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76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塑料培养皿,包括塑料培养皿、过渡连接套管、支撑套座,且过渡连接套管的底部与支撑套座的顶部安装固定,而过渡连接套管套装在塑料培养皿的底部,所述支撑套座的内侧安装有过渡环管,且过渡环管底部的内侧贯通套装有复合性负压吸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过渡连接套管、支撑套座、过渡环管以及复合性负压吸盘配合组装后,将形成多功能支撑底座,后续塑料培养皿、限位板组成的培养皿综合组装使用后,可利用多功能支撑底座内支撑套座与后续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复合性负压吸盘与后续工作台之间负压吸附,充分提升塑料培养皿在后续工作台上放置使用的稳定性。用的稳定性。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培养皿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皿
,具体为一种塑料培养皿。

技术介绍

[0002]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其中,玻璃培养皿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培养皿则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0003]而无论是玻璃培养皿还是塑料培养皿,其结构的表面均相当的光滑,这就导致了培养皿放置在工作台后,很容易出现自动滑移摔落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公告号为CN201620325116.7的技术专利,即一种用于生物实验的培养皿,所述培养皿为塑料培养皿,由内部为空腔的圆柱形培养皿本体及培养皿顶盖组成,所述培养皿本体包括培养皿底板和培养皿侧板,所述培养皿底板与所述培养皿侧板一体注塑形成,在所述培养皿顶盖与所述培养皿侧板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配合结构,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为卡合连接,所述连接配合结构由设置在所述培养皿顶盖上的顶盖固定件和开设在所述培养皿侧板上端的顶盖固定件插槽组成,所述培养皿顶盖的上表面靠近外圆周均匀的设置多个固定插槽,在所述培养皿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插槽相配合的底部防滑固定座,所述底部防滑固定座卡设在另一培养皿的所述固定插槽内,所述底部防滑固定座的下表面设有一层交叉防滑纹,所述交叉防滑纹用于防止所述培养皿滑动,但是实际操作培养皿后可知,培养皿底面与工作台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仅凭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固定插槽与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力来提升培养皿在工作台上稳定性,虽有效果但很有限,尤其是在光滑的工作台上,因此也存在使用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培养皿,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培养皿,包括塑料培养皿、过渡连接套管、支撑套座,且过渡连接套管的底部与支撑套座的顶部安装固定,而过渡连接套管套装在塑料培养皿的底部,所述支撑套座的内侧安装有过渡环管,且过渡环管底部的内侧贯通套装有复合性负压吸盘,所述复合性负压吸盘由主输气管、可折叠输气管以及负压吸盘本体组成,且主输气管的一端与可折叠输气管的一端贯通连接,而负压吸盘本体的顶部这边与可折叠输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负压吸盘本体的底部凸出支撑套座底部的外侧,所述主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支撑套座的内部贯通套接,所述支撑套座的底面开设有摩擦纹。
[0006]精选的,所述过渡连接套管的内壁和塑料培养皿底部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继而使得过渡连接套管与塑料培养皿螺纹锁合,所述过渡连接套管的顶部贴合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内壁与塑料培养皿的表面连接固定。
[0007]精选的,所述过渡连接套管卡接在塑料培养皿底部的外侧,且过渡连接套管的顶
部胶粘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与塑料培养皿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8]精选的,所述负压吸盘本体的表面与支撑套座顶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部件,且弹性支撑部件由压缩弹簧以及压缩弹簧内侧活动套接的限位杆组成,且限位杆的一端与支撑套座顶部的内壁安装固定,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则分别与负压吸盘本体的表面和支撑套座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精选的,所述支撑套座的外侧设置有过渡阀管、往复抽取部件,且过渡阀管的一端与往复抽取部件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所述过渡阀管的另一端贯穿支撑套座的侧壁与过渡环管的内侧进行贯通套装。
[0010]精选的,所述往复抽取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抽气筒,且抽气筒的内侧卡接有活塞活动套接有T型杆,所述活塞的一侧与T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而T型杆的另一端则贯穿抽气筒另一端的侧壁延伸至抽气筒的外侧,所述T型杆与抽气筒之间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抽气筒的一端与过渡阀管的一端固定套接,使空间贯通,而抽气筒的表面与支撑套座外侧的侧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座。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所设置的过渡连接套管、支撑套座、过渡环管以及复合性负压吸盘配合组装后,将形成多功能支撑底座,后续塑料培养皿、限位板组成的培养皿综合组装使用后,可利用多功能支撑底座内支撑套座与后续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复合性负压吸盘与后续工作台之间负压吸附,充分提升塑料培养皿在后续工作台上放置使用的稳定性。
[0013]2、本技术所设置的过渡阀管、往复抽取部件配合组装成便捷施压结构,与上述的过渡连接套管、支撑套座、过渡环管以及复合性负压吸盘配合组装形成的多功能支撑底座组合使用后,使用者操作往复抽取部件内部的部件进行抽取,继而通过过渡阀管、过渡环管快速抽取复合性负压吸盘底部与工作台连接后的空间气体,快速实现负压吸附效果,且过渡阀管内部的阀门进行分隔密封,而后续复合性负压吸盘与工作台之间负压吸附的解除,也只需重新开放过渡阀管内部的阀门,复位往复抽取部件内部的部件,实现气流的反输送,即可。
[0014]3、本技术所设置的弹性支撑部件与上述过渡连接套管、支撑套座、过渡环管以及复合性负压吸盘配合组装形成的多功能支撑底座组合使用后,弹性支撑部件受整体装置放置时的重力影响,将使复合性负压吸盘、塑料培养皿之间贴合更加紧密,且能使复合性负压吸盘与不平整的工作台进行吸附固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往复抽取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塑料培养皿;2、过渡连接套管;3、支撑套座;4、复合性负压吸盘;41、主输气管;42、可折叠输气管;43、负压吸盘本体;5、过渡阀管;6、往复抽取部件;61、抽气筒;62、活塞;63、T型杆;64、密封圈;7、弹性支撑部件;71、压缩弹簧;72、限位杆;8、限位板;9、过渡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图2,一种塑料培养皿,包括塑料培养皿1、过渡连接套管2、支撑套座3,且过渡连接套管2的底部与支撑套座3的顶部安装固定,而过渡连接套管2套装在塑料培养皿1的底部,过渡连接套管2的内壁和塑料培养皿1底部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继而使得过渡连接套管2与塑料培养皿1螺纹锁合,过渡连接套管2的顶部贴合连接有限位板8,且限位板8的内壁与塑料培养皿1的表面连接固定,限位板8作为限位结构,将为过渡连接套管2与塑料培养皿1之间的连接距离进行限制,过渡连接套管2卡接在塑料培养皿1底部的外侧,且过渡连接套管2的顶部胶粘固定有限位板8,限位板8的内壁与塑料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培养皿,包括塑料培养皿(1)、过渡连接套管(2)、支撑套座(3),且过渡连接套管(2)的底部与支撑套座(3)的顶部安装固定,而过渡连接套管(2)套装在塑料培养皿(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座(3)的内侧安装有过渡环管(9),且过渡环管(9)底部的内侧贯通套装有复合性负压吸盘(4),所述复合性负压吸盘(4)由主输气管(41)、可折叠输气管(42)以及负压吸盘本体(43)组成,且主输气管(41)的一端与可折叠输气管(42)的一端贯通连接,而负压吸盘本体(43)的顶部这边与可折叠输气管(4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负压吸盘本体(43)的底部凸出支撑套座(3)底部的外侧,所述主输气管(41)的另一端与支撑套座(3)的内部贯通套接,所述支撑套座(3)的底面开设有摩擦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套管(2)的内壁和塑料培养皿(1)底部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继而使得过渡连接套管(2)与塑料培养皿(1)螺纹锁合,所述过渡连接套管(2)的顶部贴合连接有限位板(8),且限位板(8)的内壁与塑料培养皿(1)的表面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套管(2)卡接在塑料培养皿(1)底部的外侧,且过渡连接套管(2)的顶部胶粘固定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内壁与塑料培养皿(1)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穗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