗静电纤维层和聚酯纤维层。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静电纤维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和纬线均是超细丙纶纤维,且外包覆涤纶PET纤维层,所述涤纶PET纤维层内设有氧化银纳米粉体材料。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层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多边形抗菌单元,所述抗菌单元是抗菌无纺布,所述抗菌无纺布是二氧化钛粉末混合pp粒子加入到无纺机中加热成型。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竖向开设位置相互错开。
[0021]透气聚酯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平纹编织抑菌弹性纱线制得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
[0023]S2、复合棉纤维层、抗菌层、抗静电纤维层和聚酯纤维层,制得若干个基布块,并将基布块缝制在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空隙中,获得夹层;
[0024]S3、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制得内外两层透气层;
[0025]S4、将若干个折动片缝设在内外两层透气层预留的孔洞内;
[0026]S5、将缝设有折动片的内外两层透气层分别缝制在夹层的两侧,即制得透气聚酯织物。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透气聚酯织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1、该透气聚酯织物,通过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设置,能够使结构整体的内侧可以更好的与外界相连通,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两个透气孔进行穿梭,进而加强了织物的透气性能;不仅如此,通过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的来回拉动以及折动片的来回变形,更是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空气流通效率。
[0030]2、该透气聚酯织物,平纹结构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从而使得编织的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结构也更加稳定,抑菌弹性纱芯由氨纶纤维和聚酯弹性纤维加捻制成,氨纶材质的纤维具有抑菌、弹性形变性能好的特点,聚酯弹性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散湿性好的特点,使得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在保证了抑菌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
[0031]3、该透气聚酯织物,折动片的经线由丙纶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
更加的结实耐用,耐磨,极大延长了织物的使用寿命;
[0032]折动片的纬线通过锦纶纤维、弹性纤维和麻赛尔纤维的复合结构,在保留锦纶纤维结实耐用特性的同时,通过麻赛尔纤维也能够起到抑菌的作用,改善细菌滋生的情况,通过弹性纤维的加入,更是提高了折动片的弹性。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层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布块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中:1、夹层;2、透气层;3、折动片;4、第一透气孔;5、横向弹性带;6、纵向弹性带;7、第二透气孔;8、基布块;801、棉纤维层;802、抗菌层;803、抗静电纤维层;804、聚酯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一:
[0039]请参阅图1

图4,透气聚酯织物,包括夹层1以及对称设置在夹层1两侧的透气层2,两层透气层2上均匀缝设有若干个折动片3,折动片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4;
[0040]夹层1包括呈网状交错设置的横向弹性带5和纵向弹性带6,横向弹性带5与纵向弹性带6之间的空隙中缝设有基布块8,横向弹性带5与纵向弹性带6之间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二透气孔7,如图2所示,第一透气孔4和第二透气孔7的竖向开设位置相互错开;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透气聚酯织物,包括夹层以及对称设置在夹层两侧的透气层,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透气层上均匀缝设有若干个折动片,所述折动片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夹层包括呈网状交错设置的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所述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横向弹性带与纵向弹性带之间的空隙中缝设有基布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聚酯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弹性带和纵向弹性带由抑菌弹性纱线平纹编织而成;所述抑菌弹性纱线包括抑菌弹性纱芯和包裹在其外侧的包裹纱,所述抑菌弹性纱芯由氨纶纤维和聚酯弹性纤维加捻制成,包裹纱由聚酯纤维加捻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聚酯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动片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是由丙纶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纬线是由锦纶纤维、麻赛尔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聚酯织物,其特征在于:外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是由竹纤维、麻赛尔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纬线是由涤纶、麻赛尔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内层所述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是由远红外陶瓷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所述纬线是由绵羊绒纤维、莫代尔纤维和弹性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梦奇潘晓红黄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锐易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